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璟宜 一枝筆的磅礡力量
2013-02-26 | 徐璟宜父親種下善根 30年後長新芽
一家十口沉重的重擔,壓得爸爸幾乎喘不過氣來,但是只要聽到左鄰右舍有困難,他就會把口袋僅有的錢掏出來,或是家中僅存的白米和地瓜,迅速送到街坊鄰居家,一旁的媽媽總是皺起眉頭問:「家裡的孩子要吃什麼?」
小時候,不瞭解家裡已經夠貧苦了,爸爸怎麼還要去幫助別人?記得爸爸常說:「人要多做好事,壞事不能做,頭上三尺有神明。」這句話事隔三十年後,我在圖書館裡,無意間翻到一本由證嚴上人著作的書裡找到了答案,心中暗自驚喜:「這是我心目中要找尋的『師父』。」
「徐老師,月捐一百元,我們一起做好事好嗎?」1998年,同事吳鳳邀我成為慈濟會員,五年後受證成為慈濟委員。
為留史學打字 完稿快樂如鳥飛
走入慈濟教聯會學習做「場記」。出班前一晚緊張到徹夜難眠,活動當天坐在後排埋頭紀錄,全身發熱,心臟咚咚咚地跳動。我全神貫注邊聽邊記,來不及寫的只好回家聽錄音帶。對初學電腦的我來說,有時連鍵盤上的注音符號都得找半天,面對黑壓壓的一堆筆記,只能一個字、一個字慢慢地敲打……
好不容易花幾天的功夫完成一篇文稿,電話又再響起:「璟宜師姊,這個星期日妳可以出班嗎?」從來不敢說「不」的我,又接下勤務。有時,一天紀錄兩個活動,肩頭彷彿挑起千斤重擔一般,挑燈夜戰,半夜趕稿都是常有的事。
有時甚至騎著機車,腦海突然出現靈感,就立即停靠路邊,拿出紙筆記錄再繼續趕路。「呵!終於交稿了,我真的好棒!」每次交稿後,總會自我激勵一番,暫時卸下重擔的感覺,宛如小鳥在天空快樂遨翔一般。然而,身為慈濟文字志工,記錄歷史是責任也是使命,一刻不得鬆懈。
短短一枝筆 傳遞大愛與溫暖
臺灣「九二一大地震」災情慘重,我跟隨教聯會前往南投國小進行膚慰活動的紀錄。清晨三點半,路燈孤獨地陪伴黑夜,大地尚在熟睡中,新北市新莊泰山地區的慈濟志工搭乘遊覽車啟程,八點抵達災區。教聯會老師努力帶動活動,會場卻是一片沉寂,有人低聲哭泣,有家人彼此緊握雙手,志工和災民緊緊擁抱,相互打氣。
當下,我的淚水濕透了手上的筆記本,不由自主地加入膚慰行列,感受災民屋毀人亡的椎心之痛。見苦知福,自己是何等有福報,有幸加入這美善團體,當下我發願要生生世世做慈濟。
2004那一年,我隨著訪視組腳步來到淡水照顧戶許豈逢的家。「師兄、師姊,阿彌陀佛!好高興又聽到您們的聲音了……」高亢爽朗的笑聲接在電鈴聲後,從房間裡傳到了客廳,志工們也興奮了起來。
進入房間,相貌英俊瀟灑的壯年躺臥在床上,許豈逢談笑風生,完全感受不到他是個因為車禍造成半身癱瘓的身障人士。他再三感恩上人、慈濟志工陪伴他走過人生低潮,「有朝一日我要回花蓮,親自跪在上人面前頂禮,上人是我生命中的貴人,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成為慈濟人。」許豈逢含淚道出心中的願望。
回家整理稿子時,想到人生無常,一次車禍摧毀了一個年輕人美好的人生,許豈逢身殘心不殘,樂觀面對人生的積極態度,令我再度感動落淚,「我非得挖空心思,寫好這個故事不可!」
萬萬沒想到文稿被大藏經刊登後,上人在電視上對許豈逢開示:「這位大德,你發的願師父都看到了,來花蓮的路途很遙遠,你身體不方便不要過來喔!有機會等師父到關渡園區,再請師兄帶你過來,你要多保重喔!」
聆聽完上人的開示,感受到上人的貼心與大愛情懷,我哽咽了,想到自己何德何能用一枝短短的筆,竟然能夠牽起相隔千里的思念,傳遞大愛與溫暖。「不要輕忽自己一分小小的力量,人有無限的可能。」上人這句法語頓時浮上心頭,鼓舞著我更加用心記錄美善。
考慮再三 記錄歷史捨我其誰
再次前往許豈逢家進行補訪時,我邀約他參加人文真善美剪輯組,不出門也可以做慈濟,他興奮地問:「真的嗎?我要發大願!」有願就有力,夫妻倆於2008年雙雙受證,如願成為上人的弟子,也成為剪輯菩薩。每當我遇到挫折時,想到許豈逢躺在床上還堅持做慈濟,我的苦又算什麼?
2010年經藏演繹,慈濟人都歡喜報名,唯有我躊躇不前。想到真善美志工如果都去參加演繹,那誰來記錄歷史呢?我輾轉難眠考慮了三天,決定堅守崗位承擔使命。我向佛菩薩發願,每週撰寫一篇人物故事,將菩薩身影一一留存下來。
初次操作單眼相機,白平衡、焦距和光圈如何使用一竅不通,拍出的照片不是偏黃色就是偏藍色,心裡焦急萬分。還好,我已學會即時轉念,「先求有再求精,歷史不會因為我拍不好而重來。」從人物採訪、文稿撰寫、拍照寫圖說,最後上傳,這些動作周而復始地不斷進行。
事忙心不忙 有心就不難
在撰寫經藏演繹人物故事的過程中,驚見人人懺悔滌心垢的磅礡力量令人震撼。雖然影視志工忙碌,無法即時留下影像,幸好大愛臺看到刊登後的故事,陸續補拍畫面製成影帶,補助本區人力不足的缺憾,順利傳揚真美善的動人故事。
時間總是不等人,平常要寫活動紀錄、人物故事、專題、編輯……雖然事情繁瑣,重重疊疊,「事忙心不忙,有心就不難。」我牢記上人法語,督促自己對的事做就對了。
記錄慈濟人美善足跡是我的本分事,想到眾多法親年歲已大,每天都與時間、無常賽跑中,「來不及」三個字時時鞭策著我勇往直前……
(文:徐璟宜 臺北報導2013/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