關於證嚴上人
證嚴上人,1937年生於台灣台中縣清水鎮,幼年時代承嗣給親叔父,後隨養父母移居台中縣豐原鎮(註)。生性穎慧又是長女的她,未滿二十歲便能為父親分勞家業,同時亦協助母親處理家務。
佛門因緣
上人天性純孝慈柔,十五歲時,母親罹患急性胃穿孔,需要開刀。在那個年代,開刀風險很大,心急的她為母親祝禱、虔念「觀世音菩薩」名號,並發願「願從此茹素、減少自己十二年的壽命,為母親增壽祈福」。或許是孝行動天,母親的病不必開刀,服藥而痊癒,她也因此開始茹素還願。
1958年7月25日(農曆6月9日),正值壯年的父親突然因病去世,從發病到往生僅僅不到二十四小時,這帶給上人莫大的衝擊;究竟生從哪裡來,死往何處去?也開啟她探索生命的契機,常到慈雲寺向修道法師探究佛法。
就在那段時間裡,上人體悟到不是提得起菜籃有權利支配金錢的女人就叫幸福,「女人不單單只是為一個家庭付出,女人應該也可以和男人一樣,承擔起社會責任;把參與社會的悲懷推廣到整個人類,將每個人『愛家』的心,推廣到愛社會、愛眾生,這樣才是真正的幸福吧!」幾度離家棄俗不成,輾轉浪跡仍找不到棲身靜修之所,最後在花蓮縣秀林鄉下的小廟──普明寺安住下來,日子清苦,修學佛法的決心,絲毫不減。
1962年秋,二十五歲,沒有剃度師父,自行落髮,靜靜踏上僧侶修行的生涯。1963年2月,台北市臨濟寺開壇傳戒,臨入戒場前,上人於慧日講堂禮上印下順導師為師,導師叮囑:「你我因緣殊勝,既然出家了,你要時時刻刻為佛教、為眾生!」並取了法名「證嚴」,字「慧璋」。行了簡單的皈依禮,即儘速趕到臨濟寺,順利地受了三壇大戒。
回到花蓮後,上人住進普明寺後只有四坪大的小木屋,開始禮拜《法華經》,研究法華教義。因為不受供養,生活很艱苦。1963年10月,移單至花蓮慈善寺講《地藏經》,前後約八個月時間,法緣興盛,目前靜思精舍多位資深的僧眾弟子即是當年的結緣眾。後來,上人帶著這幾位弟子回到普明寺借住,在殿後結伴修行。
上人自立修行清規,自力更生,直到今天,靜思精舍所有的開銷,仍是常住二眾弟子做蠟蠋、豆粉和出版品來維持的,從沒動用到慈濟基金會一分一毫的善款。1966年,上印下順導師應台北文化大學禮聘講課,離開嘉義妙雲蘭若,希望上人能帶弟子們到嘉義主持蘭若。但是上人已在花蓮數年,平常跟隨他修行的兩位老人家及三十位信徒,都捨不得他離開,聯名上書導師挽留。上人陷入兩難的取捨中,但隨著因緣的牽引,終於還是留在花蓮,並展開慈濟會務。
「慈濟功德會」的發源
1966年,一灘血事件為起因,上人萌生成立慈善組織,為貧苦世人服務之志。因緣巧合,花蓮海星中學三位修女來向上人傳教,他們談彼此的教主、教旨、教義。修女臨離去前說:「今天終於了解佛陀的慈悲是普及蠢動含靈一切的生命,確實很偉大。不過,雖然天主的博愛只是為全人類,但是我們在社會上建教堂、蓋醫院、辦養老院,那麼佛教對社會可有什麼具體貢獻?」上人心情頓時沉重起來,佛教徒經常為善不欲人知,但大都各做各的,只以隱名氏的名義默默行善。可惜這分豐厚的愛心,零散缺乏組織;上人於是決定將這股力量組織起來,先從救人做起。
1966年5月14日(閏農曆3月24日),「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正式成立。
一針一線縫出慈濟的雛型
慈濟的慈善濟貧工作,由六位同修每人每天增產一雙嬰兒鞋開始。上人又利用屋後的竹子,鋸成三十個存錢筒,發給在家信徒一人一個,要她們每天存進五毛錢。
信徒們覺得奇怪:為什麼不乾脆每個月繳十五元呢?上人說:「希望你們每天提起菜籃即投入五毛錢,臨出門前就有一顆救人的心,節省五毛錢,即是培養節儉的心與愛人、救人的心。」
於是這三十個人,每天提起菜籃到菜市場,逢人便歡喜地宣揚,「我們每天要存五毛錢!我們有一個救濟會,我們要救人!」「五毛錢也可以救人」的消息不脛而走,參與的人越來越多,千手千眼救助苦難的功能很快就發揮了;功德會成立的第二個月,即幫助一位大陸來台、孤苦無依的老太太,每天有人送飯給她,為她清理環境,直到她往生後安葬為止。一樁艱辛、偉大的濟世工程就此開展。
此時,有許多信眾要求皈依,上人為了讓功德會招募更多有心的會員,提出兩項基本條件:一、要皈依的人必須做「慈濟功德會」的會員;二、皈依的會員,要實際負起「慈濟功德會」的社會救濟工作。慈濟功德會創辦初期,上人與弟子們侷促在二十坪不到的普明寺裡,一方面從事加工品製造以維持生計,另一方面還要處理功德會會務,場地實在不敷使用。後來在上人俗家母親協助下,於1969年遷入靜思精舍現址,依舊堅持自力更生的原則。清淨莊嚴、樸實無華的「靜思精舍」,是慈濟永遠的後循,也是全球慈濟人心靈的故鄉。
一眼觀時千眼觀 一手動時千手動
慈濟的理想是以「慈、悲、喜、捨」之心,起救苦救難之行,予樂拔苦;慈濟的精神是「誠、正、信、實」,並希望以事理圓融之智慧,力邀天下善士,同耕一方福田;勤植萬蕊心蓮,同造愛的社會。
「我相信佛陀說的人性本善。眾生都一樣,佛有多大的愛心、慈悲心,眾生就有多大的愛心與慈悲心;佛有多大的智慧功能,眾生就有多大的智慧功能,只要予以啟發,就是一種最善良的心境,最真實的快樂。一般人總以為有錢就是幸福,因為窮人難免貧病孤苦。殊不知富有的人更需要讓他了解布施比接受更有福。身病不可怕,最怕的是心病,人身如一棵芭蕉樹,一層一層的剝,到頭來都是空的,只有真實恆持的慈悲喜捨,才能獲致世間最美的境界。」上人又說:「佛教是理,慈濟是事,藉事顯理,以事啟發,回歸於理。」
因此,慈濟的志業由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志業,擴及到國際賑災、骨髓捐贈、社區志工、環保,成為「一步八腳印」。慈濟人以智慧相結合,以愛心相扶持,聞聲救苦,即時解難,發揮「一眼觀時千眼觀,一手動時千手動」的功能,使慈濟所及,家家得安康,處處有溫暖。
*註:自2010年12月25日起,因縣市改制,原臺中縣清水鎮改為臺中市清水區、原臺中縣豐原市改為臺中市豐原區。
得獎紀錄回頂端
2016年 |
|
2015年 |
|
2014年 |
|
2012年 |
|
2010年 |
|
2010年 |
|
2009年 |
|
2008年 |
|
2007年 |
|
2004年 |
|
2003年 |
|
2002年
|
|
2001年 |
|
2000年 |
|
1998年 |
|
1996年 |
|
1995年 |
|
1994年 |
|
1993年 |
|
1992年 |
|
1991年 |
|
1989年 |
|
1986年 |
|
上人著述回頂端
書名 | 作者 | 出版年 |
---|---|---|
《佛遺教經講述》 | 釋證嚴 | 2017 |
《父母恩重難報經講述》 | 釋證嚴 | 2017 |
《無量義經講述》 | 釋證嚴 | 2016 |
《藥師經講述》(三冊/套) | 釋證嚴 | 2016 |
《八大人覺經講述》(共一冊) | 釋證嚴 | 2016 |
《有朋自遠方來——與證嚴上人對話》(再版) | 釋證嚴 | 2016 |
《心寬念純——追求美善人生》(再版) | 釋證嚴 | 2016 |
《靜思妙蓮華‧序品第一》 | 釋證嚴 | 2015 |
《幸福本事》 | 釋證嚴 | 2015 |
《與地球共生息── 一○○個疼惜地球的思考與行動》 | 釋證嚴 | 2015 |
《清貧致福 》 | 釋證嚴 | 2015 |
《有禮達理──人文素質的涵養》 | 釋證嚴 | 2015 |
《年年三好三願》 | 釋證嚴 | 2014 |
《說法無量義無量》 | 釋證嚴 | 2013 |
《回歸清淨本性》 | 釋證嚴 | 2013 |
《孝的真諦──幸福人生第一堂課》 | 釋證嚴 | 2012 |
《無量義經偈頌》 | 釋證嚴 | 2011 |
《善之共振》 | 釋證嚴 | 2010 |
《法譬如水--慈悲三昧水懺講記》(一套三書附二別冊) | 釋證嚴 | 2010 |
《清淨在源頭》 | 釋證嚴 | 2010 |
《靜思語第一、二、三集典藏版》 | 釋證嚴 | 2009 |
《人生經濟學》 閱讀全文 | 釋證嚴 | 2009 |
《見苦知福》 | 釋證嚴 | 2008 |
《真實之路─慈濟年輪與宗門》 | 釋證嚴 | 2008 |
《撒下好命的種子》 | 釋證嚴 | 2008 |
《普天三無》(一套三冊) | 釋證嚴 | 2007 |
《心寬念純》 | 釋證嚴 | 2007 |
《過關──實心‧實做‧好人生》 | 釋證嚴 | 2006 |
《心室效應》 | 釋證嚴 | 2005 |
《 一秒鐘和一輩子》 | 釋證嚴 | 2005 |
《行經知路 》 | 釋證嚴 | 2002 |
《人中之寶 》 | 釋證嚴 | 2002 |
《生死皆自在》 | 釋證嚴 | 2002 |
《無量義經》 | 釋證嚴 | 2001 |
《塵盡光生》 | 釋證嚴 | 2001 |
《心靈之窗 》 | 釋證嚴 | 2001 |
《 四十二章經 》 | 釋證嚴 | 2000 |
《美的循環──談生生世世》 | 釋證嚴 | 2000 |
《回歸心靈的故鄉 》 | 釋證嚴 | 1999 |
《自在的心靈》 | 釋證嚴 | 1999 |
《父母恩重難報經》 | 釋證嚴 | 1999 |
《清淨的智慧》 | 釋證嚴 | 1999 |
《靜思、智慧、愛 》 | 釋證嚴 | 1999 |
《證嚴上人心蓮》 | 釋證嚴 | 1999 |
《慈濟心燈》 | 釋證嚴 | 1999 |
《證嚴上人說故事》 | 釋證嚴 | 1999 |
《談古說今》 | 釋證嚴 | 1999 |
《靜思晨語》 | 釋證嚴 | 1999 |
《歡喜自在》 | 釋證嚴 | 1999 |
《齋後語》 | 釋證嚴 | 1999 |
《人間菩薩》 | 釋證嚴 | 1999 |
《生活的智慧》 | 釋證嚴 | 1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