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資源有限 用心淨源頭
2016-05-25 | 張美齡5月19日午後,臺中市南區和平國小六年級的兩個班級,共五十位師生,步行來到離學校約一公里的慈濟福興環保教育站,重新認識資源細分類,改變生活方式,共同維護地球資源。
珍惜食物 不浪費
師生分為兩組,一組觀看《廚餘桶的秘密》、《垃圾山下的拾荒人生》影片,另一組則是進行環保解說及實作,希望讓環保教育深植學子的心,並期待他們能付以行動。
黃秀明並以靜思語「不輕視小小一件事,不忽視小小一個動作」,期勉和平國小師生們,要以「聽到、還要做到,才是真知道!」期望大家能將所學,落實於生活中。
「舉起雙手,瓶瓶罐罐紙電一、三、五、七……」在志工許秀霞的口令下,師生學著「環保十指口訣」。從問答中,重新認識可以回收的資源。師生們並戴上棉手套,實際體驗環保站裡的分類。
除了動態實作之外,透過影片,也讓生長在豐衣足食的臺灣孩子們反思。其中,《廚餘桶的秘密》中敘述人們浪費食物的情形與飢荒地區的對照,「此刻是有史以來,糧食產量最高之際,然而全世界每五秒鐘,就有兩個孩子餓死;還有十億人口因饑餓瀕臨死亡邊緣……」
而另一支敘述印尼雅加達垃圾山下人家《垃圾山下的拾荒人生》,每天的食物與必需品,均來自堆積如山的垃圾堆,他們從垃圾山挑揀回收物變賣,貼補家用,十個小時的拾荒工作,還賺不到一家人的溫飽。
學生王躍臻從影片中看到世界上缺乏食物的人,搶奪食物;有人不得己吃著泥巴餅;甚至看到垃圾山下人家,撿廚餘裹腹過生活的情形,讓他想到,平時不能隨意浪費食物。
環保分類 生活化
實作回收分類時,拿著相機為學生留下身影的導師劉漢中,覺得僅限於課本上的知識是不夠,所以他有著「把課堂上的知識融入生活中」的概念,帶著學生來到環保站實際體驗。劉老師曾經告訴同學們,「人心欲望無窮,地球資源卻有限。」從生活中體驗資源回收,非常的重要!能動手實際做,印象一定更深刻。
目前和平國小已做紙類及塑膠類的資源回收,師生實際參與環保站分類後,陳宗立導師高興地表示,此行學生不但了解很多資源可以回收,還有其他用途,讓他們有「用或不用」的選擇。孩子們看到平日處理回收物的過程,才能體諒環保志工的辛勞,在丟棄前多一個動作、多一分心力,好好地處理,培養孩子為他人著想的精神與態度。
經志工黃秀明示範分類的處理要訣後,張佳柔同學表示,平常在家中已能將飲料杯中的吸管拔出,清洗後再疊放,在學校經常聽老師提起資源回收與分類,也知道目前地球面臨暖化。因為課業的關係,沒能常到環保站來做環保的張佳柔,很高興參與活動能為地球盡一分心力。
第一次參與環保分類的王躍臻,看到寶特瓶裡還有飲料;餐盒裡還有食物,讓他清楚知道,資源回收前的沖洗處理很重要。躍臻也想到日常生活中,可以再利用的寶特瓶,需要回收。他明白力行環保生活,可以讓地球減緩暖化速度。
參訪的師生都自帶環保杯,以及整齊隊伍與守規矩的舉動,讓資深志工鍾玲玲極為高興當面讚賞,並希望和平國小師生們,將滿滿的收穫,帶回家裡及學校分享。並期望人人都能從自身做起清淨在源頭,影響身邊的每個人,落實環保生活,共同維護自然環境,愛護地球資源。【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張美齡 臺中報導 2016/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