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憫獅子山 內戰.疫.土流
2017-11-01 | 史蒂芬‧豐巴慈濟基金會與美國慈濟總會攜手進行雨災援助工作,獅子山裔的史蒂芬・豐巴(Stephen T.Fomba)承擔發放任務,以親身見聞寫下此篇章,發表於《慈濟月刊》。
清晨五點 土石流崩落
全世界都知道我的國家獅子山,在承受殘酷內戰摧殘十多年,以及致命伊波拉病毒威脅長達十一個月之後,可說已經經歷了足夠的苦難;不意另一場災難以洪水及土石流的面貌,於2017年8月14日再次降臨。
過去每年雨季,幾乎都伴隨洪災,並對低窪地區、貧民區等區域的居民造成影響;正如2015年9月15日那場致命的水災,奪去不少人命。
今年發生在首都自由城(Freetown)的洪水及土石流規模,更是前所未見,造成一千三百人死亡或失蹤,同時摧毀了許多房屋,讓六千人流離失所。
當天的暴雨洪水重創全國各地,災情最嚴重的是西部地區,特別是自由城雷鎮(Regent)、克林敦(Cline Town)以及盧美利(Lumley)等區域。其中雷鎮受創最深,附近一座山丘半邊崩塌,大量土石流及洪水摧毀聚落並活埋了許多人。
雷鎮是個擁有自然景觀的優美山村,山景幽靜、氛圍靜謐,當我以慈濟志工身分,從海外返回祖國時,便選擇這裡作為我的定居之地。當地居民來自各個階層與不同族群,但相同的是,發自內心讚歎這片大地之母的美麗。這些年來,雷鎮人口大幅提升,或許就是受這片天然美景所吸引。
然而,當人類不再如大地母親愛護人類那般回饋,大地美麗的臉龐將滑落淚水,甚至帶來哀傷或死亡。
正如8月14日發生於雷鎮的這場土石流災難,導因於近年來人們砍伐森林、在脆弱區域建造房屋、阻斷水流以及其他傷害土地的開發行為,使山體崩落導致無數巨石往山腳處滾落,大量泥漿與洪水摧毀房屋,甚至將其掩埋。
這場悲劇發生時間是在清晨五點四十五分,土石流災區的居民都還在熟睡當中。災後救難人員尋獲五百具遺體,但仍有逾八百人不見蹤影。山丘崩毀的大片區域已成了集體墳場,慘遭活埋的數百位村民中,有許多婦女與小孩。
集體喪禮 為哀傷揭幕
這場洪災悲劇,再次為獅子山共和國人民帶來混亂、迷茫與淚水。災難過後,百廢待興,不僅是毀損的房屋以及消逝的生命,更包括破碎的心靈。
全國氣氛低落,孩童因為失去父母與兄弟姊妹而啼哭,母親因失去孩子而抽泣,夫妻因失去另一半而流淚;全國為眾多的死亡及失蹤者,籠罩在混亂與恐慌的不安情緒中。
人們的淚水即便在大雨之中也可清楚辨識。哀傷地談論著在睡夢中死亡的家庭、來不及逃出家門的人、倖存者目睹親人被洪水沖走、被巨石砸中或被泥漿掩埋,支離破碎的身軀被尋獲……
當救難人員、家屬和所有在土石流災區現場的人們,都能清楚聽見從崩塌區域地底下傳上來的求救聲……
當這個國家為死難者哀悼,並努力應付洪水及土石流帶來的挑戰時,也有無數志工加入政府的救難人員,協助挖掘拯救倖存的生命,並搜尋失蹤者。
尋獲的遺體,由喪葬小組統一安置在康納特政府醫院(Connaught hospital)的太平間,然而,遺體數量很快就超過容納空間,加上已經開始腐壞,於是政府決定進行集體葬禮。
這場葬禮由各個宗教團體主持儀式,並在罹難者入土時為他們誦念祝禱文。在場的多數人士,尤其是失去摯愛的人們,不禁失控落淚。
這個小而貧困的國家,在過去光是努力維護人民生活所需,就已快逼近其能力極限了,這一場洪災與土石流無異是雪上加霜,居民極度缺乏食物、乾淨的飲用水、醫療資源、衣物、鞋子與住所。
雖然一般人認為,照顧受災居民的生活是政府的責任,但獅子山共和國卻可說是個例外,因為政府擁有的資源極為有限,因此亟需民間團體、私人企業及個人的協助,才能為受災地區及村民輸送物資。
許多團體與人們迅速回應獅子山共和國政府的請求,其中最為熱絡的援助是來自非營利團體,對於流離失所的居民提供了最有效的援助;而佛教慈濟基金會,便是在第一時間回應並提供協助的人道救援團體之一。
糧食不足 中長期援助
就在發生洪水及土石流的當天早上,慈濟基金會在獅子山共和國的本土志工,與當地慈善工作夥伴── 自由城明愛會(Caritas Freetown Foundation)、希利國際救援基金會(Healey International Relief Foundation)及蘭頤基金會(Lanyi Foundation)一行人,就已經趕到雷鎮與盧美利災區,為救難人員及義工提供協助,並即時評估現場情況,提出報告以利後續援助。
翌日,志工們更深入探訪受災社區,像是在克林敦的柯芬(Culvert),洪災直接影響了上千居民。
為了避免糧食不足導致飢餓及營養不良, 慈濟志工與當地夥伴達成協議,決定合作為雷鎮、柯芬及希爾站(Hill Station)等地居民供應熱食。
慈濟提供臺灣運來的大米,希利基金會及明愛會則為蔬菜、調料提供資金。在盧美利與雷鎮多個庇護所,慈濟也與蘭頤基金會合作,為村民們提供米糧。
自由城希爾站的老學校(Old Skool),是當地兩間官方臨時安置所之一,一百三十餘戶失去家園的居民在此居住,直到可重返社區為止。慈濟基金會與合作夥伴們從8月29日開始,每天供應三百公斤白米,直到9月底前至少提供了逾一萬一千五百份食物。
截至9月中下旬統計,慈濟及合作夥伴的緊急供食,分別為柯芬三萬五百多份、雷鎮近六千份、盧美利一萬多份。
災後救援並不僅於食糧供給,來自海外的慈濟志工九月中下旬抵達,提供毛毯、飯碗、湯匙以及煮好的食物給三個不同的受災族群:老學校的安置所、柯芬社區及後來新成立的朱巴(Juba)安置所。
志工也前往土石流所在的糖麵包(Sugar Loaf)山區評估災害,並與居民慰訪互動。志工走訪雷鎮幾個非官方的災民收容中心並提供捐助,包括聖喬治基金會孤兒院(St. George's Foundation Orphanage)、格拉夫頓波蹓社區(Grafton Polio Community)、唐博斯科收容中心(Don Bosco Fambul)、希望之屋(House of Hope)孤兒院,以及Rogbere資優學校等。
此外,慈濟志工也探訪康納特政府醫院以及三四軍事醫院(34 Military Hospital),評估在這些醫院援捐病房以及提升醫療品質的可能性;志工亦與三四軍事醫院的首席醫師討論,未來醫療研究發展的合作機會。
重建希望 來自全世界
慈濟志工團隊此行參加了聖愛德華(St. Edward's)天主教堂的「世界和平」禮拜,這場禮拜由身兼明愛會執行長的彼得神父(Peter Konteh)主持布道,美國慈濟志工曾慈慧也在現場傳達了證嚴上人溫暖人心及淨化心靈的開示,勉勵大家將負面能量轉化為正面力量,以應對降臨在獅子山這片土地上的災難。
如同過去一樣,獅子山共和國的人民,尤其是直接受到慈濟援助的村民,特別感恩這些志工們遠離臺灣、美國、法國及西班牙溫暖的家,來到現場為他們烹煮熱食並捐助物資。
許多村民認為,證嚴法師及慈濟志工的承諾、救助與關愛以各種形式表現出來──無論是提供食物給飢餓的居民,對孩子們的陪伴、教導與心理輔導、居住環境的清理、慰撫心靈並重建希望,以及祈求大地祥和的祝願。
(文:史蒂芬‧豐巴 翻譯:百年翻譯社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6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