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網頁元素載入完成中....

上一個影片項目
下一個影片項目
 
 
如果不是我們停止氣候變遷,就是氣候變遷終結我們!
——蘇格蘭首席部長安東尼秘書長

「氣候時鐘」警示世人
COP27,「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為期13天,於2022年11月18日落幕,本屆大會再一次以「氣候時鐘」提醒我們拯救地球的黃金期限,只剩下大約6年半,改善氣候變遷的迫切性與決心刻不容緩,全體人類務必共知、共識、共行,致力應對日益嚴峻的氣候危機。

「氣候時鐘(Climate Clock)」於2015年提出,是一個由藝術家、科學家與運動家共同組成的創作,計算以目前人類破壞地球的碳排放速度來看,倒數距離地球毀滅所剩的時間!你絕對想不到,倒數的數字離我們竟然這麼近! 據官方表示,我們僅能比工業化前高出1.5度C以內的溫度才有機會避免災難發生。否則屆時的地球將有可能出現過去只在電影裡看到的飢荒、乾旱、洪水、衝突等地球反撲的災難。
福因、福緣可以減緩災難
全球環保意識一直以來都是全人類的共同議題,證嚴上人長年來不斷殷殷叮嚀「來不及,來不及」,懇切呼籲弟子行善造福,用愛撫平天下的災難,發揮愛心,愛惜眾生命,不只有人,還要愛及所有的生命,勿為了滿足口腹,殺害動物。為了畜牧,砍伐山林,破壞大地,污染空氣、土地和水!

為確保人類有更持續、更安全的未來,慈濟與全球同步,設定了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並在COP27發表淨零減碳的倡議與推動方式。並以慈善、環保和蔬食經驗分享對治氣候變遷的行動,與來自各國的參與者積極交流,共同應對此項人類面臨的最大挑戰。
COP27 是什麼?

要認識COP27,首先需先知道什麼是COP。COP即是於1994年生效,目前締約方有197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自1995年起每年召開的「締約方會議」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COP),也就是眾人經常聽聞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
2022年眾所矚目的COP27氣候變遷大會,主題是「應對氣候變化,一起實踐(Together for Implementation)」,於2022年11月6日開始到18日,在埃及的西奈半島南端紅海度假勝地「夏姆錫克(Sharm el-Sheikh)」登場,為期13天的議程,全球近200位領袖,上萬名代表參與盛會。
COP27的重點是什麼?

COP27重中之重,是要努力落實「巴黎氣候協定」中,把均溫的增加幅度控制在1.5度內。此外,已開發國家承諾每年提供千億美元的氣候資金,也還沒到位,無法有效幫助嚴重受創的開發中國家,將會是討論重點。這次會議也首次設立糧食系統館,採用創新科技,滿足未來人類對於糧食的需求。
COP27的決議是什麼?

原訂 11 月 18 日結束的COP27,由於各國代表難以取得共識,在經過「加班」協商後,終於在20號達成歷史性協議,將設立「損失與損害」 基金,以支付發展中國家因為氣候災害承受的立即成本。不過資金由誰買單、誰有資格申請等棘手問題,依舊存在重大分歧,而雖然在爭議聲中總算通過設立「損失與損害基金」,以實踐氣候正義,但大會未能就減排等具體目標達成共識,必須等到明年的COP28繼續討論。
誰參與?

慈濟代表團成員分別來自臺灣、美國、德國、菲律賓、馬來西亞與紐西蘭等國家。由擁有相當多聯合國會議經驗的美國總會副執行長曾慈慧領隊,與來自紐西蘭、馬來西亞、菲律賓等青年代表、德國慈濟志工林美鳳、楊濟洪等人組團參與。

另外,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林名男也受邀與會,就醫療領域在減緩氣候變遷的行動交換經驗。
參與什麼?

慈濟參與了四場記者會、九場周邊會議並受長期合作推廣植物飲食組織PROVEG邀請,在國家企業館設立一個空間,結合企業、非政府組織、青年團體用不一樣的角度、觀點,來推動健康素食,分享素食對健康、生活以及地球的影響。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慈濟國際青年參與,在第一場記者會中由青年來闡述他們是如何以行動改變未來。慈濟青年代表以馬來西亞慈青「朴(樸)食市集」為例,分享慈濟青年推廣蔬食與低碳生活,也呼籲青年要發揮良能,為地球付出。呼籲永續轉型是為了融合更多正向價值,以讓我們共同創造更高兼容性的未來。

周邊會議中,有兩場屬於跨宗教新聞發布會,慈濟特別倡導植物性飲食,還有扶助弱勢國家發展農業,分享慈濟在莫三比克、辛巴威等國開啟了農業的機會,給予當地婦女和兒童,還有弱勢族群,強化他們的力量、幫助他們成長。
2013年起

慈濟從2012年COP18在卡達杜哈召開就注意到氣候變遷會議。

2013年COP19於波蘭華沙舉行。慈濟受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的邀請與會,並以非政府組織的身分成為UNFCCC的正式觀察員。聯合國官員相當肯定慈濟的加入,特別在實務上有相當多的經驗,的確可以在氣候變遷上共同努力。

2014年COP20持續在利馬舉行。慈濟基金會與國際海洋信託,奈及利亞緊急救難指揮中心,共同舉辦座談會,強調正視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2015年COP21在法國巴黎舉行。慈濟連續第三年受邀與會,並首次於場內舉辦記者會。慈濟志工在現場設立宣導攤位,分享全球慈濟人付出無所求的愛心,期間並播放證嚴上人以中文發音,經由英文、法文及德文影音旁白,演說「與地球共生息」的智慧法門,希望藉助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平臺,呼籲大家用行動來保護地球。

此次會議也是史上第一次,參加開會的國家都承諾降低溫室氣體排放,一起寫下「有史以來最繁複且影響最深遠的全球協定」──巴黎氣候協議,預計在2020年生效。 2016年COP22在摩洛哥舉行。參與國家與單位持續討論如何加強合作,減少環境汙染來保護地球,慈濟是會議中唯一代表佛教的慈濟團體,主要提出的見解是如何在災情發生之前讓災民有應災的韌性,降低損失及傷害。
面對氣候變遷各國領袖已經有了共知和共識,卻一直缺乏共行,慈濟在會中倡導茹素,認為氣候變遷每個人都有責任,而且每一個人都做得到,只要願意在飲食上做改變,就能透過減少肉食來減碳。

2017年COP23在德國波昂舉行。志工在COP23的展覽區展示慈濟志工參與研發的環保毛毯、福慧床等賑災法寶,發揮了吸睛的效應。慈濟在現場介紹環保產品的賑災功能,也分享了墨西哥震災後的援助行動與慈濟國際賑災的精神。

此外也提出「少肉食,少暖化」可創造環境、人類和動物三贏的結果,分享慈濟環保志業的理念,以及生活落實環保的方法與成果。

2018年COP24在波蘭舉行。討論各國落實減碳、減塑計畫的目標共識如何實際執行。過去慈濟在COP的發表是以專題講座為主,今年則利用更多機會在不同場的記者會上,將慈濟的四大志業八大法印,進行全盤性的分享。

透過十場記者會,由各領域專家聯合座談、傳達慈濟長年致力推動大地環保、身體環保、心靈環保的理念;並設攤推廣慈濟環保志業及慈悲科技產品。

2019年COP25在西班牙舉行。除參與周邊會議、設攤推廣慈濟環保及淨斯人間科技產品、與其他團體交流外,並召開六場記者會、主辦一場分論壇,倡導蔬食環保、低碳生活等理念。

慈濟淨斯人間研發長蔡思一以「零垃圾循環概念」進行發表,並展示不易回收而常被丟棄的塑料、紙容器、紡織品,所研發出的環保磚塊、再生衛生紙、用廢棄紡織品製作的塑木等,創造「零廢」的循環經濟。各國代表對慈濟身體力行的行動與研發,紛紛表示認同與提出合作。

2020年COP氣候峰會,因新冠疫情全球蔓延而停辦。

2021年COP26在英國格拉斯哥(Glasgow,UK)舉行。慈濟從心靈、植物與飲食、氣候與自然等三面向分享三場演講。並主辦八場記者會,分享慈濟減碳行動、國際賑災行動,以及針對氣候、飲食、糧食、青年行動等多個面向,展開跨組織、跨宗教的對話。
慈濟在埃及夏姆錫克氣候變遷大會

義診父子兵 人醫身教貼鄉親

2018-09-04   | 林淑白
823大水災過後,有些災區亟需復原,有些災民則需要持續關懷。雲嘉南人醫會特別將醫療車開進麻豆區港尾里及海埔里,為鄉親們提供定點義診。(攝影者:莊煌明,地點:臺南市麻豆區,日期:2018/09/02)

823大水災過後,有些災區亟需復原,有些災民則需要持續關懷。雲嘉南人醫會評估災民的醫療需求後,於2018年9月2日特別將醫療車開進麻豆區港尾里及海埔里。由內科及中醫科二位醫師,一位護理師及藥劑師,加上五位志工,在上午半天時間為三十人次提供醫療服務。

珍惜醫療的機會長者 細心看診再見歡顏

慈濟要來義診的好消息,里長早已透過廣播,傳開整個麻豆港尾里。只見人醫會的布條都還沒掛好,就有一位嚴重重聽的九十三歲莊老阿公前來掛號,高以信醫師以尊敬長者的耐心,緊貼他的耳朵,重複問了好幾次「那裡不舒服?」在一旁的里民見狀也以高分貝協助,但阿公還是聽不到。

不放棄看診的莊老阿公回家把助聽器掛上之後,笑咪咪的高以信醫師繼續努力的貼近他的耳邊,連續問了三次,莊老阿公終於有回應了,老人家緩緩地說:「我的右手,還有右肩膀很痛!」

這樣的回答讓大夥兒鬆了一口氣,高以信醫師立即開處方箋,到藥局領了防止酸痛的藥布,輕輕的把阿公的上衣掀開,囑咐一旁也是醫生的兒子高學鑫,要精準小心為老人家貼上藥布,並在阿公的耳邊重複叮嚀他,睡覺時記得要把藥布撕開!看莊老阿公點點頭,大家這才放心了。
透過高以信醫師還有郭阡妏護理師的連手包紮後,這才讓緬靦的張先生安下了心,也明顯開心了許多。(攝影者:莊煌明,地點:臺南市麻豆區,日期:2018/09/02)


許多來到護理站的阿公、阿嬤,只要一拉起褲管,映入眼簾的都是一道道紅腫、破皮的傷口。郭阡妏護理師除了極其熟稔有耐心的清理、消毒與包紮傷口,又為讓長者們的傷口趕快痊癒,並輕聲細語輔以衛教,看著阿公、阿嬤一副認真聽講的表情,讓人贊歎又心疼。

李阿嬤的兒孫都住在中部,為了清掃庭院的淤泥,不慎滑倒,造成左大腿腫痛多日,而自小就不良於行的右腿,雖然有輔助器,但走起路來還是很吃力,因此傷的這些日子讓李阿嬤很苦惱。

幸好來到人醫會義診,在傷口包紮後,又領到高以信醫師開的降血壓藥,省去李阿嬤叫車子到醫院就診的折騰,這才讓原本眉頭深鎖的她,露出了笑容,讓人也感受到阿嬤減輕壓力與放鬆的心情。

人醫施醫施藥又施糧 見證仁醫無私之愛

結束定點義診,醫療車來到海埔里一位獨居長者家中,六十五歲的張先生在志工們8月27日的安心家訪時,被發現到他的左腳踵漲得十分嚴重,又因為屋外的積水未退之下,出門就醫有困難,家訪志工立即將他提報為訪視個案。

當人醫會一行人抵達時,卻見到張先生面無表情地坐在屋簷下,大家親切的問候著他,高以信醫師也小心地打開張先生腳趾的紗布,發現傷口上的紅踵己退,但破皮的部分尚須消炎護理,隨即便與郭阡妏護理師連手包紮,才讓緬靦的張先生安下了心,也明顯開心了許多。
有一位里民臨時前來為她的大伯求診,高以信醫師不畏懼濃濃的體味,走近老人家,並透過對談初步判斷應是失智症,因此建議家人應迅速帶至醫院就醫。(攝影者:莊煌明,地點:臺南市麻豆區,日期:2018/09/02)


時近响午,區公所的送餐還未送來,郭阡妏護理師窩心的取出了麵包及餅乾,先讓張先生充飢。郭阡妏護理師私下表示,準備糧食一直是人醫會團隊十幾年來的默契,並依看診民眾的實際狀況給予糧食。

即將結束義診,一位里民趕來為她的大伯求診,高以信醫師二話不說,快步跟隨婦人返家看診。只見八十二歲的張老先生,因為昨晚騎單車外出一晚未歸,此刻滿臉佈滿黑斑,眼睛無神。

親人表示,張老先生已多月未洗澡,屢次勸都說無效,唯有高以信醫師不畏懼濃濃的體味,走近老人家身旁,靠近著他並屈膝溫和地與他對話。幾句對談,高以信醫師初步判斷,張老先生應是失智症,建議家人應迅速帶至醫院就醫。

一個上午的行程,人醫會再一次走近災區,雖然外在環境大致恢復得很快,但災民們身體的病痛及心靈的創傷,卻是需要醫療及時間的癒合,而人醫會的醫療人文,即時的在災區實踐了人醫之愛,膚慰與關懷的鄉親。【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林淑白 臺南市麻豆區報導 2018/09/02)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