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蓮 四十才學「寫字」
2013-01-25 | 陳美蓮雖然愛看書,不過,那是在沒有壓力下的興趣。第一次上慈濟的課,回家就有作業,好像是回到學校寫功課的感覺。沒做過的事,內心惶恐不安,對於記錄慈濟活動要寫成一篇文稿,當文字志工要找人採訪的工作,老實說「壓力大到不行」,拿著麥克風根本不知道要問什麼?
幸好有秀雲代為開口提問受訪者參與的心得分享,才得以完成文稿繳交作業,該篇文稿有幸被公開在慈濟快報,得到許多人的鼓勵與讚許,終於相信自己「原來會寫稿」,拿起筆做記錄並不是那麼難的一件事,印證慈濟人常說的一句話「有心就不難,用心就是專業」。
四十人生 大不同
自小在鄉村長大,內向害羞的個性,最怕有客人到家裏來,不懂得要如何招呼,最常做的事就是從後門溜走到同學家躲避,沒碰到就不用開口問候。二十二歲時,更因左膝蓋感染骨結核而固定治療,此後再也沒有彎曲過,怕別人會問一些自己不想回答的問題,更少認識新朋友,一些好朋友都是在工作時認識。
父母早亡,大哥又因意外往生,三位姊姊各自有家庭,當時常說「活到四十歲就夠本,身體不好,老了不能動就慘了。」心裏總悲觀想著,如果生病的話會怎樣……怕成為別人的負擔,自我發願要好死,不要拖累親人。
1996年5月12日,民生報大幅報導慈濟三十周年慶相關活動與慈濟成立淵源,我看了之後心生歡喜剪報留念,內心盼望自己能像慈濟人一般成為證嚴法師的弟子,單純的念頭,不知社區是否有慈濟志工,也不懂得要打電話問花蓮慈濟,與師父的因緣停滯在書中相會。
1999年底從彰化調回屏東服務,成為許美杏的會員,才算是比較了解慈濟,參與一些活動如歲末祝福、兒童班,並開始向人募心募款,礙於口拙與膽怯,會員成長並不快。
四十歲成為慈濟人文志工,在真善美團隊中學到許多寶貴的經驗,不斷參加上課與出班任務,過程中訓練自己打開心門,勇敢跟陌生人開口說慈濟與人結好緣,募得許多會員而受證委員正式成為慈濟人,肩擔佛心師志的誓言,提起使命感,深入社區記錄慈濟人、慈濟事,一件件感人故事在自己手中化為文字影響更多人。
謝坤山 生命教育啟良能
投入人文真善美志工行列近十年,不斷被感動與提醒。尤記得還穿著灰衣志工服,尚未成為慈濟委員時,曾跟著謝坤山走訪屏東縣中、小學作生命教育,「揮灑生命的色彩」的演講內容,記錄他亮麗的生命故事,讓我體會到上人讚歎謝坤山有「好手好腳」,一個人若不用他的手腳去做好事,那與無手無腳又有何異?我腳還能走,手還能動,又沒有家業,為什麼不專心做志工,給人依靠?這樣的想法,讓我更投入以電腦專長在慈濟付出時間與精力。
人世間,最公平的也最無情的就是「時間」,時間不等人,過了就是過了,不會再回頭。回想在屏東地區出班時最常配合的照相志工──吳宗民,技術一流,能夠捕捉剎那間人物的神情,我在慈濟的歷史都靠他留下足跡。奈何蒼天不留他在人間,2011年他因肝腫瘤而往生。
「我做慈濟做不夠。」吳宗民生前感嘆自己能付出的時間不多,想做卻不能做的遺憾,是我陪伴他走完人生最後一段的感傷,做志工真的要把握因緣,機會稍縱即逝。值得安慰的是,他的妻子王凰美已接棒走入慈濟,也承擔人文志工,繼續為社區留下歷史足跡。
八八風災 見證大愛
2009年莫拉克颱風造成屏東重大災情,土石奔馳淹沒田園住宅,那時常發生水災的林邊、新園、佳冬、東港等地滿是淤泥,鐵軌上的泥濘讓鐵路不通,魚塭被污泥填為平地。泥漿沖垮住家鐵捲門,停放著汽機車全遭殃,無一倖免。這樣的景象看在眼裏,雖是出班,也放下任務協助鄉親清除淤泥,結束再來記錄志工與鄉親的感言分享。
八八風災提醒人人面對天地要戒慎虔誠,若不敬天愛地,大自然的反撲是非常可怕。慈濟呼籲讓山林休養,屏東縣有高樹、長治、來義及滿州等四地,為原住民蓋永久屋安身立命。
長治大愛永久屋於2010年4月26日動土,5月至8月間在工地,總是見到志工湯少藩每天早上不到七點,就騎機車到園區,為屏東大事紀留下詳細日誌的身影,自己都覺得很懺悔。因為要上班,無法為他這位老人家減輕負擔,湯爸總是笑笑說:「因為我退休,時間多的是,年輕人要上班,盡力就好。」
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文史留存很重要,負責慈濟社區的文史工作愈來愈多樣性,工作調配不過來,有時也會起煩腦,想承擔別樣任務,這樣活動結束,就不用還在腦力激盪寫文稿。
然而,好像老天爺真的就是要我留在人文真善美團隊中,打開電視出現的靜思語,對映到心裡,好似在提醒自己莫忘初心要恆持;要不就是湯爸打電話邀約到他家吃飯,在書房見到高齡八十多歲的湯爸整理相片與文稿的身行,內心又充滿使命感,期許自己莫讓屏東的慈濟歷史未能留存。
感恩身體健康 志工路上不孤單
「不會教到會」是人文真善美團隊的精神,不會任人孤單無助地學習,隨時都可請教資深志工傳授經驗。不單是文字或攝影、錄影,各有專精也需耐心、用心學習才能有所成長,目前正在學編輯與剪接影片,從一個領域進入另一個領域,體會到要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看來是分工,其實是三合一,學習他人的專長與特性,對自己撰稿也有幫助,才能完整留史。
子曰:四十而不惑。自己的慧命在四十歲那年被啟發,在人文真善美的行列中有許多同心的同志,在此要感恩自己的身體雖有老毛病但不礙於付出良能;感恩慈濟人願意被記錄,讓我有工作做;感恩屏東戴敦仁與潘明原提供機會讓我承擔;慶幸自己進入人文真善美。
自去年(2012年)11月初安裝數位機上盒,開始早起,五點三十分打開電視,恭聽上人《靜思晨語》說法一小時(一臺、二臺接著看)。清晨很安靜,也無俗事煩心,總覺得心特別清明,汲法時感受特別多,《水懺》是重複薰習、《法華經》是第一次聽上人開示,聆聽每一段經文講解,王舍城不再只是王舍城,而是成就佛陀說法的因緣故事;而每位尊者與菩薩的稱號都是有典故。生命有限,慧命常存,是以上人要弟子晨鐘起、薰法香,是為弟子慧命成長而說法,弟子們豈能不覺悟,把握因緣與時光汲取法髓呢!
(文:陳美蓮 屏東報導2013/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