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有福 和顏盡孝

2015-09-19   | 慈濟基金會
上人開示:「運用父母所生的身體,力行菩薩道、利益人群,是報父母恩;接引父母了解佛法,讓他們不再只是『是日已過,命亦隨減』,而是『是日已過,慧命增長』;這是盡大孝,也是為人子女最徹底的報恩。」(攝影者:李建忠)
儒家文化強調「孝道」觀念,孔子對於孝道有諸多論述。例如:子游問孝,孔子回答,並非讓父母衣食無缺就是孝,若沒有尊重、恭敬心,與養狗、養馬有何區別?子夏問孝,孔子說「色難」,指出衣食供養不困難,但要用和顏悅色、恭敬態度對待父母,卻不容易。

晨語時間,上人開示,對現代人來說,能夠尊重、恭敬的奉養,讓父母安享天年、安心歡喜,能做到這般孝順已是不易。「但物質生活再充足、子孫滿堂而得享天倫,僅止於此生。」

傳法盡大孝

《法華經大成》:「以世道報親,唯資於一世。以佛法報親,有益於萬劫。」上人引此說明:「佛教倡導大孝——引導父母聞法修行、造福人群;不僅此生受益,且能生生世世增長慧命、累積福德因緣,脫離輪迴之苦,是最徹底的報親恩,也就是『大孝』。」

《佛說淨飯王般涅槃經》記載——

淨飯王病篤臨終時,雖有親眷大臣圍繞身邊,仍掛念兒子佛陀、次子難陀,以及姪子阿難、孫子羅羅等隨佛出家的王室諸子。

遠在王舍城的佛陀,得知父王即將離世,便帶著難陀、阿難、羅羅等人回到迦毘羅衛國。人民喜見佛陀歸來,卻為國王即將命盡而感悲傷。

淨飯王牽起佛陀的手,貼在自己心口,表達心願滿足的歡喜;佛陀亦以手覆於父王額頭為他說法。法語句句入心,淨飯王帶著安詳微笑辭世。

隨佛回國的幾位尊者,表達要為國王扶棺。佛陀表示,自己也將為父王扶棺,為後世樹立孝道典範。此時四大天王現身,表示既為佛弟子,亦應為淨飯王扶棺,回報國王生佛之恩。

佛陀盡為人子的孝心與禮儀為父王治喪,並以無常苦空之法教導大眾:「看見火化遺體的熊熊大火,要心生怖畏;人心欲念之火更勝此火,要自我警惕、精進修行,永離生死,乃得大安。」

上人以此佛典故事開示,佛陀教育大眾不只要合於世俗孝道,且要讓父母有機會接觸佛法,以行動造福人群,才能種善因、結善緣;自造福田、自得福緣。

「運用父母所生的身體,力行菩薩道、利益人群,是報父母恩;接引父母了解佛法,讓他們不再只是『是日已過,命亦隨減』,而是『是日已過,慧命增長』;這是盡大孝,也是為人子女最徹底的報恩。」

好事要堅持

1991年大陸華中、華東水患,慈濟人篳路藍縷、步步艱辛前往賑災,也在廣大土地上撒播慈濟種子;而今已見粒粒種子成長為大樹,再生無量種子。

與廣東深圳教聯會老師談話,上人憶述,當年為了救助水患受災民眾,慈濟籌畫冬令發放;但在當時大環境要進行重點、直接發放,困難重重。隨著氣候愈來愈冷,想著災區民眾流離失所、淒寒無助,決定在受災民眾沒有拿到慈濟保暖衣物前,自己也不穿冬衣。

「面對外在環境種種阻礙,我心裡很苦。不過,我相信有心就有福、有願就有力;信願要深,還要身體力行,踏實走每一步。」

上人感恩近半世紀以來,慈濟人以誠、正、信、實精神推動志業;而二十多年的大陸慈濟路,也是心甘情願、以誠與情走過來。

「佛法不是艱深的經典文字,而是可以在生活中實用的道理。」上人表示,善法、真理都需要人來弘傳,期待大家用心推動「靜思語教學」,讓下一代體會行善、行孝的重要,未來成為造福社會的棟梁。

「因緣稍縱即逝。只要是好事、對的事,就要把握因緣,做就對了!」上人勉眾增長善因緣,且接引更多有心人為人群付出。

【靜思小語】信願深切,踏實力行每一步。

上人開示於7月17日《農六月‧初二》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585期《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Copyright © 2025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