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玲 跳上心馬圓夢去

2013-01-12   | 張明玲
2003年,張明玲代表國家赴比利時參加殘障奧運馬術會前賽。(照片提供:張明玲)
陽明山的這一天又飄起了雨,我騎在高大的深棕色馬背上,遠遠望見撐著大紅傘的訪客,朝著馬場走過來,心想不妙,才正準備拉緊韁繩,生性膽小的馬兒瞬間一個快速閃躲,我硬是從馬背上重重摔下,教練趕緊跑上前拉住馬,深怕我再次被馬蹄踩過,他一邊朝著訪客喊道:「請把傘收起來!」一邊示意我得再上馬。教練說過:「跌下馬,一定要再騎上去,否則馬就會記得你好欺負。」只得硬著頭皮再度跨上馬背。

這當然不是我第一次摔馬,摔馬的經驗少說超過百次以上,「我騎馬,不是因為我很勇敢,而是因為我很想跑。」

上人送心馬 讓心更自由

一歲六個月大時感染小兒麻痺症,雖有著認命的個性,但一直以來,內心深處隱藏著一股「嚐嚐跑步滋味」的強烈欲望,稍長學會開車後,便不斷地追求速度感,車子對我來說,就像身體的一部分,能代替我的腳來「跑」。

久而久之,機械代跑再也無法滿足。我大膽地去學對肢障者來說,既辛苦又具危險性的馬術,因為騎馬必須靠雙腿內側的力量夾住馬的腹背,可軟趴趴的腿哪來的力氣;「想跑」的意念還是大於摔馬的恐懼,當馬兒迎著風,帶著我奔馳的同時,才能一圓「跑步」的美夢,陶醉在短暫的快樂中。

張明玲在臺北中山聯絡處推廣,由慈濟人列傳團隊所出版的書《雲開見月》。(攝影者:曾芳榮)
2003年,代表國家到比利時參加國際殘障奧運馬術會前賽,掌聲的背後,內心深處依然感到空虛。直到受證那天,證嚴上人一面為拄著手杖的我授證,一面輕聲地問:「妳是怎麼了?」當開口回答:「小兒麻痺」的當下,跟著我四十八年的殘疾,好似透過嘴巴「吐」了出去,一陣釋放後的重生感澎湃洶湧。

回到座位,我低頭凝視著名牌上「心驊」二字,視線逐漸模糊,內心卻有著前所未有的清澈,上人送了我一匹「心馬」來點化我,「心本自足,何須藉著身體的躍動獲得開展?心的飛躍是肉體拴不住的啊!」我激動地任由淚水紛亂落下。

採訪人物故事 轉化生命挫折

2005年6月,文發處大力推動「慈濟人列傳」,這對我來說真是一大福音,可以依體能狀況調整採訪及交稿時間,在家坐著就可以做慈濟了。我跟緊黃基淦老師學習人物專訪寫作從不缺席;漸漸地學會用筆捕捉內在生命的熱情,過往種種的困頓,都化為體悟受訪者心境的依循,寫作時,情緒經常隨著故事主人翁的悲喜起伏,甚至睡到半夜靈感突然竄入腦海,必定立刻起身記錄。

「吃到老了,才在發揮。」年近八十的母親看了我為志工所寫的小說感慨道。回首五十多年來一路跌跌撞撞,直到進入人文真善美列傳團隊,才窺見人生舞臺的主秀正要上演……

兩個兒子長大各自遨遊,一度令人擔憂的獨居日子反而成了我的最愛。得空總喜歡沉浸在木製書桌前,一邊聆聽珍藏的鋼琴小品,一邊享受閱讀與寫作的樂趣。

2008年,張明玲在臺北慈濟醫院為會眾請購的新書簽名。(攝影者:李淑惠)
當思緒打結、文字受困時就轉個身從十三樓層,透過一大片玻璃窗,眺望廣闊的關渡平原,那蜿蜒的洲美快速道路、船隻點點的淡水河口、聳立的純白跨河臂力橋與雄偉的群山環繞,都市邊陲的山河美景盡收眼底。

尤其,夕陽的光芒爭奇鬥艷地將天空彩繪得美侖美奐之際,那一座渾然天成的觀音,依然如如不動地躺臥著,更增添一種靜寂清澄的美感。而每一個生命不就如同千變萬化的彩霞那般獨一無二,就在這樣的領悟下,我完成一篇篇人物故事,獲得許多迴響與共鳴。

看到受訪者讀著我為他寫的故事而感動落淚,自己兒時的病苦、失敗的婚姻、內心的欲求……也都在融入並描摹他人生命的故事中得到接納、轉化及紓解。

用盡感情寫作 完成動人作品

小說家巴金說過:「我寫作,不是因為我有才華,而是因為我有感情。」我雖然情感豐富,寫作的過程卻像懷胎十月歷經生產的艱辛,但「生」卻是喜悅的。我曾嚴重挫折、沮喪,數度懷疑自己的寫作能力,所幸有何日生主任、基淦老師、駱純美老師及列傳好姊妺的鼓勵,才得以用感情編寫出一篇篇真人真事的生命故事。

這些作品絕不是我個人能獨力完成的,而是整個「慈濟人」的心血結晶。感恩帶我進入寫作天地的基淦老師,從禿筆一枝到再三出書,沒有老師不離不棄的教導與激勵,我真的不知道我可以悠遊在慈濟的大海裡,盡情汲取寫作的資源,將揣想化作筆仙,畫出一圈又一圈生命的漣漪……

(文:張明玲 臺北報導)
Copyright © 2025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