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初太 組長伯不言退

2013-03-12   | 葉灑瀛
(莊初太提供)
莊初太的妻子李金枝為人熱心誠懇,2001年證嚴上人指定她承擔高雄區委員組第八組組長,當時的金枝擔心自己不識字、年紀又大,深怕無法帶動組員運作而婉拒地說:「上人,我不識字耶!我怕……」

上人靜靜地聽完她的憂心,隨後輕輕地問:「那妳先生呢?」金枝想也沒多想,一手指向角落的莊初太 :「在那裡!」上人轉身看著他,寄予期待地說了句:「你要協助啊!」就是這麼一句話,莊初太一直陪伴在妻子身旁,不管事情輕重大小,除了精神支持外,更是全力配合,因此在社區中獲得了「組長伯」稱號。

有願有力 花甲之年學專業

「怎麼這幾個照相的都是五甲的?新甲都沒人?」莊初太看著手上的人文真善美通訊名單,心中滿是擔心。

2006年,社區擴編後,鳳山二組隊包含五甲、新甲社區,當時人文真善美功能組照相志工全是五甲社區的人,隸屬新甲社區的莊初太,擔心往後若再擴編,新甲社區將無照相志工可用,所以在力挺妻進行推動慈濟志業之餘,他率先投入,開始學起了攝影;為此,金枝還曾擔心地問:「 你會拍嗎?」

莊初太與太太婦唱夫隨,同行菩薩道。(莊初太提供)
這樣的質疑也不是沒有原因,因為莊初太僅有用傻瓜相機拍過廠房中機械設備的經驗,完全是個攝影門外漢;加上身體伴隨有糖尿病、高血壓、腎臟及心臟功能均不佳,時時得藥不離身。但他仍勇敢拿起相機,承擔記錄社區組隊運作足跡,無非是擔心慈濟社區歷史,因為沒人拍攝而有所缺漏。

莊初太八歲時,父親就因病往生,當時因家境貧寒,他讀了二年書,便輟學去當學徒,所以識字不多,國語也聽不太懂。但慈濟基金會文發處在各社區開辦文字、照相、錄影、剪輯……等多項培訓計畫,已屆六十七歲的莊初太,仍是背起了相機跟著年輕志工一起去聽課,在還分不清什麼是光圈、快門、構圖、拍攝禮節時,就開始承擔拍攝記錄的任務;隨後在一次次的實地操作、上課分享、檢討改進中,他漸漸抓到了竅門。

「組長伯啊!美喔!有抓到那個神韻喔!」當一張張相片被志工讚歎之際,就是莊初太最滿足的時刻。

努力學習 不忘初衷勤接引

雖然拍照技術可以經由不斷練習而達純熟地步,但是認不了幾個字,卻要幫相片寫圖說可就讓他束手無策,所幸組內志工體恤老人家,互相補位協助。而回到家中的電腦儲存、整理工作,就得由旁人幫忙;有時大家忙碌無法代勞,最後還是得由他親自操作。

「叭……叭……」雖然玻璃門緊閉著,但南京路上川流不息的汽、機車聲,乘著縫隙也要鑽進屋裡來,三尺長的書桌上擺著一臺電腦,莊初太鼻樑上架著一副老花眼鏡,神情專注地盯著鍵盤,每敲一下,就抬頭看一下螢幕。「唉!又錯了!怎麼常忘記要按哪裡?」他搔著頭,嘟嘟嚷嚷地唸著。雖然女婿曾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教,但是他老是記不住接下來到底要按哪個鍵;所以女婿就索性抄下一張簡單步驟,壓在電腦桌墊下,讓他隨時可查詢。

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在全球各地社區中,緊緊跟隨上人飛快的腳步運作,志工們的菩薩足跡,必須靠大量的人文真善美志工一一紀錄留存。

「你會照相喔!那你來幫忙啦!我們真善美很缺人……」「師兄,你叫你那個會員來真善美幫忙拍照。」樹大會分枝,組隊終究會愈擴愈大、愈分愈細,若再分組後人力勢必面臨短缺,所以莊初太對於接引後進也非常積極,當知道有誰會拍照或對拍照有興趣,便邀約他們加入人文真善美功能,鼓勵並陪伴他們一起成長。

病中心願 承擔使命不言退

2011年元月9日,高雄鳳山聯絡處舉辦社區第一場歲末祝福,莊初太的家人都在會場上忙碌著,因身體微恙在家中休息的他,在如廁時發現自己有血尿現象;一直有慢性病史的他,不敢輕忽這不尋常的警訓,便通知是慈濟志工的兒子莊瑛俊。活動結束後,兒子敦請到場關懷的人醫會醫師林榮宗至家中探望,林醫師建議他到大醫院做檢查。

莊初太鋪設連鎖磚。(莊初太提供)
當檢查報告出來,莊初太被證實是罹患了輸尿管癌,全家人頓時陷入愁雲慘霧中。子女們隱瞞部分病情,勸他好好接受雷射治療;不料幾個月後,再度在膀胱處發現癌細胞,所以不得不開刀將膀胱、攝護腺切除,如此一來,腰間隨時隨地都得配帶一只尿袋。

原本腎臟功能就不好的他,一年後已經演變成需要洗腎,從此每週一、三、五必須到醫院做血液透析,回到家後精神體力已耗損殆盡,根本無法再參與慈濟活動。但是他心中念念不忘的,還是那幾個新進照相志工,所以會請妻子注意在活動場合他們有沒有出班,除此更交代真善美功能組長,必須讓他們有參與付出的機會。臥病期間,他對於來探視的照相志工總不忘要多叮嚀幾句:「有課要去聽,有活動要多參與,因為學起來技術就是你的。」

「喀擦……喀擦……」2012年7月的一場社區愛灑茶會中,莊初太微曲的身影,慢步移動、穿梭在會場民眾中,快速捕捉動人畫面。因為身體的病痛,讓他消失在志工活動場所一年多,能夠再度拿起相機記錄社區活動,是他病後最深的期盼。

七十四歲的莊初太,深覺自己年紀已大,又缺了膀胱、攝護腺,雖然體力不比年輕人,但只要是時間上允許,又不會耗費太多體力,他都希望大家能多留一點機會讓他來參與;因為五十幾歲才接觸慈濟,他懺悔自己做得太少,他說:「如果可以的話,我還要出來拍!」

(文:葉灑瀛 高雄報導2013/03/21)
Copyright © 2025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