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掉保護膜 尖銳變柔軟

2019-10-16   | 楊秀麗
陳立蕙(左一)形容自己以前很自大、無知,有很多不好的習性,投入慈濟後,生命有了更多的學習和成長,讓她更喜歡現在的自己。(攝影者:郭巧雲 地點:馬六甲慈濟園區 日期:2016/08/21)
「師姑,你好!」慈濟志工陳立蕙到政府機構辦理事情,忽然聽到有人喚她。定睛一看,原來是早期訪視,曾幫助過的大男孩⋯⋯
 
大男孩開心地和陳立蕙分享自己已經拿到大學入學資格。當年,男孩的外籍父親返回家鄉,一度音訊全無,家庭經濟陷入窘境,身為長子的他曾想:「放棄讀書,工作養家⋯⋯」幸好,慈濟在母子六人最需要時,給予孩子獎助學金,生活補助及陪伴,讓他得以繼續求學。
 
往事歷歷,看見孩子力爭上游,陳立蕙無比歡喜,不禁有感而發:「我把保護膜拿掉,才發現原來這個世界這樣美。」
 
逆境帶來機會 人生轉了彎
 
過去的她,凡事追求完美,對未來做周細的規畫,卻總是事與願違,而充滿挫折感,唯恐被人利用。為保護自己,她刻意與人保持距離,就像罩了一層保護膜一樣,難以親近。
 
訪視讓陳立蕙警惕也改變人生觀,從以往的冷漠,得空再做好事,轉為把握時間付出。(攝影者:林宗雄 地點:馬六甲慈濟園區 日期:2016/01/07)

直到2008年,陳立蕙的舅舅因為癌症往生,母親因此罹患焦慮症。在焦頭爛額之際,她想起慈濟是慈善團體,希望帶媽媽來做好事,幫助她走出藍色憂鬱。陳立蕙來到慈濟會所,認識了志工陳妙鳳和劉木蘭,也讓自己的心事有個疏通管道。
 
那時,自行創業的陳立蕙,工作、生活、家庭等瑣事,讓她忙碌不堪,身心疲累、精神緊張,劉木蘭送了一本《靜思語》給她,還每天寄出一句靜思語問好。這一句句的靜思語,給予她許多啟發並穩住心情。
 
志工陳幼涓鼓舞她參與機構關懷、訪視等志工服務,她看見地獄在人間,也看見人的欲望、習性如何影響命運。佛法讓她看見因果循環,了解何謂成住壞空,更親眼見證有人跨州逃債,卻無法逃避人生債務,疾病纏身……她觀念一轉,從以往的冷漠,隨分隨力做好事,轉為把握時間付出。
 
褪去保護膜 看見真我
 
參與慈濟後,陳立蕙(右二)學習放下身段,有了更多的成長和省思。(攝影者:郭巧雲 地點:馬六甲國際貿易中心 日期:2015/05/10)

2017年,慈濟馬六甲分會重新調整社區規劃,在大家的鼓勵下,加上有資深志工羅梅芳(慈曉)等人陪伴,她欣然扛下訪視幹事的責任。
 
全心投入,才會體會訪視並不簡單。有些照顧戶很磨人,姊姊陳立萍每次看到她因為個案而煩惱埋怨,都會提醒說:「如果他真的這麼會想,就不會是照顧戶了。」訪視讓原本是急性子的陳立蕙,慢慢培養耐性。
 
過去在工作上,直性子的陳立蕙,講話尖銳,就算把人罵哭也不以為意。「來到慈濟,我們接觸不同的人,在人群中看見了自己;我覺得我以前是一個小孩,現在才算是一個成人,希望自己變成更好的人。」陳立蕙如此期待著。
 
即將回臺受證,陳立蕙檢視現在的人生——時時活在當下,適時把握機會付出。油然泛起笑容:「這種人生狀態才叫美。」【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楊秀麗 馬來西亞報導 2019/09/24)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