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醫院大門 走入行願之路

2016-10-04   | 謝玉珠
梁陳雪娥師姊(右一)參加崙平讀書會共修,專注地與大家一起念誦《法華經》的經文,深入法藏智慧如海。(攝影者:簡淑絲,地點:彰化市崙平社區,時間:2016/06/05)
盛夏的午後,暑氣逼人,紅紅的太陽,炙烤著大地。寧靜的四合院裡有個小女孩,正用鐵耙子一耙一耙,專注地將收割好的穀粒,均勻地舖滿在空地上曝曬,不多久就來回翻轉一趟。豆大的汗珠,沿著髮際及兩鬢不停地滑落下來,但是她一點也不以為意。

1960年出生在彰化市的陳雪娥,八歲時摯愛的母親往生了。父親散盡家財為醫治母親的病,以致家中負債累累。為償還債務,家裡除了保有一點農地維持生計外,父親也兼販賣魚貨,哥哥姊姊或當兵就學或嫁人,僅二姊幫忙賺錢貼補家用。排行老么的陳雪娥就此一肩挑起家務。

由於父親忙做生意,常常不在家,因此早熟的她,在小學四年級就學會煮飯、餵養牲畜。農忙時更要幫助稻米的收割、曬穀等事宜,是父親貼心的好幫手。生活的歷練,養成了她刻苦耐勞的性格。

讀小學的她,在校課業成績良好,運動及各項競賽,表現也亮麗出色。但是為了體恤父親的辛勞,懂事的她,在國小畢業後也開始工作賺錢,貼補家用。

嫁做人婦 善盡職分

二十二歲時,孝順的她,在父親做主下,嫁給梁水木先生。

從小失去媽媽的她,本來希望結婚後,能有婆婆可以填補從小失去的母愛。但是婆婆早在先生十六歲時就已經往生了。她的願望落空了,不免有著小小的遺憾。

結婚後,育有兩男一女,她不但細心料理家務,也協助先生創業,盡責地管理員工,料理員工的伙食。不僅要趕工作,同時要相夫教子照顧小孩。

善力付出 慈悲接引

慈濟志工張秀玉,是梁陳雪娥大伯公司員工方水清的太太。

「您想做善事幫助人嗎?」有一次張秀玉問她。

「好啊!怎麼做?」率直的她就此成為慈濟的會員。

此後張秀玉熱情邀約她參加彰化養護中心、和美仁愛國小關懷活動,看過人世間苦難,雪娥覺得自己很幸福,因此更用心地投入慈濟的志業。

慈濟列車啟航,她積極的邀約彰化的鄉親回花蓮參訪。在花蓮看到師父們的行儀,了解慈濟的慈善理念,這過程感動了很多人,接引很多志工。

無常助緣 菩薩道上添一員


疼愛她的父親,在1999年往生了。很多慈濟志工前來參與助念及誦經,虔誠地祝福父親。感動了雪娥,從此她發願茹素,更積極投入慈濟濟貧教富的行列。

經志工邱蘭芳的鼓勵她參與培訓,在2000年受證委員,法號「明苖」。

因為工廠業績蒸蒸日上,她還要忙工廠業務、管理員工,照顧三個小孩。認真的她還要積極投入志業,幸好先生全力護持,讓她悠遊在菩薩道上。

她將時間規劃良好,不僅積極的參與組隊的勤務,九二一希望工程參訪、訪視、醫療志工、幹細胞驗血活動,甚至參與國際賑災。

發大願力 病除跨海賑災

「您的心跳過速,一分鐘近三百下,要趕快開刀,不然會有生命的危險!」

家族有遺傳性的心臟病史,讓梁陳雪娥一直不敢出遠門。2012年因為心臟的問題愈來愈嚴重,她一直過著心驚膽跳的日子。
梁陳雪娥師姊(右一)參加朝山的活動,雖然膝蓋受傷,但還是專注的頂禮朝拜,虔誠的自淨其意(攝影者:簡淑絲,地點:彰化靜思堂,時間:2016/06/05)

「只要我能走出醫院大門,第一件事就去登記國際賑災!」她鼓起勇氣,發了一個大願。或許真是有願有力,當她出院不久,即有個好因緣,讓她如願跨海到甘肅發放。

那是個貧瘠又極度缺水的地方。此行她參與了大愛村的動土、學校啟用儀式及發放。發放時,大雪紛飛令人冷得直打哆嗦。看到鄉民穿得很單薄,苦都寫在他們的臉上。又看到年紀輕輕的婦人,臉上滿布風霜。慈濟人帶來了愛與物資,老婦般的愁容,立刻如春陽融雪,露出了笑顏。

在當地,梁陳雪娥看到了兩個穿著單薄衣服的小孩,消瘦的身軀,在寒風中瑟縮不已。志工給了他們三包餅乾,眼見他們狼吞虎嚥,一下子就吃完了。

來到他們住的地方,空蕩蕩的一張床,連一條棉被都沒有。梁陳雪娥當下眼淚掉下來,天氣嚴寒,沒有足夠禦寒的衣物及棉被,他們如何渡過寒冬?

當下她更覺得上人真的很慈悲又有智慧,讓志工及時來這邊發放,幫助他們。上人的悲心與愛,真是暗角苦難人的一道曙光。

見苦知福,讓她明白了自己有多幸福。成長在臺灣這個很有福報的國家,不缺水、資源又豐富。她更懂得要把握時間付出,把慈濟大愛的精神傳遞出去。

發揮長才 好滋味結好緣

每次承擔香積工作,與志工們一起合作調理一道道美味佳餚,看到鄉親們來到靜思堂享用便當,就好像回到自己家的感覺,是她最開心的一件事。

她也承擔多次花蓮營隊、大型活動的香積窗口,與彰化志工們合和互協,使命必達。與全球慈濟人結善緣,更是無限的光榮與開心。

2014年10月23日彰化的四十位香積菩薩,在梁陳雪娥的帶領之下,從彰化出發。他們承擔的是「中彰區培訓委員慈誠尋根」的香積工作,要用充滿能量的愛,跟新發意菩薩們結好緣。

為了應付九百五十人次的學員及工作人員用餐,梁陳雪娥經驗豐富地調配工作。在彰化時早已與花蓮中央廚房的江月貞,互動協商工作內容。雪娥也不忘叮嚀香積團隊需培養最佳的體力,以便應付大量的香積工作。

勇於接變化球,是最大的考驗。薰法香後用早齋,緊接著是志工早會等課程。為了避免聲響驚動學員聞法,香積團隊兩點半早起準備。

在天未亮黑暗的道路上,機動組的工作團隊及香積志工將餐車一臺一臺地推到靜思堂。臨階梯時,他們立即將豆漿、麵包、飯糰提進智慧迴廊內,讓茶水生活組接手,完成早齋的準備。

雖然早起很「幸福」(辛苦),但是完成任務後,真的很歡喜,就不覺得累了。
慈濟五十周年布展,梁陳雪娥師姊(左一)為彰化慈少班的班媽媽與孩子們,導覽解說「人間菩薩館」。(攝影者:簡淑絲,地點:彰化靜思堂,時間:2016/06/05)

特別是朝山時,她專注地唱誦佛號,三步一跪的禮敬諸佛,淨化己心,跪拜頂禮、懺悔業障。起身後,覺得自己猶如一朵清淨的蓮花般,清淨無染。

明白了因緣果報,藉由法水洗滌污垢,去除無名煩惱,原本脾氣不好的她,也漸漸修正變好了!

梁陳雪娥很喜歡佛法,當接觸到慈濟的法,更是非常歡喜。透過參與慈濟的活動,深入佛理後,法入心,因此更堅定志向,積極精進不懈。

深耕社區 帶動善循環

讀書會是凝聚社區,接引會眾的大力量。梁陳雪娥與志工們用心物色場地,幾年前崙平社區的總幹事,取得社區民眾同意,將活動中心的場地,無償借給他們使用。不僅聞法還能聯絡感情,更能人間菩薩大招生。

梁陳雪娥善於規劃時間,用晚上參與讀書會,週六、週日,並參與醫療志工及組隊工作。慈濟五十周年,她更歡喜的承擔導覽人員,把慈濟的歷史及四大八法歡喜的介紹給參訪的會眾,廣邀人間菩薩,讓她彷彿重回當年帶慈濟列車回花蓮尋根的感覺。

雖然她與母親緣淺,但是在慈濟的大家庭裡,她有好多疼愛她的「阿母」(臺語)。這些法親之愛,填補了她心靈上的缺口。走過人生艱辛坎坷的成長過程,如今都已化成了甜蜜的回憶。

她深深地慶幸自己既得人身,又得聞佛法,能在人群中秉善戮力付出幫助人,不枉人生存在的價值。【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謝玉珠 彰化報導 2016/09/27)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