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教育的意義
2008-04-11 | 慈濟基金會
立己立人、學程兼備的「全程教育」
慈濟教育除了專業智能的培育,更著重「尊重生命」、「全人教育」等慈濟人文精神的涵養;從基礎教育零歲到三十歲的學程兼備,包括托嬰中心、托兒所、幼稚園、小學、國中、高中、大學、碩士班、博士班。證嚴上人說,人生從零歲到三十歲教育至為重要,是能真正自內心散發出來的人文修養──內在修為齊整,沒有放任之感;外在尊重別人,並且守法認分。孔子說:「三十而立」。三十歲後,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是撐起一個家?或是撐起一個更大的家?己欲立而立人,從家裡走出來服務他人,這個「家」的意義變得無限寬廣。
人本精神與生活的美善教育

以「愛」為基礎的完全教育
慈濟的完全教育有形式上的意義,也有內涵上的價值,那是人格不可區分的成長與信念的培育。一棵樹還小時,就要雕塑造型,人尚年幼時,就應開始教化;人生方向若沒有調整好,人的行為就猶如樹枝般漫無目標的胡亂生長,教育工作需步步為營,從幼教到高等教育環環相扣、緊密連結。每一階段的教育工作,猶如接力賽跑般,須抱持著接棒的心態。學齡前的教育,以愛培育種子;小學教育用愛灌溉幼苗,打穩人格教育及生活教育的基礎;中學教育須以愛調整枝幹,使其知人生的正確方向;高等教育則教其明白自我的本分及對社會人群所應負的使命。慈濟的教育,自幼教至高等教育止,使學生們在愛的教育下,一路成長,此即是慈濟的完全教育,亦是完美理想的教育。
【慈濟完全教育化的進程】
1989年09月17日 慈濟護專創校
1994年10月16日 慈濟醫學院創校
1998年08月01日 慈濟醫學院改名為慈濟醫學暨人文社會學院
1999年08月01日 慈濟護專改制慈濟技術學院
2000年08月01日 慈濟醫學暨人文社會學院改制為慈濟大學
2000年08月30日 慈大附中、慈大實小創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