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集眾愛 謀天下福

2014-07-11   | 慈濟基金會
合心、和氣共事,志業就能順利推展。上人教導,對待受助者,要和各區委員、慈誠緊密互動,恰當使用慈濟人辛苦勸募來的善款,不能消極地等待提報。「期待人人自淨己心,鞏固對慈濟的信念;有清楚的理念,方向正確,親手去做,才能真正為天下人謀福祉。」(攝影者:王儀)
與大陸北京志工談話,上人表示,欲推展環保,首要做好心靈環保;人人精神理念相同,合心、和氣共事,志業就能順利推展。

融合彼此達共識 集眾愛心推志業


「大家都是志工,彼此立足點相同,若能合和互協、廣招人間菩薩,就能進一步推展理想中的志業事務;反之,若不清楚慈濟精神宗旨,人人用各自的見解和方法做事,將志業當成企業般經營,很容易起爭執,也會阻礙彼此的法親情感。」

上人表示,志業必須建立在清楚的理念以及良好的人際互動上,「有心做事,若愛心無法集中,發揮不了大力量;欲讓志業順利推行,並非看誰的能力強,而是道心堅定,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或境界都不退轉。」

何謂「眾生共業」?上人教導,就是眾生造業運轉出來的氣,影響到天地氣候;若世界上無明造業的人多,覺悟而願意改變的人少,「濁惡氣」盛,「清淨氣」衰,四大不調的現象將愈漸明顯。

「期待人人自淨己心,鞏固對慈濟的信念;有清楚的理念,方向正確,親手去做,才能真正為天下人謀福祉。」

主動訪查用心助 深入社區助貧苦

與宗教處、慈發處及文發處同仁談話,上人指出,慈濟在臺灣曾經歷過「消滅貧窮」的時代,政府人員普查、家訪,若看到家中有電器用品,就認定是富有的家庭、不予補助,這樣的分類法並不準確;有些家庭接收別人淘汰而來的電器,卻連電費也無法負擔,那段時間慈濟照顧戶因此激增……

「對於貧戶的補助,不能只從數字判斷,看到一戶有幾個人就套用公式,認為給予多少補助款和物資就足夠;應用心、踏實訪查,深入了解其家庭成員的身體狀況、是否有學齡孩子等,給予真正能夠安定生活的援助。」

上人教導同仁,要和各區委員、慈誠緊密互動,深入社區去了解,哪裏有生活困苦而待救助的人,並恰當使用慈濟人辛苦勸募來的善款,不能消極地等待提報;也要向大眾宣導,若發現有困難的家庭要趕緊提報,如此才能及時救助迫切需要幫助的人,不讓憾事發生。

【靜思小語】能力強,道心更要堅定──無論遭遇何等境界都不退轉。

上人開示於2014年4月21日《農三月‧二十二》
※本文引用自2014/05/25《慈濟月刊》第570期衲履足跡
Copyright © 2025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