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玲悧 蠟燭不點空有心

2013-01-09   | 林玲悧
林玲悧前往北韓發放,見苦知福。(攝影者:張益城)
「我甘願了!」我哽咽地說:「從此,如果需要有人寫文字,我會很『甘願』地去寫。」2011年10月24日,慈濟日本賑災第七梯圓滿。啟程回家路迢迢,遊覽車載著賑災團一行人奔馳在返回東京的路上。災區逐漸遠離,窗外景色美得如風景畫;車內,慈濟志工意真情切的分享。當麥克風握輪到我手上時,從不輕易掉淚的我,驚覺自己的手在顫抖。

回想十幾年的志工生涯,一直都在人文真善美領域裡打轉,走過了日本311大震,在參與國際賑災,聆聽許多哀傷的心聲後,「甘願」兩字才從我心裡喊出。

蠟燭不點 空有心

1999年我就加入慈濟,自認自己已經很熱心地投入,然而態度總是自在無礙,快樂悠遊,委員證對於我來說是可有可無,從來不覺得有何重要。2005年,慈濟志工洪志成因肝癌往生,在他的追思會上我承擔文字記錄,改變了我的想法。

「當一滴燭淚落下來」的音樂陪襯下,回顧影片中病榻上的洪志成叮嚀來訪的法親:「要把握每分每秒,分秒不空過……上人的『佛心師志』要永遠記在心中……」他即將燃燼的燭光雖然微弱,仍念念不忘傳燈照亮法親慧命之路,也點醒了無明的我。坐在追思會場邊的,我開始懺悔自己執意不願培訓,不肯承擔,不就像沒點燃的蠟燭一般──「空有心」!

(攝影者:陳麗雪)
我採訪一路陪伴他的妻子,慈濟志工呂清音。呂清音分享了一個小故事,提到洪志成生前與上人的師徒對話。

「做慈濟足(很)歡喜!」洪志成對上人說。

「做慈濟是做使命感,不是做歡喜的!」上人回答他。

因為這樣的一段對話,原本嬉笑怒罵、倜儻不羈的洪志成收斂頑心,步步踏實作,彩繪他短暫卻光明亮麗的人生。這場追思會上,也讓自己一顆漂浮不定的心,終於在2006年「甘願」受證了。

親身投入 體解「付出」真義

承擔人文真善美路上,剪輯、海報、攝影、美編,我都認真學習,不過仍有著凡夫心的執著。

因為喜歡沉浸在文字所能表達的境界裡,然而卻常常自認筆禿,無法如作家般的文思泉湧,就乾脆不寫。制式的不想寫,大場活動又怕寫不到位,總之,理由很多。「能不寫,就不要寫了吧。除非你真的找不到人,不然不要派我寫文字。」這是我常說的一句話。

日本複合式的災難,大浪退去,受傷的土地和活著的人,等待時間撫平傷口。大地震過後七個月,我踏上這一塊創傷的土地。歸途中的懺悔與發願,猶如是一滴水滴落心湖,每天在心頭蕩漾。我很甘願地開始與文字為伍,每天四點起床寫稿,一口氣交了四篇給《慈濟月刊》。

回想雙手為長者著奉上一杯熱茶,坐下來傾聽他們分享用「見舞金」,買個暖爐來過冬的歡喜,我發現慈濟志工的肩膀,是受災者堅定的依靠,也是走出受災陰霾,紓解強忍淚水的堤防。此時驚覺能踏入慈濟作為一位文字記錄者,是何等的有福!

(攝影者:蔡謀誠)
2011年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年份,十二月,我又被通知到北朝鮮賑災承擔記錄。三個月內,參與了二次國際慈善援助活動。

走進這個謎樣國度,寒凍的冬天裡,為衣衫輕薄行止有禮的小孩,塗抹綿羊油減緩皮膚的乾裂,那是我心中永遠的不捨。當我握緊一位因為生活操勞,手皮嚴重龜裂婦人的手時,看著她手上一道道傷口,她卻回報豁達的微笑,好像在提醒我:「生活不就是這樣嗎?」

發放的第二天,冬陽溫暖照耀,發放場上佛教旗、慈濟旗飄揚。牛車聚集,那一刻的畫面像是虛幻不真實。

發放期間,當朝鮮國家領導人金正日驟逝,慈濟發放團隊也終止發放返臺。人回到家了,我心繫那一個手上凍瘡連連,傷口發炎腫脹的孩子不知是否安好?而寫下了「相忘於世界」的文稿,再次繳給了《慈濟月刊》。 證嚴上人說: 「人人都有一分力量,唯有親身投入,才能會理解為什麼要付出。」有福,甘願付出,與其掛念遙遠國度的災難有沒有得到救援,不如甘願承擔眼前的本分事。現在的我,已經了然「甘願」的真髓,我會不再推辭的寫下去。

(文:林玲悧)
Copyright © 2025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