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儀守念 虔誠同安
2021-06-29 | 慈濟基金會「雖然一直在提起,時間過得真快啊!但是這一波覺得很難過去,時間感覺很長。是啊,這一波的疫情,總是天天、時時都是很擔心,聽到了國際間都好像烏雲密布,籠罩在疫情。很悶,悶得透不過氣來,這都是擔心、憂心,看見了、聽到了,這都是很令人放不下心。」
臺灣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自五月爆發以來,確診人數與往生人數始終居高不下,直至本週才有明顯下降,但為避免仍有病毒擴散的可能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三級警戒持續至7月12日。證嚴上人在6月29日的志工早會中仍是耳提面命地提醒大家要提高警覺、戒慎虔誠,莫因輕忽而讓病毒要再次爆發的機會。
「一直不能理解,到底這一波的病毒,是那樣的很厲害,到底它是什麼樣的力量無處不在?只要(確診者)足跡走過,總是讓人這樣的害怕,真的是很難能理解。不過還是要回歸說,要戒慎虔誠,只要人人提高警覺,好好地防疫做好,自己不受感染,就不會傳給別人,儘量要如法如規。」
守規用忍觀自在 心地風光淨無明
新冠病毒造成全球社會大恐慌,人們的生活全亂了調。為了扼止病毒的散播,各個國家地區紛紛宣布封國或封城,也一再提醒大眾減少外出與群聚,藉此阻斷病毒的傳染途徑。
「這一波就是好好地聽話,現在的衛生單位也是很密切地、不斷地在宣導,我們的生活,民眾要如何守規生活,所以就會有布達儘量不要出門,儘量不要交通太密集。其實把心定下來,反觀自己心地風光,真美啊!只要你心定下來,反觀自己心地風光之美,人人能這樣,就能安住心念,減少外出。」
在三級警戒的特殊期間,政府單位懇切地呼籲人人共體時艱,避免各種的交通移動。人人謹守本分「宅在家」,雖然有形的身體受到的限制,但人與人之間的關懷互動則不受限制,尤其疫情造成大眾惶惶難安,更需要人人彼此鼓勵,共同度過難關。
「現在這一段時間,要整個社會人人能共同清楚明白,『忍』,要忍一段時間,生活安靜一段時間,彼此之間距離保持一下。有形的保持距離,無形的內心關懷,反而這個時候靜下來,自己的長輩,長年都沒有回家了,久來都沒有跟長輩父母、奶奶爺爺問個好,一段長的時間沒有連絡,不知長輩是否平安?這個時候心靜下來,趕快手機打一打,人人開始好好想,誰是我們生命中曾經密切的親人、好朋友,我們一一回憶一下,讓頭腦靜下來活動一下,這叫做淨化內心的無明,提升了本性之愛,好好把我們的長輩們,好好地問好,說幾句好話,報個平安,電話也好,幾個字都好。」
虔誠善念聚曙光 合和互協散濛霧
四周環海的臺灣,三萬六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承載了近二千三百五十萬人的生活,人口密度可排進全球前二十名。大家有緣共同生活在美麗的寶島,人人應該要彼此關心、互相照顧。
「我們人人既生在臺灣這個島,這樣的生態人人都要關心,都要互相照顧。在人不很多,地不很大,要讓他美好、讓他平安,不困難,只要人心調和。就如全球這一波的疫情,光說是臺灣,真的我們也要很感恩,整個社會從政府、社區、城市等等,都算是很自愛,也是彼此都很調和,人人都有在提高警覺,人人都有要守規矩。」
為了防堵疫情不斷擴散,臺灣政府針對人潮容易聚集的地方,宣布嚴格的防疫措施,絕大部分的民眾都能遵守防疫規定,充分展現合和互協的精神態度。
「算來人人很守規律,這堪讚歎,也就是民眾一直跟政府配合度真的都是很合,合和互協,這一點就會寬心一下。不過光是臺灣平安,不夠,我們現在臺灣是籠罩在疫情,還是這一波茫茫的煙霧一樣籠罩。現在我們大家要很虔誠,虔誠的善心,大家心中有愛、有善,善念會合起來,虔誠就如一個曙光,可以穿過了濛霧,濛霧就可以散開,這都要看我們人人的心,雖然有守規矩,但是還要發揮愛,愛的善念,要人多,人多虔誠會合,那是力量,要擋住這波疫情的力量就大。」
匯集人人虔誠的善良與愛心,就能構成一道祥和的瑞氣,擋去病毒的侵犯;就如同在暗室裡點上燭火,讓光亮照滿整個房間。
「點起一支蠟蠋,還不夠,還要你一支蠟蠋,他一支蠟燭,人人心中都有一盞燭光,只是這一支蠟燭沒有點亮。佛經裡佛陀也這麼說,一支蠟燭點起來,這裡範圍的亮度是這樣而已,你也有,你這一支也來點起來,這樣紛紛把它點開。這支原來蠟燭,沒有比較暗,再來點這一支,再來增加光明,從一而百而萬,萬眾一心光明,那個曙光大家啟開來了,就可以破除掉那樣的陰暗,現在就是人心要祥和,人人要虔誠。」
大哉教育成典範 如律如儀菩薩行
全球各地慈濟志工謹守防疫規定,但慈善工作沒有因此而停歇,近日上人在臺灣花蓮靜思精舍透過視訊,與全球如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等地的慈濟志工連線,聽他們分享疫情期間的慈善關懷行動。
「從去年(2020年)的年底開始,就看到他們在準備生活包,一次再一次,每一個月都是分區,一直、一直分區地布施,去發放,這一家發放月初,一直發下去,到後面,再回過頭來,再從月初的開始,這樣保持幾個月,他們的愛心都是很有規矩,而且用尊重的心,那一分心靈不私,清淨大愛,發揮禮節教育。」
隨著疫情攀升,防疫規格也隨之提高,志工們在發放之前都充分跟受助戶溝通與說明。志工們造好發放名冊,根據家戶人口準備生活物資,不辭辛勞將物資運送到受助戶的居住地巷口,再提著物資走到家門口,看到一張椅子擺在門前,志工們將物資恭敬地擺放在椅子上,行禮感恩之後再轉身離開。
「這樣的愛,很規矩地保持距離,用充分的愛送到門口去,看,多麼美好的愛,那一種付出無所求,把物資放著,還要行個禮,這樣的人間,這樣的祥和瑞氣,這不就是懺悔嗎?不就是感恩嗎?懺悔不是用口頭說的,懺悔你要去身體力行,把愛無所求去付出,還要行禮如儀,真的都是很美好的人間社會,很期待這一波是『大哉教育』。」
上人讚歎這一群慈濟志工們,無畏自己遭受毒辣的陽光曝曬,在維持社交安全距離的前提下,發揮聞聲救苦的精神,為人人示範一個最好的菩薩典範。
「這都是規矩如律如儀,不犯戒。所以說守戒,布施、持戒,我們冒著這麼大的太陽,很辛苦,也是要忍著滿身的大汗,還是一樣每一個菩薩親身去扛、去搬,同樣這樣的距離,他們進,把物資放著,退,保持著距離,整齊地彼此鞠躬,真的是很不簡單,看到,我真的是很讚歎。這幾天在跟他們,不管是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等的國家,所聽到、看到,我相信這一波疫情,因為人間有這樣如規律,那等於表示我接受教育了,我過去心靈如野馬,我現在很馴服,我要乖了,我開始要如律如規矩,聽話,受教,這叫做大哉教育。」
營養紓困助學童 慈悲心腸推茹素
慈善工作在疫情期間持續進行,教育更是刻不容緩的大事,當政府宣布停課不停學的政策,為了顧及弱勢家庭孩子的營養餐食、在家學習不受耽誤,慈濟與臺灣各縣市政府合作,推動「弱勢學童及家庭暑期紓困營養計畫」,送上安心生活箱及健康蔬果箱,安心扶助一千五百六十九戶家庭、五千七百一十一人。
「孩子沒有出來讀書,我們要如何幫助?給孩子不要出門,要保護平安健康,就不要出去外面跑,讓他們安心在家裡生活,所以我們都要給足夠的糧食。在臺灣,我很感恩我們的宗教處,也就是慈善的粽頭,他們開始就去做很多的規畫,如何保護孩子的營養,這都讓他平衡,這個健康平衡,給了米,還想到了油、鹽、糖,還想到了一些蔬菜水果,還要乾糧,就是儘量要給他們茹素,要宣導茹素,素給他們吃得很歡喜。」
孩子是社會未來的希望,此時此刻就要照顧好孩子的身心,盼望孩子能順利成長。而在近日的視訊連線上,上人看到志工們分享孩子們的創意與的智慧,更發覺孩子的教育不能等。
「馬來西亞的孩子,他了解慈濟源頭的故事是『竹筒歲月』,他們發展出很科技的竹筒,他們用硬紙設計、分割,那個銅板投下去,這個紙盒自己會分類,這是十元,這是五元,這是一元,總共分四、五格,他們銅板就這樣丟(進去),它自己可以跑,跑到哪一格、哪一格去,哪一個口會自己分別。還有又發明了錢放著,自己就跳起來吞下去,自己會分類。感覺這樣的智慧,我從來沒有想到,孩子想到了,這都是很不簡單。所以說來,教育很重要,只要科技發達,這種方向是對的,無不都是貢獻。」
孩子們不只有智慧,也有慈悲心腸,馬來西亞吉隆坡國際學校的學生裴柔靜透過視訊通話,向自己的親戚朋友推廣茹素的好處,同時以自己烹煮素食來分享素食的好處。
「這二天看見了八、九歲,六、七歲的孩子他們素,他們還要利用電話、電腦,也會去呼籲弟弟,『你要茹素喔』,『我也會煮,這菜就是我煮』,他們都可以互相向著同年齡同學或是阿姨伯級的,孩子他們都會互相去呼籲。這個時候不就是『大哉教育』嗎?他還拿起照相機,他還自己拍拍胸口說這是我煮的,鼓勵人人來素食,這不就是大哉教育,『食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吃,我們大家就是把食事顧好,我們要怎麼吃,讓我們要吞食的,讓我們有營養,但是是乾淨,我們要吃個不欠債的餐食,那就是素餐。」
福中知足明感恩 靜心止欲勤付出
上人近來一直跟大家提起:「抬頭向天說懺悔,低頭向地說感恩。」我們要感恩大地提供我們豐盛的五穀雜糧,也要感恩食物生產鏈中每一位辛勤付出的人,因為有每一個人堅守崗位,才有我們現在豐衣足食的生活。
「總而言之,現在總是都很豐富,所以我們時時、日日都要說感恩。農、工,一大片的土地,願意做農來供給我們的食品,真的我們對人也要感恩,人不只是農,還有工,工業,真的是天天我都在說,每一天坐下來很舒服,當下就要感恩,天氣熱,我在說話,後面有電風扇,也是想到要感恩,這種生活中的萬物,幫助我們生活,解開我們的苦,很熱,熱得很辛苦,很冷,冷得很辛苦,都有補助我們如何生活。」
身在福中,就要感恩。上人一再地提醒我們:「放眼天下沒有這些輔助用具,他們頂上沒有屋頂,身邊沒有牆壁,暴露在大地石頭上睡覺,看看我們又是多麼幸福!現在靜下來,停止欲念,好好想一想自己在人間所享的福,想到我們有福,那就要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