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奉師志 杏林傳愛

2022-01-06   | 慈濟基金會
證嚴上人開示:「我很感恩,去年這疫苗(採購)開始,我就下了一個決心,錢在哪裡我不知道?五百萬劑疫苗,一支多少錢我也不知道?總就是這樣發心。現在一直一直在施打疫苗,現在這段時間應該叫歷史;慈濟蓋醫院,醫院啟用也是歷史,慈濟蓋學校、大學,這一直到醫學院,這都是歷史。我們的大林醫院是一片甘蔗園,創建這所醫院也是歷史;一段段的歷史會合起來,實在是這一段,這一生這一段的生命,有價值。」
【證嚴上人1月5日下午大林慈院溫馨座談開示】
「每一回行腳,我都是最歡喜來到大林(慈院),過去我若來了,就是到會議室,坐在旁邊聽大家分享,我很陶醉在那樣的螢幕上聽醫師的分享,我感覺到,『好在,那時候一念間,就在這個地方,看到了這一塊土地,期待能夠在這裡建一間和花蓮一樣規模的醫院⋯⋯』所以,真的說來話長。」
 
2022年1月5日證嚴上人行腳嘉義,在大林慈濟醫院和滿座的醫護同仁,一同回顧過去,盤點心靈的感恩點滴。
 
落地深耕在地情 醫病護理群發光
 
大林慈濟醫院啟用於2000年,這所「田中央的大醫院」,一如上人一念所願,硬體規模不若花蓮慈濟醫院小,而在人文上,更融合當地農村土親人親的特質,醫病關係格外融洽,醫護們也落地成家,二十餘載過去,上人肯定,大林慈院的累年成長。
 
「看到了我們的醫護,在這裡好像一個家,他們從還沒結婚的時候來,現在成家了。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我們的醫療有研究,而且有傳承、有培養人才,真的是每一年、每一次來,都讓我很安心、很放心,年年都是穩健的成長。」
 
人才的養成是上人最感欣慰的,從早期首任院長林俊龍(現為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的承擔,到賴寧生院長的接棒,讓醫院從無到有,從有到發光發亮,上人欣慰,人人都動員起自己的力量,也唯有人人的共同投入,才能轉病苦為安樂。
 
「總是有事就有人去做,一起安撫人心,看到慈濟人,(就像)看到火金姑,這種火金姑不孤單,不是一隻、兩隻、三隻,每一次飛起來都是群,火金姑群,牠都會亮得很美;都是真心、真善,動員了善的力量,善心人力動員起來,那樣的景很漂亮。就如剛剛聽到的醫、病、護理情,真的也是很漂亮。」
 
仁醫巧手護生命 病苦得依方心安
 
人生不離生、老、病、死,此間的種種苦相,如何能見到「美」?特別是在醫療中,更總是能見各形各樣的苦痛。
 
「奇奇怪怪的病,突然間受傷害的,那破碎的身體要如何去搶救?如何一片片的骨頭去接起來?如何將柔腸寸斷,一節一節的腸接起來?破碎掉的心、肝、脾、胃,要如何讓它安全的拼湊過去?讓他能恢復健康、平安⋯⋯醫師們的這種巧手,這都是醫生;『醫』就是醫人的生命,病苦的時候只要醫生出現,他的生命,總是會有得救的依靠。」
 
苦中得依靠,即是美之所在,上人讚嘆醫師們巧手仁心,用科技、用技術,縫補破碎、受損的器官,此外更用耐心與愛,陪伴病人走出病苦陰霾。上人感歎,不可思議、不可思議,而這一切的緣起,都是始於最初的一念心。
 
「我自己感覺,我是很佩服自己,那個時代那樣的環境,那樣的經濟困難,竟然可以這樣一步步地走過來,回過頭來要如何來表現我的心境?如何來向大家說?只有二個字,『感恩』!我要感恩,那一群、這一群、彼一群,一群一群的菩薩,總是圍繞在我身邊。從一開始的五毛錢,一直給我添,添添添,添到幾千塊,為了開(刀)眼睛,送到羅東的五福醫院,開青光眼,印象很深,到五福去找名醫⋯⋯」
 
初心恆持步步進 分段成就累價值
 
上人回憶起慈濟的第一個醫療個案。1967年的花蓮,醫療資源相對貧乏,罹患青光眼的婦女盧丹桂,要照顧家務與孩子,常常力不從心。當上人決心要送盧丹桂至宜蘭羅東五福眼科手術時,慈濟才剛起步,善款有限,自己也還住在小木屋裡克難生活,但為了幫助這一家人,行動刻不容緩!
 
「那(手術)一個多月回來了,先生帶來跟我說:『感恩!』我很開心,但是先生帶她(盧丹桂)來,在一張圓桌,那個時候我們只有那張桌;吃飯在那張桌、寫字在那張桌、說法在那張桌,就是那一張圓圓的桌子。我就問她:『你都開(刀)好回來,現在你看到什麼程度?你看我,會清楚嗎?』她說:『師父,我看您只是一個影而已,我看前面只是白白圓圓而已。』啊!我整個心都這樣冷下來。花了那麼多錢,那個時候,五毛錢、五毛錢、五元、十元這樣累積來,回來了只看到白白圓圓的一個人影,這個幾乎是等於零了啦!所以感覺很失落感。不過,也是給我一個很強烈的鼓勵。假如早一點我有錢,早一點碰到她,早一點治療,也許不會有這樣,所以我應該還要下定決心。」
 
手術結果沒有挫折上人,反而更讓上人思及,慈善應要及早、募愛更要及時,要化「來不及」為來得及,就要把握每個當下。一如此次BNT疫苗的採購,對的事情,做就對了!而一步步的累積,已經化為人間美善的見證。
 
「我很感恩,去年這疫苗(採購)開始,我就下了一個決心,錢在哪裡我不知道?五百萬劑疫苗,一支多少錢我也不知道?總就是這樣發心。其實五百萬劑疫苗,算來也是要幾十億元。現在一直一直在施打疫苗,現在這段時間應該叫歷史;慈濟蓋醫院,醫院啟用也是歷史,慈濟蓋學校、大學,這一直到醫學院,這都是歷史。我們的大林醫院是一片甘蔗園,創建這所醫院也是歷史;一段段的歷史會合起來,實在是這一段,這一生這一段的生命,有價值。」
 
應時應機大承擔 愛師所愛作典範
 
上人以佛教的「分段生死」,回看生命的階段、歷程,歲歲年年日日時時之間,總是在傳遞善與愛,特別是在疫情之下,考驗之巨、承擔之大,慈濟的醫療在疫情中,樹立了值得後世學習的典範。
 
「總而言之,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用生命走入生命,特別是醫療,我永遠一直心心念念都掛在醫療志業;因為它是與生命有關,醫護同仁在這一波,等於是歷史性的,這一疫,在《普門品》中這就是疾疫,就是傳染病。早上看到美國疫情(確診數)還是不斷在增加⋯⋯人與人之間要戴口罩,全球就是籠罩在一個口罩下;當然為什麼口罩人人要戴好,因為跟疫情有關,病從口入,所以我們現在都說茹素。」
 
大地萬物五穀雜糧,供應我們的吃食,提供營養、讓我們健康,上人再次呼籲茹素的重要。
 
「一定非吃動物命嗎?人物吃動物,人的生命吞食動物的生命,需要嗎?青菜這菜根、水果香,不都是給予我們很美好的美食嗎?又香又乾淨,又保障健康,所以也期待我們的醫師醫王們,還有護理菩薩們,我們都來推素。唯有你們說得推素,比較有力量!還是請醫師、護理菩薩們,替師父多說幾句話,這都是真的愛師父。」
 
上人期許,醫護們一同「愛師父所愛」、「做師父所想做」,微光相聚,也能如炬引人,導引出正確的生命方向。
 
「所以各位,『你們愛不愛我?』愛我的話,就要愛我所愛的人,要愛我所想要做的事。這樣盡心力、護生命,這是我這一生的方向,就是我最需要的。雖然年紀大,期待就這樣的生命、慧命,不斷延續、唯有各位,你們代替我延續下去。」
 
殷殷叮嚀,上人甚感安慰。
 
「要說的話真多,總是說不完,我們這麼多科別,真祥和的地方,大林的大醫院,真正是杏林的大醫院,很感恩菩薩愛的能量,守護生命、守護愛、守護健康,感恩。」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