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肢血路通 好好睡了一覺
2015-07-20 | 葉怡君
臺北慈濟醫院院長趙有誠前往探視,一面安撫張同學的心,一面苦思如何減緩她的疼痛;經過會議討論,決定由周邊血管中心主任黃玄禮嘗試介入治療。
周邊血管中心團隊隨即為張同學安排動脈血管超音波檢查,以及電腦斷層造影檢查,結果發現,張同學從腸股動脈到總股動脈中,有十三公分的血塊阻塞,黃玄禮主任花了三個多小時,一步步將張同學的血管打通。
第二天清晨,醫師前往探視,原本夜夜疼痛的張同學說,「我終於好好睡了一覺。」
周邊血管 介入治療
每日中午十二點半的八里塵爆會議中,臺北慈院醫護人員針對每一位患者的狀況,進行詳細討論,並適當調整治療方式。
一位下肢嚴重灼傷的張同學,入院後就一直因傷肢疼痛無法入眠。趙有誠院長表示,「她右腳疼痛不已,打止痛針仍沒辦法睡覺。會議後,我們決定請周邊血管中心黃玄禮主任安排導管檢查。」
面對張同學的傷勢,黃玄禮主任表示這是難得的經驗,「這是我遇過最年輕的患者,也是第一次幫燒燙傷病人通血管,過去我們沒有遇過這類的傷患,所以只能憑藉經驗來治療。」
談起張同學的傷勢,黃玄禮主任心有不忍,這孩子的年紀與她的女兒相仿,明明正值青春年華,如今卻躺在加護病房裡,也因此讓黃玄禮主任鐵了心,決不放棄,要好好為她治療。
放置支架 恢復血流
初次看到張同學的傷勢時,黃玄禮主任眉頭緊鎖,傷肢的狀況超出原本預期,「她的右腳缺血嚴重,外科醫師建議可能需要截肢。我們利用換藥時間,為她進行血管超音波檢查,從血流狀況評估後,發現從腹部血管開始阻塞,血流沒有辦法從心臟送到右腳,這對後續的換藥及清創影響很大。」
張同學的腸股動脈到總股動脈嚴重阻塞,血流無法從心臟送到右腳,不論是藥物或是植皮都無法經由血液循環達到治療的效果。黃玄禮主任說,沒有血流也代表組織可能壞死,若不打通血管,最後會演變成膝上大範圍截肢。
周邊血管團隊運用心導管技術,打通張同學腹股動脈的血管,用心導管導絲、血栓清除導管,把十三公分半軟不硬的血塊清除,並用氣球擴張術把狹隘的地方撐開,放置新型的血管支架,讓血流能夠從心臟流到腳掌去。
放手一博 尋找生機
打通阻塞血管後,準備要推張同學回加護病房,一旁的人喊住黃玄禮主任,「黃醫師,你快看她的腳!」黃玄禮主任仔細一看,發現紗布上不斷滲血,原本毫無血色的右腳,在打通後血流可以灌到腳底。
黃玄禮主任說,接下來才是更困難的考驗,因為燒燙傷患者沒有皮膚的保護,血管打通而造成不斷流血,對一般周邊血管阻塞患者而言,他們會使用通血管的藥物,但對張同學而言,她的凝血蛋白被活化、血液黏稠,會出現失血、組織液流失等情形,治療方式與過往經驗很不相同。
這位十八歲的女孩是黃玄禮主任治療過最年輕的患者,也是初次為燒燙傷患者進行治療,沒有前人的足跡可追尋。透過下肢周邊血管疏通的方式,讓張同學的血流通暢,各種治療藥物才能透過血液循環,達到功效。臺北慈院醫療團隊跨科合作,各盡其才,在搶救病患的同時,也寫下臺灣醫療的新歷程。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文:葉怡君 臺北慈院公傳室報導2015/07/17)
雙腳嚴重灼傷、終日無法安睡的張同學,聲聲喊叫都痛在醫護人員的心中。周邊血管中心團隊隨即為張同學安排動脈血管超音波檢查,以及電腦斷層造影檢查,結果發現,張同學從腸股動脈到總股動脈中,有十三公分的血塊阻塞,黃玄禮主任花了三個多小時,一步步將張同學的血管打通。
第二天清晨,醫師前往探視,原本夜夜疼痛的張同學說,「我終於好好睡了一覺。」
周邊血管 介入治療
每日中午十二點半的八里塵爆會議中,臺北慈院醫護人員針對每一位患者的狀況,進行詳細討論,並適當調整治療方式。
一位下肢嚴重灼傷的張同學,入院後就一直因傷肢疼痛無法入眠。趙有誠院長表示,「她右腳疼痛不已,打止痛針仍沒辦法睡覺。會議後,我們決定請周邊血管中心黃玄禮主任安排導管檢查。」
面對張同學的傷勢,黃玄禮主任表示這是難得的經驗,「這是我遇過最年輕的患者,也是第一次幫燒燙傷病人通血管,過去我們沒有遇過這類的傷患,所以只能憑藉經驗來治療。」
談起張同學的傷勢,黃玄禮主任心有不忍,這孩子的年紀與她的女兒相仿,明明正值青春年華,如今卻躺在加護病房裡,也因此讓黃玄禮主任鐵了心,決不放棄,要好好為她治療。
放置支架 恢復血流
初次看到張同學的傷勢時,黃玄禮主任眉頭緊鎖,傷肢的狀況超出原本預期,「她的右腳缺血嚴重,外科醫師建議可能需要截肢。我們利用換藥時間,為她進行血管超音波檢查,從血流狀況評估後,發現從腹部血管開始阻塞,血流沒有辦法從心臟送到右腳,這對後續的換藥及清創影響很大。」
張同學的腸股動脈到總股動脈嚴重阻塞,血流無法從心臟送到右腳,不論是藥物或是植皮都無法經由血液循環達到治療的效果。黃玄禮主任說,沒有血流也代表組織可能壞死,若不打通血管,最後會演變成膝上大範圍截肢。
周邊血管團隊運用心導管技術,打通張同學腹股動脈的血管,用心導管導絲、血栓清除導管,把十三公分半軟不硬的血塊清除,並用氣球擴張術把狹隘的地方撐開,放置新型的血管支架,讓血流能夠從心臟流到腳掌去。
放手一博 尋找生機
打通阻塞血管後,準備要推張同學回加護病房,一旁的人喊住黃玄禮主任,「黃醫師,你快看她的腳!」黃玄禮主任仔細一看,發現紗布上不斷滲血,原本毫無血色的右腳,在打通後血流可以灌到腳底。
黃玄禮主任說,接下來才是更困難的考驗,因為燒燙傷患者沒有皮膚的保護,血管打通而造成不斷流血,對一般周邊血管阻塞患者而言,他們會使用通血管的藥物,但對張同學而言,她的凝血蛋白被活化、血液黏稠,會出現失血、組織液流失等情形,治療方式與過往經驗很不相同。
這位十八歲的女孩是黃玄禮主任治療過最年輕的患者,也是初次為燒燙傷患者進行治療,沒有前人的足跡可追尋。透過下肢周邊血管疏通的方式,讓張同學的血流通暢,各種治療藥物才能透過血液循環,達到功效。臺北慈院醫療團隊跨科合作,各盡其才,在搶救病患的同時,也寫下臺灣醫療的新歷程。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文:葉怡君 臺北慈院公傳室報導2015/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