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社區關懷 接續復健之路
2015-07-30 | 江孟倩八里粉塵爆炸意外事件發生至今,部份傷者已經可以出院回家,但對於燒燙傷患者來說,出院不等於完全康復,而是進入復健階段的開始。
為了可以持續關懷,以一棒接一棒的跨社區接力,慈濟志工由院訪轉為社區關懷,無縫接軌的陪伴。7月25日,臺北市大安區慈濟志工曾美惠等五人在臺北分會集合,由慈濟志工朱肇國開車前往新北市石門區,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志工們帶著去看老朋友的心情,不以為遠。
心不能死 誠心發一個好願
在出發探視王同學之前,曾美惠再三與石門區慈濟志工翁淑美聯繫並相約會合,一起出發前往王同學家。跨社區的志工未曾見過面,但默契十足,分別帶了精神糧食《靜思語》、《慈濟》月刊,還有燒燙傷患者最需要的護膚乳液,希望能給王同學最實質的祝福。
到了王同學的家,王爸爸、王媽媽以笑臉相迎,王同學則笑瞇瞇地從房內出來和志工們打招呼。一片溫暖的寒暄後,志工們注意到王同學臉部及手部的膚色,比起剛出院時自然多了,燒紅的顏色褪去很多,但雙腳比較嚴重,所以每天仍需要塗抹乳液。
王同學今年(2015年)高中畢業剛考上大學,此次意外帶給全家不小的驚嚇,在心靈層面需要膚慰,志工也特別加強關懷。慈濟志工陳宥甄是專業美容師,耐心教導王同學如何有效地塗抹乳液,也建議他:「盡量隨時將每日情況做紀錄,可供回診時給醫生參考。」
曾美惠兩年前剛從走過罹癌的鬼門關,將自己重獲新生的經驗與王家人分享:「這是不幸中的大幸,生病不會死,最重要『心不能死』,關關難過關關過,發好願,每天說一句好話,每投一次『竹筒歲月』就發一個好願,不在金額的多少,在於誠心。」王媽媽專心聽著,也頻頻點頭說:「我常看大愛臺,我知道。」
親身經歷 鼓勵傷患好起來
「在醫院都蠻痛苦的,自己都要慢慢調整好,雖然大家都有幫忙,可是自己想的還是比較重要,覺得要趕快好起來。回家的時候,自己可以走覺得很好,也希望大家都有正向的能量,趕快好起來。」王同學用自身的例子,希望鼓舞更多塵暴傷患。
王同學住院治療期間,慈濟志工時常陪伴著他,他數次感動地說:「他們來看我讓我很開心,他們來看我都有一段路程,就覺得『不要浪費他們來看我』這個心,然後一定要自己趕快好起來!」
如今王同學已經出院,不過出院後的這段時間,他還不能夠外出曬太陽,曾美惠鼓勵他在家可多翻翻《靜思語》,以增加自己正向的能量。當場,志工也讓王同學像抽籤似的隨意翻一頁,看看今天的「靜思語」能給自己什麼樣的提醒。
「付出是感恩。」翻閱過後,王同學念出書上的一句靜思語,大家都覺得很契合現況,頓時客廳一片笑開懷。
正向思考 心靈重建出陰霾
王媽媽也分享:「慈濟師兄、師姊都常來探望我們家孩子,出院之後,慈濟師兄、師姊還來關心我們,孩子還是很高興,現在會正向思考,最重要還是感謝各界十方幫助我們,我們會好起來,也希望大家都會好起來。」
正向的思考是走出陰霾的良方,燒燙傷友的復健之路還很長,選擇正確的心靈重建方向非常重要。
石門區與大安區兩個社區的志工團隊,持續、長期關懷的任務無縫接軌成功。時間正值中午,室外的陽光好燦爛,王爸爸、王媽媽送志工們走出屋外,經過前院,種有一些抗海風的灌木,王爸爸指著一欉鐵樹說:「我家的鐵樹開花了,一切在祝福吉祥中。」
(文:江孟倩 石門報導 2015/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