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娘家」融合族群

2016-03-29   | 吳秋瓊
岡山慈濟人同心協力,為外籍配偶成立「蕙質蘭心成長班」。(攝影者:黃華安)
「延陵世澤」牌匾高掛,從小看著經營雜貨店的母親尊重原住民、尊重外省人、尊重一切和自己生長環境不同的人,吳佳霖深受影響。幾十年過去了,吳佳霖看見來自不同文化的外籍配偶嫁到臺灣來,娘家遠在迢迢故鄉;於是,她決心集合眾力,為她們建造一個心靈的「娘家」……

這是一個講述愛與忍讓的故事。有別於以往大愛劇場的敘事形式,《歸.娘家》是由故事主人翁吳佳霖(慈同)回述,以七段環環相叩的單元,呈現在大時代環境下,高雄岡山吳家家族成員的人生故事。全劇由《草山春暉》原班製作陳慧玲、編劇溫怡惠、導演鄧安寧通力合作,可望為觀眾帶來新穎的戲劇聆賞經驗。

七段故事七個謎題


《歸.娘家》分別由七個「謎題」為單元名,這也是編劇溫怡惠的巧思。當初決定將劇本寫成七個篇章的原因,主要是希望藉由故事主人翁吳佳霖的視角看吳家發生的種種事件。當年她尚年幼,對許多事都一知半解,包含大人的爭執、哀怨、執著,對她而言,都像是一個個的謎一般神祕而不可理解。

隨著吳佳霖逐漸成長,她慢慢懂得發生在周遭的事,以往那些「謎」的輪廓也慢慢清楚了!編劇溫怡惠認為,人生的種種事件,都像是現在的自己送給未來的自己的禮物,很多事情要到未來才能全然明白。

由於每一篇章的集數都不同,編劇必須依故事的長短設定主題人物。舉例來說,大姊的愛情「長髮之謎」是造成吳家成員巨大心理衝擊的原因;即使故事並不直接發生在佳霖身上,卻是最能呈現岡山當時的時空背景、與吳家的家庭教育,兩者對佳霖的成長都有巨大的影響。

其他的六個篇章,則呈現至少兩種人的摩擦,如「下跪之謎」是描述兩世代女人的觀念差異;「甘蔗葉之謎」是農商家境的差距;「叭噗之謎」則是男女金錢觀念的差別;「吳大媽之謎」則是親情與大愛的割捨;「鄉愁之謎」講述兩岸情夫妻之間的信任危機;「夫妻糕之謎」則是異文化夫妻的磨合,也是唯一在吳家人之外,以本省郎與外籍女性為故事主角的劇情。

那些來自不同故鄉的人們

由於每一單元的主題不同,在各個單元之間,由楊貴媚飾演的吳佳霖阿嬤串連。進入晚年的吳佳霖已經走過人生路,關於過去種種事件的意義,她也都看懂了。表面上是說故事給孫子聽;但是,小朋友就像當時年幼的她一樣懵懵,哪裡懂得世事紛擾呢?在編劇溫怡惠的詮釋之下,《歸.娘家》可視為是吳佳霖對來時路的回眸,是聆聽現在與過去碰撞出的回音。
闊別兩年,大姊夫(狄志杰飾)陪著大姊(陳怡嘉飾)回家了,家人一陣驚愕。(攝影者:黃華安)


在劇中談到異文化婚配的單元包括「長髮之謎」與「夫妻糕之謎」;前者是臺灣女性與外省郎的結合,後者是臺灣男性與外籍女性的婚姻。儘管時空背景相差近五十年,依然必須經歷許多衝撞與磨合的過程。

製作人陳慧玲指出,《歸.娘家》敘述故事的年代,正是岡山人口結構改變的年代,前期是戰後不可避免的改變,近期則是大環境改變。故事初期,多半是外省人與本省人的互動情節,需要許多外省演員;然而,能說標準外省腔調的演員不多,最後連導演鄧安寧都得親自上場飾演老兵一角。

後期則以外籍配偶的故事為主;為了找到合適的新住民演員,同樣花費許多心力。當初會寫這段故事,主要是從她們口中聽到「慈濟是我們第二個家」而深受感動。這些來自越南、印尼、大陸的外籍女性,把吳佳霖當成自己的媽媽;即使語言與文化如此不同,卻在分享生活中的悲歡苦樂得到共鳴;同樣生活在這片土地,就像是生活在大家庭的一家人。

不僅於此,《歸.娘家》劇中配樂全數為劇情而量身打造,片頭、片尾曲更請來荒山亮編寫主唱,將越南、印尼、京劇等多種音樂元素融合一起;不但令人耳目一新,更突顯本省、外省、本國、外國等多元族群文化融合創意與趣味。

向娘家的方向傾吐思念

《歸.娘家》第一單元「下跪之謎」,是指吳家長媳蘇菊向娘家方向下跪的意涵。究竟這一跪象徵的意義為何?飾演蘇菊的蘇意菁認為,那一跪,應是對原生家庭的思念!

蘇菊是一位心胸開闊的女性,她經營雜貨店,結識外省太太後便學穿旗袍、學做外省菜,和外省兵相處親切一如家人。這樣一位會體貼的好女人,在威嚴的婆婆面前,卻是一個從不還嘴、沒有聲音的人!

蘇意菁表示,蘇菊有婦德,並以身作則,對人事不做任何批評;即便大女兒為了追求愛情而離家,對父母造成巨大衝擊,蘇菊心痛,仍默默的等待女兒回家。在內心感到痛苦不得排解時,蘇菊便往娘家的方向跪下……

蘇意菁因為演了這個角色,在戲劇的薰陶之下,她也開始學習蘇菊的溫柔,提醒自己話要好好說、慢慢說,有些話要在時機成熟的時候才說,才能發揮真正的影響力。

家裡有個威嚴的母親,面對妻子受委屈的時候,吳壽也只能在私底下向妻子示好,表達力挺到底的態度。尹昭德說,雖然並非母親親生,吳壽認為養育恩惠大於天,仍以父母的意見為先;但是,受西方文化影響的吳壽,也相當懂得哄妻子歡心。例如,妻子煮了麵疙瘩,明明吃不慣,還是以實際行動,婉轉表達體貼妻子的心情,甚至誇張的形容麵疙瘩:「又白又軟,好像天上的雲朵一樣;因為,好吃的東西,就應該取個好聽的名字。」
吳壽(尹昭德飾)為人剛正,為四個女兒的婚姻嚴格把關;妻子蘇菊(蘇意菁飾)常暗中緩和。


吳壽也是深愛女兒的傳統父親,對於女兒的婚姻大事,總希望有個美好的歸宿;偏偏大女兒璧雲就有自己的主張,竟與外省軍官王保陳相戀,更因爭取婚姻自主遭反對便憤而離家。養了十九年的女兒,為了一個認識才一年多的男人與父親對立,這對吳壽無疑是重大的打擊。然而,等到女婿帶著女兒回娘家的那一天,父親縱然又氣又心疼,內心有千言萬語,最後也只化作盈眶熱淚,哽咽地說出「吃飯」二字。如此家常的團聚,也代表認同了這個婚姻。

現實生活中並沒有女兒,尹昭德笑說,女兒雖貼心,但到了談戀愛的年紀時,理智線就很容易斷掉。這時,爸爸就必須去包容體量與承擔後果,用更大的父愛擁抱孩子、接納孩子。

真正的愛是成全圓滿

在劇中飾演為愛情逃家的長女,陳怡嘉說,璧雲並非刻意反抗父母,只是她不能理解,為何父母與外省人相處融洽、像家人一般,卻又不同意女兒與外省人戀愛。談到與媽媽的對手戲,陳怡嘉說,一對到眼神就很容易哭,尤其是認祖歸宗的那場戲。媽媽雖然接納她的感情、認同她的婚姻,家法仍不可少,還是要處罰她做錯的事;在那輕輕責打的力道裡,有更多是媽媽的心疼。

追求愛情很壯烈,但面對現實生活,還是必須做某些妥協。陳怡嘉說,璧雲非常珍惜自己的長髮;然而,當她遇見遠比長髮更值得珍惜與保護的對象時,那選擇就成了「長髮之謎」的謎題了。

其中有一場戲是,兩人躲在倉庫的避難所,天冷卻沒有保暖衣物,保陳就把之前壁雲織給他的手套拿出來,一人戴上一隻,彼此牽著對方的手;壁雲則把長髮圈在保陳的頸子當圍巾,代表兩人交纏在一起的愛情。為了追求愛情,她勇敢付出;晚年面對丈夫回鄉探親,璧雲儘管內心掙扎,最後還是選擇成全丈夫的心願,也開啟了「鄉愁之謎」的序篇。

對王保陳來說,愛情是他人生中的祝福,同時卻也懷抱著隱藏祕密的內疚感;但是,飾演他最困難的部分,還是拉胡琴這件事!飾演王保陳的狄志杰笑說,王保陳是個不善言詞的人,唯一抒發感情的方式就是拉胡琴,全身最大的家當也是這把琴;因此,飾演這個角色的最大挑戰,就是拉胡琴。

相對於璧雲對愛情的勇敢追求,王保陳只能全心全力的爭取吳家父母認同;他自己也很糾結,雖然動心,卻也擔心誤了人家閨女的人生,反而是璧雲的勇敢給了王保陳力量。正因為生活困苦,他對璧雲一直懷抱著感恩和虧欠的心情;那個無法說出口的祕密,使得「鄉愁之謎」遲遲無法解開。當王保陳在去機場的路上拚了最後的力氣對璧雲坦白時,璧雲的回應又是什麼呢?狄志杰說,當下他全身都在發抖,璧雲回答的那句話,正是王保陳的救贖!
楊貴媚(飾吳佳霖晚年)。吳佳霖個性天真樂觀。眼見姊姊們為愛情引起家庭風波,決定婚事由父親做主,卻發現那人即是意中人。(攝影者:黃華安)


為不同族群打造共同的娘家

年方二十七歲,楊小黎第一次演出大愛劇場就獨挑大梁,演出吳佳霖這個角色。她說,非常感謝製作團隊與大愛臺的信任,當龐宜安經理對她說:「我們冒險成功了,妳很棒!」這樣的肯定,比什麼都來得重要!

楊小黎說,吳佳霖很乖、很聽話,在父母的保護之下成長。年輕的佳霖和自己的個性很像;不過,從少女演到中年,從小女孩演到吳大媽,過程的心境轉折,還是需要許多練習與揣摩。她把自己的媽媽當成學習的對象,請教媽媽劇中佳霖面對的諸種問題;楊小黎認為,媽媽的個性和蘇菊很像,便觀察媽媽待人接物的態度,甚至包括走路的樣子。對她而言,這是一個演起來相當具有共鳴的角色。

佳霖的先生鍾明雄是一個非常節制的人,希望生活有規律,讓妻小過好日子;當佳霖忙於慈濟志業的時候,丈夫很支持、也把家裡照顧得很好。送女兒到車站的那一幕,飾演明雄的許仁杰把父親的不捨與對女兒的祝福,表現得令人動容;這一段,卻是佳霖刻意留給丈夫與女兒單獨相處的時光。

楊小黎表示,吳佳霖就是這樣內斂體貼的人,她總是默默觀察別人的需求;給予幫助時,也不會傷害到別人的自尊心,全心付出、不求回報。如此可貴的品德,正是蘇菊良好的家教養成。她也傳承母親包容不同族群文化的大愛,不僅為自己與家人打造了圓融的小家庭,也成為來自各地的外籍女性心目中的「娘家」!

(文:吳秋瓊 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報導 2016/03/29)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