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愛湯爸 人文真善美典範

2013-03-15   | 陳美蓮、陳潁茂
屏東分會冬令發放暨圍爐活動。(攝影者:王佑華)
九十歲的屏東資深人文真善美志工湯少藩,把握生命做到最後一刻,2016年12月11日下午因為胃癌往生。為了完成他捐大體的心願,家人前一日(12/10)將他從大林慈院轉到花蓮慈院心蓮病房,由家人、法親陪他走完人生最後一程,典範殞落,收起悲傷,將不捨化作無上的祝福。

相較妻子很早就加入慈濟志工的行列,湯少藩卻是慢了好幾年,高齡七十五歲時才投入。湯少藩曾說:「這是一個自願的工作,自己願意去做的工作的話,那就應該不會感覺到辛苦。」因此無論是臺灣慈善救濟,或是海外賑災,總能看見湯少藩的身影……

少小離家老大回

2013年湯少藩的太太陳光蓮與慈濟志工分享到,跟湯少藩剛結婚的初期,「看到他年紀那麼大,就不想跟他走在一起,這樣走路會不好意思。」因此陳光蓮幾乎每天都要坐四十分鐘公車回娘家,下車就用跑的,一路跑回家。

日軍侵華,1941年打到江西家鄉,湯少藩那時才十四歲,與同學三人滿腔熱血想要保家衛國,便離家投身軍旅。1949年,大陸撤守,隨軍來臺,從此與大陸親人一別四十六年,直到1987年政府開放大陸探親,湯少藩帶著陳光蓮回到江西老家祭拜父母靈墓,列祖列宗堂前跪拜感恩。

1969年,湯少藩經友人介紹與小他二十一歲的屏東佳人陳光蓮結婚,「這個好,這個好,這個忠厚。」陳父相中湯少藩在臺沒有父母與兄弟姊妹與個性敦厚,成就這樁「老少配」的婚姻,還是外省、臺灣,芋頭蕃薯的組合,一剛始的陌生與隔閡,讓陳光蓮體會不到先生的好,始終想要逃避這段婚姻。

不習慣面對陌生的丈夫,陳光蓮有時跑到鄰居家躱起來,湯少藩找半天沒找著也不會生氣,找不到還會先回家煮飯,煮好了再騎腳踏車到處去找太太。湯少藩用善解和包容,體諒另一半不安的情緒,總算打開了陳光蓮緊閉的心房,婚姻生活才漸入佳境,讓湯少藩膝下有一對子女孝順。

從「一指神功」到振筆輸入

湯少藩十八歲時穿著戎裝的英姿。(照片提供:湯少藩)

「還沒學電腦之前,我看到電腦,就好像看到一座神聖不可侵犯的殿堂,總是敬而遠之,連摸都不敢去摸一下,恐怕摸一下,就會把人家的電腦給摸壞了。」空軍中校退役的湯少藩,剛毅中帶著溫文儒雅,面容不怒而威,說起話來卻相當和藹可親。

年輕時就喜愛讀書寫作的他,五十二歲退役後,即發揮這項專長,義務為退伍軍人協會、老人會做文宣,幫忙屏東國際聯青社編輯刊物、建立資料檔案,在舞蹈工會負責發行《舞之美》雜誌。

2001年,屏東縣政府在老人文康活動中心舉辦電腦初級課程入門,提供銀髮族免費學習電腦的機會。湯少藩原本提不起勇氣去報名,但想想自己有兩個非常有利的條件:第一,老人有的是時間;第二,課程免費,即使學不會或學不好也不浪費錢呀!本著「活到老,學到老,做到老」的觀念,決定報名參加電腦課程。

從最基礎的開機、關機到軟體運用,湯少藩因為不懂注音,在需要鍵入自己姓名時,還得請小老師協助寫出注音符號,然後尋找鍵盤位置,再利用「一指神功」慢慢敲打。

學習過程中,湯少藩發現用數位筆在數位板上書寫文字,一樣可以輸入電腦,解決了他用鍵盤輸入的困擾。「數位書寫板,就如平常用原子筆寫字一樣,而且出現在螢幕上的字,非常漂亮,大小也自由選擇,字體色彩還可以任意變化,真是樂趣橫生,妙不可言。」

湯少藩說,融入e化的社會,也進入了不同以往的生活領域。(照片提供:湯少藩)
有了合宜的工具後,湯少藩的電腦技術不斷提升,從文字處理到購置掃描器作影像處理,編製畫刊、海報,進而裝置電影錄製、編輯的專業軟體,進行錄影帶的非線性剪輯,製作光碟影片。短短一年的電腦學習,讓湯少藩不僅進入電腦科技領域,更遨遊於資訊廣闊的網路世界。

2002年,湯少藩當選第六屆「資訊爺爺」,蒙總統親臨頒獎。他表示,融入e化的社會,也進入了不同以往的生活領域;像是電子信箱的運用,不受時間、空間的拘束,加強了和居住外地的兒女、親友聯繫;有時則轉寄好文章、好圖畫、好音樂,充實彼此的文化生活。

翌年七月,湯少藩加入慈濟的文字、影像和映像「三合一」志工培訓。成為人文志工後,湯少藩無時無刻都是裝備齊全地待命著。像2009年莫拉克颱風造成南部地區災情慘重,當上班族志工還無法請假出任務時,湯少藩已隨賑災人員登上救生艇,用心紀錄載送物資挺進災區、裝甲車協助災民脫困、眾多志工湧進災區協助清掃……每一刻感人的畫面。

在屏東縣政府「愛,一直都在」莫拉克風災紀錄頒獎典禮上,曹啟鴻縣長特別介紹湯少藩說:「我和他碰到最多次,每一次在慈濟的場合,都看到他雖然年紀很大,揹著一臺攝影機全程紀錄,令人感動。」

被慈濟人悲心感動 化為行動

時任屏東縣長的曹啟鴻頒獎給湯少藩。(攝影者:王佑華)
十年人文志工路,湯少藩永遠記得他第一次跟慈濟志工去照顧戶家「浴佛」,案主阿弘罹患腦性麻痺導致雙腳伸向頭頂彎曲像拱門般,每當大小便時,排泄物灑得滿臉、滿身,墊著身子的枕頭、被單都溼答答的,見到這有如人間地獄的景像,湯少藩內心受到強烈衝擊。

志工們熟門熟路為阿弘洗澡和理髮,清潔阿弘的身體時,也安撫媽媽的心,這是志工每週的例行訪視關懷。湯少藩拿起相機,緊閉一隻眼睛專注地拍下阿弘沐浴後高興的笑容。

「阿弘整個身體都彎曲,媽媽一個人照顧他很累,幸好有慈濟人來幫忙。」淚腺特別發達的湯少藩,說起阿弘就會流下不捨的淚水,親眼見證這樣的感動,讓原本就喜歡拍照的湯少藩,決定正式投入人文真善美行列。

「人文真善美的使命就是把我們慈濟人的善心善事記錄下來,把握剎那,留存永恆。」湯少藩對此奉行不渝,他在車庫牆面安裝液晶電視作為志工共修場地,備有無線網路、筆電、桌椅等,邀請夥伴們到他家共修或討論任務分配事宜。

活在當下 最少做到九十五

湯少藩(左)與戴敦仁參加花蓮經藏演繹記錄工作。(攝影者:簡淑絲)
未能早日正式參與慈濟志業,盡一分棉薄的力量,湯少藩至今猶感憾事。他表示,記得有一次在志工早會時,跟證嚴上人懺悔,說自己七十五歲才來培訓太遲了,上人回應他說:「沒關係,你也可以做到九十五歲。」

湯少藩將感恩化為行動,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注意飲食習慣,吃素也要吃出健康來,健康的為慈濟志業多做幾年志工。湯少藩說:「能夠做多久就做多久,有上人的祝福,最少要做到九十五歲才好。」

湯少藩全心學習慈濟志業的內涵,修學佛法,參與慈濟志工活動法喜充滿,身心健康,確有放開一切,輕安自在的感覺。修養品德方面,他希望自己可以修到一念真心,守之不動,億百千劫,不生氣發怒,不計名算利。

人文真善美的團隊裏有很多年輕師兄,湯少藩把他們都當成老師,「因為他們也很尊敬我,都喊我『湯爸』。」湯少藩說:「大家都相處得很好,所以他們要我做什麼,我能做的我儘量做,只要我有時間。」找事做的精神,讓他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建立了數量龐大的文字稿與活動檔案。

常說人生七十才開始,如何在退休之後,讓生命不空白又活得有意義?上人開示:「高壽而健康,還能付出良能,這樣的人生,很有價值!」高齡八十五歲的湯少藩正是活到老、學到老、做到老的最佳典範。

雖然敬愛的湯爸走了,而在湯爸人生的最後旅程裡,為了完成真善美任務,他還開始寫回憶錄,由陳美羿老師為他整理出書。慈濟志工陳美羿說:「我知道湯爸最大最大的心願就是,我們要好好做慈濟。」

隨著一聲又一聲的佛號,將家人與法親點滴的不捨化作祝福,湯爸的精神依然留在家人及每一位志工的心中,就像他的笑容一樣總讓人煩惱輕、智慧生。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文:陳美蓮、陳潁茂 屏東報導2013/03/15)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