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水 讓小草開花

2013-03-03   | 徐慈義
徐水(中)於江蘇省興化慈濟援建學校進行靜思語教學。(攝影者:嚴淑婧 日期:2013/02/16)
徐水從忙碌的教書生涯退休下來,對於悠閒的生活很不習慣。1989年受證慈濟委員,除了每月開組會聯誼,偶爾參加助念、告別式及醫院志工外,每個月撥出十天回花蓮精舍,協助整理文化資料、翻寫錄音帶,在潤筆當中,經常看到慈濟人賑災後的心得分享,當時她只知道災民很可憐,卻沒有很深的感受。

用善解  修補破碎的心

1990年的某一天,「筆耕隊」在臺北分會聚會,她無意間闖進了這個團體,就受邀加入了。由於沒有受過寫作的訓練,一開始徐水並不懂「起承轉合」,儘管就讀師範學校時,國文老師常常給她很高的作文分數。憑著這一點傻勁,她提起筆桿開始寫作,投稿園地就是《慈濟》月刊。她見到自己的作品被刊登時,就心花怒放、手舞足蹈,信心倍增。

有一次共修時,某位老師看過徐水的作品說:「我要的是一朵花,妳卻給我一堆草。」讓她受傷很重,傷心下就丟筆「不寫了」。後來徐水想想,不能因為某個人的一句話就被打倒、封筆。她學習用「善解」修補那破碎的心,於是重拾禿筆,並告訴自己:「寫不出嬌艷璀璨的花,但一片淡雅的青青草地也很美呀!」她內心相信這片草地還會開出美麗的小花,一片紫、一片黃,讓人看了,驚呼:美如仙境!

從這一事件中她體會到話鋒如劍,筆鋒也如是,一不小心會將人心刺傷得血淋淋,也就與人結下惡緣。不管在文章或言語方面,她更加謹言慎行。

七十歲 開始學習電腦

「凡走過必留下足跡,要為慈濟寫歷史,為時代做見證。」證嚴上人期勉「三合一」文字、圖像、錄影志工多用心付出。有許多資深志工常在大型活動中「現身說法」,遵循上人開示:「說你所做,做你所說,不要多說,也不要少說。」她從中學會了「寫我所做,做我所寫」如實報導。

在日本石卷市小野市民中心,徐水和各地人士共同簽下祈願,祝福世界和平與大愛無邊。(攝影者:林美雲)
隨著慈濟的活動增多,「三合一」改名為「人文真善美」,人文真善美志工如雨後春筍般大量招生。為了學習專業;錄影機、照相機、電腦是工具,志工再貴都捨得買。徐水為了不再麻煩別人替她繕打文稿,同時接下製作慈濟大學慈誠懿德的檔案工作,她七十歲開始學電腦。

兒子幫她買了電腦,用半小時教她基礎打字與收發電子信件。只是當醫生的兒子實在太忙,沒很多時間一直教她,徐水只好自立自強,四處求教,並寫下「武功秘笈」,終究學會製作檔案。

年初開刀   九月參與賑災

她堅持留在人文真善美,是骨子裡喜歡文字;希望能記錄慈濟足跡,不辜負上人對人文真善美的期望。她認真參與活動記錄,即使在1999年初,罹患大腸癌開刀,當年9月南投九二一大地震,災區的採訪,她都沒有缺席。強烈的使命感,源自1993年第一次參加江西賑災時,讓她有感同身受的痛苦及深切地感動。

賑災當天,徐水把帶去的所有衣褲都穿在身上,四條褲子、七件上衣,再加上毛襪還是寒風刺骨。走進家徒四壁的受災戶,見到災民沒有棉被可蓋,眼淚不由自主地流下來。一大群孩子、老人及抱著小孩的婦人圍過來,等待受領賑災物資。身旁一位老人氣虛說著:「我肚子好餓!」原來從早到中午都還未進一口食,徐水的心頭湧起一股酸水,這不叫做飢寒交迫嗎?

在慈濟二十幾年中,她見證許多苦難,學會更加珍惜所擁有的幸福。除了日本賑災,澳洲、新加坡、馬來西亞、中國大陸的靜思語教學,菲律賓、福建福鼎、金門、澎湖、及臺灣無醫村的義診等,她都將這些足跡存檔記錄。

會的要承擔   不會的就學習

參與日本賑災時,她帶著二千一百張親手製作的靜思語卡片送到災民手中,卡片上面貼有可愛的日本娃娃裝飾,都是利用廣告紙做出來的。當災民收到娃娃靜思卡,跟著徐水唸一遍靜思語,即回應:「とても良(よ)い言葉(ことば)です」(很好的話),一位阿嬤紅了眼眶,說著要把這張靜思卡片放在皮包裡,隨身攜帶。慈濟人不僅發送賑災見舞金,也帶去溫暖的關懷,點點滴滴都被徐水記錄下來。

慈濟志業綿延不斷,擴及全球,她自勉:有機會就去做,會的要承擔,不會的就學習。徐水把握因緣,常常隨身攜帶照相機及錄音機,以利隨時留下記錄。臺北慈濟醫院「大醫院小故事」的文稿,就是由她握著筆桿,透過流暢的文字給編寫出來的,她似乎感受到文章裡散發出的花香。

人文真善美進階研習圓緣的那一天,大愛電視臺副總監何建明說:「最令人後悔的事,莫過於該留存的事件卻沒有適時做紀錄,事過境遷全然無法補救。」這句話徐水一直放在心上。雖然已七十五歲,但她不錯過任何學習的機會,勇於悠遊在人文真善美的大草原上,享受一枝草、一點露的感動。

(文:徐慈義)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