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道守戒 罩己護他
2021-06-14 | 慈濟基金會「我現在的相是戴著口罩,這一罩是天下人人都一個口罩,所以一罩全球,可見這疫情,我們談疫色變,人人心靈惶恐,都不安啊!所以,最好就要宣導人人提高警覺,自我要防疫,要保護好。」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仍未轉緩,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截至6月13日確診人數突破一億七千五百三十萬人,往生人數超過三百七十九萬人。在人人自危的時候,證嚴上人於6月14日的志工早會中,仍是耳提面命地呼籲人人要戴好口罩,只有做好自我防護,才能保護自己、保護他人的平安健康。
「人人保護好自己不受到感染,其實是為了保護大家能平安,我自己假如受感染了,自己不知覺,我們沒有戴口罩,就是因為不知自己有受到感染,潛伏性的不知覺。與人互動,心無意,但是自己已經潛伏著病毒,也許會散發給別人,想到這裡,自己就要好好把口罩戴起來,這叫做愛護別人。」
志為醫護無畏施 稚子童心畫感恩
這一波新冠疫情已經造成全球二百二十八個國家地區染疫,病毒肆虐無分國界、宗教、膚色與種族,也不分富有或貧窮。要防堵病毒持續擴散,唯有人人自愛、尊重他人,做好自我防護,以尊重之心來守護他人的健康。
「現在戴起口罩就是尊重別人,尊重人人的平安,愛護人人的健康。我們總是要有這樣的教育──『大哉教育』,教育好人人規矩,才會自己的平安,也就是人人的平安。」
新冠疫情來勢洶洶,何時才能讓大眾回復過往的安穩生活?尚且無法得知。尤其臺灣面積不大,每平公里人口密度高達六百五十人(統計時間2021年2月),名列全球人口密集度前二十國家地區,在疫情期間如何自我防護,避免染疫,更是需要特別關注。
「這一種疫情如何那樣地嚴重?如何這樣的散播?到底是什麼力量?現在還是說不出所以然,所以一旦發生,非人可擋。將近兩年時間,我一直、一直在說的這一句話,『非人能擋』,哪怕天天早上都跟我們醫療系統(連線會議),聽到臺北(慈院)的情況,聽到院長在會報的時候,聽到了整個很不捨,醫護同仁他們真的是很辛苦,也冒著危險,他們就是一心一志守護在醫療的系統。」
為了搶救生命,第一線醫護、醫技同仁,冒著可能受到感染的風險,在嚴密的防護穿戴下,將自己包得密不透風,確保沒有任何一個可能的漏洞。他們忍著自己一時之不便,為的是讓患者能得到最好的救治,能及早恢復健康。
「這樣的氣候多麼熱啊!現在不能開冷氣,因為怕冷氣會透風,會有抽風,他們這樣的空氣到外面去;為了保護外面,所以也不能開窗,沒有冷氣。我們無法去體會醫療工作人員是多麼辛苦……」
人間處處有溫情,為了感恩第一線醫護、醫技人員,無畏懼地守護著大家的健康,一群孩子們用他們充滿童趣和愛心的圖畫,表達他們最由衷的敬意與感恩。
「三、五歲的孩子,他們很體貼,醫生叔叔、護士阿姨你們辛苦了,童言童語,可是很真誠的,向著醫師叔叔、護士阿姨,寫著很簡單的話,這都是表達出了(感恩)。在外面的能體會到裡面,在那樣的環境裡所受的苦,所以這一群孩子那樣地體貼,這都是我們大人們要向著孩子學習,那樣純真、那樣的智慧,通情達理。」
臨危無懼挺身出 愛心馳援齊度苦
上人讚歎孩子們雖然幼小,卻是保有純真的心,懂得時時感恩、事事感恩。上人自述自己對於醫護人員臨危不懼,也是打從內心的尊敬與佩服。
「醫護,他們的職業,他們的志願,他們選擇醫師、護理。常常看到了我們的孩子要填志願,你填什麼志願啊?有填第一志願護理。你為什麼要當護理?護理就會說,我們要救人,我們要當護士,可以照顧病人。有的你為什麼要當醫師?要守護病人,要搶救病人,也要讓病人健康,無病無痛。這都是他們為人間立志,守志奉道,他們不懼怕,因為他懂得如何保護,而且要很周密、勇敢地走進去,這的確是很偉大,很了不起。」
走入第一線的,除了醫護人員之外,還有一群印度靈醫會神父與仁愛修女會修女。在印度,連月來單日確診人數都在三十萬人左右,導致醫療系統崩潰,許多人得不到救治,只能拖著不適的病軀等待死亡的來臨,人心恐惶可以想見,他們挺身而出。
「印度有一群神父、修女要走入病房去幫助搶救生命,他們抱著進去可能沒有機會再出來,有十幾位要進去。我聽了就說:『不可以不出來,一定要健康進去,一定要歡喜平安出來,一定要平安出來。』幾天前,已經接到神父他們來訊報平安,他們已經離開醫院了,他們是進醫院去服務,神職服務去安撫人心,去陪伴病人,現在他們已經平安出來了。」
第一批四十位靈醫會、仁愛修女會的神職人員及志工,已經完成為期三週的第一線醫療服務;而第二批三十四位人員也從五月十七日進駐三家天主教醫院服務。
「這都是很偉大,神職人員抱著宗教精神,他們進去就是要安撫人心,用宗教的精神去安撫陪伴,讓他們精神理念有一個方向,讓他們的心靈有一個依靠,帶著他們祈禱。所以我都很尊敬他們,我們提供給他們維護健康平安的防疫用具,期待他們要戴得牢固,要用什麼樣的安全工具,我們總是來提供;我們要去,走不到,沒有那樣因緣攀越國界去投入,他們現在所缺少的是物資器具。所以他們所缺的,我們來供應,他們借重我們給的物資,保護他們的身體,給予他們救人的工具。」
匯愛共善聚微光 三輪體空無罣礙
生命就在呼吸間,印度亟需防護救援物資,幫助他們度過疫情難關。然而此時此刻,慈濟沒有因緣走入苦難之地,借助靈醫會、仁愛修女會的力量,由慈濟提供防護救援物資,再由神父與修女帶著防護救援物資走入第一線,展開搶救生命的功能與良能。
「我們用物資提供,他們用力量付出,彼此借重力量,會合起來,這都是我們現在(努力的)。我一直、一直在說,點滴、點滴累積,這個時候有需要就要趕快供應,這都是我們這幾十年來,超過半世紀,有什麼事情、有什麼災難,就是盡我們的力量去做。」
慈濟從五十五年前創立之時,就啟動「竹筒歲月」精神,號召每人每天省下五毛買菜錢,既不影響個人與家庭的生活,也可以撥出一點愛心濟弱扶貧,從此開展慈濟慈善志業。
「全球慈濟人平常竹筒歲月,看到一個、一個銅板,可以教育孩子要節省來救人,節省你的糖果錢,可以不吃糖果,不要亂花錢,都要放在竹筒裡救人,這都是教育。可以教育,也可以行善,也可以救人,這都是累積、累積,這幾十年超過半世紀,過去是這樣,現在是這樣,未來也是要這樣,這種集天下人的愛來共同幫助最急、最苦、最難的人,大家都有功德累積,這都是平常。」
有愛,就有力量;集合眾人愛的力量,就有救拔天下眾生苦難的大承擔。看到全球慈濟志工在各自所居地,深入暗角裡點亮一盞盞希望的火光,上人的感恩總是言猶未盡,這是說也說不膩的心底話。
「感恩,這都是說不盡,讓我天天嘮嘮叨叨說話,我樂此不疲,不會疲倦,每天都是說這些話,有人說:『師父,您每天都說一樣的話,不會厭煩嗎?』不會,我看到了,我總是心情很感動,沒有這一股力量,如何救人?救人就是人間一大事,也是佛陀來人間一大事,因為要教菩薩法,這種付出、付出、再付出而無所求,因為『三輪體空,心無掛礙』,能付出,不管多少錢,點點滴滴也是做大事。」
隨分隨力樂付出 心定生智解心苦
人間之美,美在知人間疾苦,美在大富願意付出。天下苦難不斷,人人隨分力量而付出,助人就是最快樂的事。
「人之初、性本善,天下人間苦不斷,永遠都在苦,能快樂那就是付出,幫助人就是最快樂,你付出了,看到他得救了,我們就會很歡喜。用這樣的方法,我身體力行,解開了人間的苦難,哪不高興?哪不歡喜?哪不就是法喜充滿?所以我天天都是快樂,人性本善,人人都已經接近到了清淨本性,讓我歡喜。」
人間事,總是憂喜參半,疫情當頭,人人掛心著疫情何時才能結束?何時才能卸下心裡的惶恐?未來事不可知,上人還是提醒大家要戒慎虔誠,彼此關懷與祝福,以此來提升心靈免疫力,並感恩護理人員照顧病患身體也繫念他們不安的心。
「看看在醫院裡,護理要發揮他的(良能),為阿嬤她的心態 已經把自己的心幻想、幻化了,把這樣的(病房)空間、當成了她的浴室,要洗澡,全身脫光,這就是一種幻覺,把這樣的空間幻覺成意識;另一位阿嬤也是一直想要出去,用各種方式出去,她的子孫不能進去(醫院),就跟護理說,阿嬤只要有人在那裡坐著,跟她作伴,沒說話沒關係。」
聽了阿嬤家屬的說明,醫護發揮智慧巧思,將一個填充娃娃穿上防護衣,並畫上眼、鼻、口等五官,宛如活生生的一個人坐在另一張病床上,陪伴著阿嬤在隔離病房中,安靜地接受治療。
「這都是太孤單,沒有人來陪伴,他心慌,所以就會出現(幻想)。我們真正要把心顧好,心要定、心要定,要有一種定的能量。現在我一直說『大哉教育』,人不能到外面去活動,現在要整個臺灣平安,就是儘量不要出外,儘量不要交通工具來來回回,人從這裡到那裡快速到了,彼此之間一直、一直在互動,這種互動接近,就是病菌交互傳染,這是人都自不覺知,自己都不知道,這種交叉,那就是很可怕。」
戒殺茹素守口欲 循禮蹈距保平安
自五月初臺灣疫情突然驟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進第三級警戒,加強呼籲眾人減少非必要的移動,更建議要分流辦公,無非都是希望減少人際之間可能有的傳染途徑,扼止病毒的再擴散。
「更可怕的是吃,食物鏈,因為人人還是無肉不歡,一旦他的病是從口入,是因為這種食物鏈送進來,他的口中所吃的是動物,吞物命,這種在平常用物理、生理來分析,總是在佛法來說,眾生皆有靈性,當殺牠,牠的苦、牠的怨,所以我們常常說被殺、被凌遲之前,把牠綁著倒懸,這就是眾生造業。我們農曆七月,今天是五月初五,很快地又是中元節,那就是七月,人人都說七月半鴨不知死活,以前人意思就是說七月普度,我們眾生就是顛倒,佛陀來人間普度眾生,是希望所有的生命都要與在天地共生息,都要平平安安。」
佛陀來人間一大事因緣,除了教導人人菩薩大法,更是要教育我們人類要愛護眾生命。尤其在疫情高居不下時,上人一再提醒人類要覺悟,不僅要與眾生萬物共生息,更要注意人文禮儀。人人守規矩、遵循好禮節,才能營造最舒適優美的生活,保有和睦之氣。
「我們要好好保護好自己人格、品格,大家要顧好……請大家要記得,一定要好好地受持,這叫做『守志奉道』,這就是一條道,以前的人鋪過來,人應該要走的路,『守志奉道,其道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