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鴕手彎環保不歇 澎湖海岸線再現美麗
2020-08-24 | 吳麗珍一句話開啟因緣 回故鄉推動環保
2020年全球環保幹事精進研習會,於8月22日至24 日在花蓮展開。現年八十三歲的曾朱滿園21日自澎湖搭機到高雄,再轉機至花蓮參加,飛越了二百多公里的路程,報到時依然精神抖擻、充滿活力,笑容滿面。
回顧1990年,曾朱滿園還未受證慈濟志工,在殊勝因緣下,到臺中的新民商工聆聽證嚴上人的「幸福人生」講座,聽上人提起了「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覺得很認同。
當時,澎湖縣政府還沒有推動環保政策,居民也都沒有環保概念,垃圾隨手丟造成環境汙染。曾朱滿園看在眼裡,腦海中浮現出上人的叮嚀,加上自己也想要改善澎湖的環境清潔,便與慈濟志工積極地推動環保,而且,一做就是三十年,從未中斷。
澎湖離島多,而離島的垃圾要運回本島得要有交通船。志工們多次商量,認為如果離島不推廣環保,那麼澎湖的環保就只做半套。終於,在大夥尋尋覓覓下找到兩輛私人的交通船,願意無私幫忙運載回收物。
設置定點太空包 少人力下好幫手
多年之後,在眾多環保志工的用心投入下,澎湖島上的環保工作漸上軌道,政府單位也開始重視環保。然而澎湖除了本島之外,還有許多的小離島,政府推廣也不易。
政府推廣不易,志工更覺得不能放鬆,不過也再再都是考驗。曾朱滿園表示:「收取回收時,存在著環保志工不足、幅員廣大的問題,為了確實做到回收作業,志工最後決定在本島以定點放置太空包的方式,來集中大量的回收物,以改善志工人數不足的困境。」
「當這些太空包裝滿了回收物,量真的很龐大,紙類不算,回收物就有五、六個太空包之多。」曾朱滿園指出,慈濟環保車將這些回收物載到澎湖慈濟環保站,志工們下午就要自動的做分類,將回收物細分成寶特瓶、鋁罐、紙類等,再載至收購的回收廠去,讓環保站空間淨空,以應付下一次回收物的到來。
因為缺乏男眾志工,曾朱滿園總是把自己當男人用,毅然捲起袖子搬重,從不喊累,「人少就多承擔一些。」
看著堆積滿滿已分類完成的回收物,環保幹事總要細心地安穩的將回收物放到貨車上,曾朱滿園看著疊得高高的回收物,看得心驚膽跳,既心疼又擔心志工的安全。
守護大地為己任 關節變形樂不疲
每天一張開雙眼,曾朱滿園就宛如陀螺般轉個不停,除了離島的回收之外,本島也有很多回收據點需要去做處理。她每天早上六點準時走出家門,啟動一天的環保回收工作,除了到有設置回收點的國小去收回收,每週還要一次到白沙鄉載回收。
長期下來,曾朱滿園因施力不當,不但肩膀受傷連手指關節也因為用力過度,呈現彎曲無法伸直的病態,然而即使全身酸痛,她也只是在腰間佩戴上護腰,轉個身又彎下腰做環保。
對她而言,做環保除了淨化大地也是淨化心靈的藥方。曾朱滿園家中經營機車銷售維修,忙於店內事業的她,常常因壓力過大,無法控制情緒而生氣,而專心一念做環保就是她舒壓的妙方。
現在曾朱滿園已將事業交給兒子、媳婦經營,全心投入做環保。看著原本充斥著寶特瓶、塑膠袋、垃圾……髒亂的沙灘,慢慢找回清淨。曾朱滿園心中滿是感動,「感恩上人『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這句話,讓我找到自己生命的良能。」
雖然離島居民已漸漸懂得做回收,但隨著澎湖觀光旅遊興盛,垃圾量始終居高不下。在營隊課程中,聆聽著各區環保經驗分享,曾朱滿園眼裡閃著光芒,「對的事,做就對了!」儘管身體常痠痛,她不退縮,還說要「痛痛地做」活出「痛快」人生。【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吳麗珍 花蓮報導 2020/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