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榮欽 軍官的願望

2013-03-22   | 王鳳娥
陳榮欽很感恩父親,因為父親酗酒,讓他想離家去讀軍校而成為軍人,因而鍛鍊了他的人生。〈陳榮欽提供,日期:2003/01/16〉
一位年輕有為的空軍中校軍官,常常在下班或休假日,缷下戎裝,換上慈濟「藍天白雲」制服,再背起笨重的錄影器材歡喜做志工去。

這天,燦爛的陽光灑在陳榮欽瘦削、堅挺的身上,他望望碧藍的天空,笑容在他臉上漾開:「今天是外拍的好天氣喔!」

他要去鳳林拍「人品典範故事」。車子經過田野小徑,有農夫駕駛割稻機在收割黃澄澄的稻子,一羣小鳥跟在旁邊搶食掉出來的穀粒。「嘿!這可以當空景。」陳榮欽趕緊拿起錄影機捕捉這美好的畫面。

「人品典範」說的是一位曾馳騁商場的女老板,她因親人相繼往生,在尋求佛法慰藉心中悲痛時,才明白人生皆有緣生緣滅。因此,她放棄如日中天的事業,遷居鄉間過平淡生活,並加入慈濟做志工。

陳榮欽在拍攝記錄時,因心有同感,加上內心豐富感情和細膩剪接手法,這故事在社區歲末祝福活動播出時感動許多人。他說:「我在錄影、剪接她的故事時,她的心境、想法我能理解,因為我也是遇到佛法,才改變我的人生觀……」
父親很早就過世了,平時家裡只有陳榮欽陪伴母親;但過年時,遠嫁他鄉的姊姊們都回來了,這時,是母親一年中最盼望也是最高興的日子。最後排左一是陳榮欽。〈陳榮欽提供,日期:2011/02/06〉

家是傷心的地方

「我的家,曾是我最傷心、最想逃離的地方。」陳榮欽回憶小時候,不免嘆了一口氣;一會兒,他又笑起來:「若不是想離家,就不會去讀軍校及接觸佛法,也不會有今天快樂的我。」

他的家,位於花蓮中央山脈山麓下一個僻靜的小村落。父母以務農和打零工來養活六個孩子。每到假日,陳榮欽和哥哥及四個姊姊除了要下田,也要上山割竹筍、採過貓、龍鬚菜等給媽媽拿去黃昏市場賣。那時,陳榮欽最怕放假日,他很羨慕同學假日可以去玩。

不愛讀書的陳榮欽(1974年生),國小三年級開始不帶書包,只帶彈弓上學。因為窮沒零食又嘴饞,所以中午下課鈴聲響起,他就跑去別人的果園偷採水果,並把果樹當箭靶玩打彈弓,等到上課前十分鐘才溜回教室吃便當。

「小時候生活的苦不算什麼,是父親酗酒讓我非常失意!」榮欽說,父親酗酒後,母親便扛下全家生活重擔。因為哥哥貪玩、姊姊們做農活做到怕了,為了減輕母親的負擔,兄姊國中畢業都離家到西部工作和半工半讀。身為老么的榮欽,每天放學回來,面對的是一屋子冷清,沒人打理煮晚餐的家──媽媽去賣菜,爸爸酒醉躺在房間裡。

因為父親酗酒,媽媽脾氣變很暴躁常和爸爸吵架。看到父母吵架越來越嚴重,家不再是家,心裡的失落感,讓榮欽一心想要離開家。

飛出家鄉的野鳥

國中畢業,成績不好的榮欽沒有考上理想高中,人生不知該何去何從?有一天,他看到二位穿著筆挺軍服讀士官學校的同學回來,榮欽天真的想:「對!去軍校只要扛槍,不用讀書。」他報考中正預校,到高雄鳳山報到後,才知軍校也是每天要上課讀書。

因為不是懷抱著理想去讀軍校,嚴謹約束的軍事化生活,讓內向害羞的陳榮欽一時無法適應,因而想家想到哭;過慣農村遼闊的田野生活,這時,他就像自由翱翔在天際的野鳥,忽然間,被關進鳥籠,頓時身心受煎熬非常痛苦。

「我要退學回家嗎?」他一直問自己:「如果回家,除了要面對傷心的家,我又該去哪裡呢?不行!我是鄉下來的,這苦一定可以撐過去!」隨著日子過去,想退學的念頭也慢慢打消,因為退學要賠錢,讀越久賠越多,而且榮欽不想帶著「失敗」回鄉去。
陳榮欽(右)跟蕭寂興學習錄影技巧。〈陳榮欽提供〉

人生的震撼教育

1992年,榮欽中正預校畢業進入空軍官校。在陸軍官校三個月入伍訓練時,陸軍班長說:「你們不好好訓練體能,到空軍官校會無法適應。」結訓那天,陸、海、空、政戰、中正理工……各軍官學校派學長來接學弟,榮欽發現其他軍校學生大家都很輕鬆在聊天,唯獨空軍的都是苦瓜臉,沒有人笑得出來。

等進入空軍官校大門後,榮欽發現真的「太苦了」。空官最有名的體能訓練是「交互蹲跳」,常常一天要跳一千多下。「人生的震撼教育從起床的三十秒開始,那時我幾乎要崩潰。」榮欽回憶說。

早晨起床前,眼睛還未張開的剎那,每個人的神經緊繃到不行。「各位新生,起床三十秒後,寢室門口就定位!」「啪!啪!啪!……砰!砰!砰!……」這時大家像衝鋒陷陣似的,快速拆下蚊帳、折棉被、穿衣服、拉上領帶……

「寢室門口就定位!五秒、四秒、三秒……」三十秒未到班長已在喊了。這時,有人衣服還沒穿好、棉被沒折,或是下巴沒收、腳跟沒切齊、小腿沒夾起來、開門太大聲……班長生氣了:「蹲下!喊一跳三十(交互蹲跳)。一!──二!……五!」班長喊到五,大家跳了一百五十下,跳得精疲力竭,滴下的汗珠,讓走廊地板如同下雨般濕漉漉。

接下來的二十四小時,包括走路、集合、出操、打掃、吃飯……班長的眼睛像雷達,無時無刻把體能、精神消耗到人的極限。「唉!這樣的日子怎麼過下去?」思緒還沒有整理好,下一個操練又開始了。看到同學大家手牽手、肩並肩的「挺」過去,榮欽也就咬牙「撐」下去!

吃飯打掃修學分

「其實吃飯才是最可怕,多如牛毛的吃飯『禮儀』,想一忘二就會被修理。吃飯『禮儀』和『打掃』餐廳是空官一年級必修『學分』,還常常『加菜』呢!我每天都是在極度緊張中流著汗吃飯。」說到這,榮欽神秘地笑起來。

第一次掃餐廳那天,榮欽和同學從下午六點半掃到凌晨一點半。一百多人分組去擦窗戶、桌子和洗地板。洗地板時,先將桌椅搬開後,二十幾人拿著刷子站成一條線,班長喊「一」時,大家蹲下來使勁刷著自己的「一格」磨石子地板。「刷那什麼東西?蹲下!喊一跳五十……」又被罰「交互蹲跳」;再刷第二格,「沒乾淨!」大家就在滿地肥皂泡沫中手抖著「伏地挺身」……掃完後,地板變成潔淨如新、光可照人了。
2013年花蓮靜思堂舉行社區歲末祝福活動時,陳榮欽專注地在現場錄影記錄,見證每一個當下的感動。〈陳榮欽提供,日期:2013/01/05〉

「在教室上課比較輕鬆,可以休息吧?」曾要求老師不要下課,好躱在教室上課打瞌睡,結果下課或睡前加倍「交互蹲跳」──更慘!

「一年級下學期要鑑定飛行,這些體能訓練,是在訓練飛行員的敏感度、抗壓和應變能力,若遇突發危急狀況,才能處變不驚。」陳榮欽解釋說。他覺得這一生很幸運能受這樣的訓練(磨鍊)成長,讓他在遇到任何挫折、逆境時,都可以坦然自在面對。他又說:「和在軍校比起來,在外面的苦,這哪算是『苦』啊!」。

佛法是生命禮物

1993年,榮欽官校二年級接觸了佛教,對佛法產生興趣開始研讀佛經。因為喜歡佛寺讓人靜心的氛圍,他常常到高雄佛光山,也跑到南橫廣欽和尚的妙通寺去參加拜懺。也因此,他體悟因緣果報的道理,尤其佛經中說的「苦、空、無我」有更深切的體會。

了解佛法道理後,他不再怨恨父親,反而感恩父親讓他有因緣去讀軍校。他說:「佛法是我生命中最有價值的禮物;而父親是我生命中最遺憾、也是最感恩的人。」

官校畢業,榮欽放棄飛行,回到故鄉花蓮空軍基地服役。本來他認知的佛法就是吃素拜佛、打坐、讀經和布施錢財。2003年接觸慈濟後,他發現慈濟是實踐佛法、行菩薩道的地方,於是他歡喜投入做慈濟志工,並於2005年受證慈誠。
為了記錄2007年的浴佛大典,花蓮人文真善美團隊動員起來,大家在浴佛前夕用心記錄彩排和準備工作,也不忘給自己留下歷史的足跡。後排右二是陳榮欽。〈陳榮欽提供,日期:2007/05/12〉

找到幸福的「家」

「你來做人文真善美好嗎?」因為這句話,他從「什麼都不會」,開始學習照相和錄影。因為四大志業都在花蓮,營隊、活動很多,資深人文志工蕭寂興說:「真善美志工人少,勤務多,沒有時間可以慢慢教,只好放任榮欽去出班。」做中學,學中做,年輕的陳榮欽就是這樣大膽去拍、去剪;並在參與營隊活動時用心向人請教學習,才慢慢磨出心得來。

他的第一部作品是拍環保志工「林月華的故事」,影帶自己剪、自己旁白,結果初試啼聲,就受到大家讚許。他謙虛表示:「自己先構思出很多畫面,再用『感情』去剪出影片的『感情』。當然也要有文字的採訪編輯,我才能剪出好作品;當作品呈現出來,自己覺得很有成就感。」

「花蓮年輕的很少(人文真善美),越覺人少,我就做多一點。」臉上常掛著笑容的陳榮欽,他也很想到醫院做志工、參加社區訪視等不同的功能承擔;但做「人文真善美」,讓他從鏡頭中,看見很多不同的生命故事,除了豐富他的人生視野,心也變開闊了。

從小生長在缺愛的家,讓榮欽一直很失落和鬱悶;因此,每當他沈浸在電腦前做剪接時,心情隨著「一剪、一接」的轉折中,被壓抑在內心很久的情感,就這樣被抒發釋放出來。

「以前很羨慕大家庭的熱熱鬧鬧,在慈濟,我找到了『家』的幸福感覺。」他有一個心願:希望退伍後,帶著這「幸福」去大陸,把佛法和慈濟的「真善美」人文撒播出去!

(文:王鳳娥 2013/03/22)
Copyright © 2025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