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金英 拼命三娘不服輸
2013-03-27 | 葉心璙閱讀看影片 自我進修不間斷
清晨七點天剛亮,結束了大夜班的工作,葉金英便提著大包小包的行李準備離開,同事見狀好奇地問:「妳又要出任務?剛下班還沒休息,這回又要去哪?」
「回花蓮協助紀錄,待會坐車可以休息,不說了,我得趕時間……」像這樣犧牲睡眠的日子,她不知過了多少年。有些人出國旅遊充電,而個子不高,志氣卻不小的金英卻把承擔任務視為自我充電。
戴著一副眼鏡的金英,看上去有些嚴肅,尤其心態上的不認輸,凡事都講求績效,讓她參與文字紀錄時猶如「拚命三娘」;採訪過程中,她總是無所畏懼,但有時也會因為過於專注而衝太快,難免遭遇挫折。
每當「碰壁了」,金英就找機會自我進修,閱讀及觀看影片也就成為她日常的必修功課。她用好奇心,不斷地從別人的著作中找靈感,也從觀看別人製作的影片中,挖掘值得學習的地方。既要上班又勇於承擔志工任務,所要付出的代價,就是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
寫作無妙方 唯有用心
參加志工後,金英的生活變得很節儉,沒有逛街購物的欲望,上班以外的時間,都投注在協助紀錄工作,無論是大愛媽媽班、慈少班、親子成長班等各項活動,她都積極參與,從中也漸漸更深層了解慈濟的理念。她從協助社區記錄到參加全球研習大型營隊紀錄,接觸的範圍愈廣,她因感動而更加投入,接著參加培訓,2006年受證為慈濟委員。
多年經驗的累積,承擔活動紀錄難不倒金英,但她對於人物寫作卻有些畏懼,雖然這幾年來陸續透過課程學習打下些基礎,卻總覺得不夠。
有一回,她參與《川愛不息》專書寫作,記錄人物故事,當進行文稿討論時,負責編輯審稿的文發處同仁黃基淦,用紅筆一一修潤,只見整篇文稿批改得紅通通的,唯有一個地方沒有紅字,只圈個大圓圈,金英好奇地問:「這是甚麼意思,怎麼都沒有修正的字?」得到的答案居然是須要重寫,文稿被退回。
拿著滿江紅的文稿,讓金英感到有些挫折。她左思右想,用心一字一句推敲,試著將故事表達清楚,她充滿信心再一次交稿,「這次應該沒問題!」事與願違,結果又是一篇滿江紅的批示——文章不通順、交代不清楚,須再加修改,經過一次又一次退稿修改,終於讓她明白:原來寫作文章須要講清楚說明白,不可得過且過,語意不詳。
莫拉克風災記錄 難行能行
每一次的經歷都是一種學習成長。2009年莫拉克風災後,金英臨時接到通知,北區人文真善美志工要總動員到屏東承擔紀錄;然而新工作才到職三天,讓她著實有些為難,但這次的任務又不比平常,只好硬著頭皮向老闆請假。沒料到老闆不但答應她的請求,還拿出捐款請她代為轉交慈濟。
跟著浩蕩長的隊伍來到屏東,一下車,人群散落在村莊裡大街小巷,這次出任務,紀錄賑災志工的身影。金英與兩位師兄,在人生地不熟的災區沿路攔車,坐上大型貨車,又換上機車、軍用車,穿過淹水的街道,終於來到水淹及膝的市公所附近。往巷子看過去一片汪洋,志工的身影有如繁星點點,穿梭在大街小巷裡協助居民打掃。如果不是親臨現場親身經歷,很難想像,腳一踩就被黏答答的淤泥絆住腳,步步難行的困境。
當慈濟開始援建大愛屋,需要能長期投入在現場記錄的志工,金英乾脆辭掉工作全心投入。她心想:「工作再找還有機會,但這次紀錄可能這輩子只有這麼一次。」
就因為抱著這樣的態度,讓她特別用心;雖然已有過無數次的採訪經驗,但每次要出發採訪前,她總是做足準備,思考訪問大綱、文章架構,再從收集的資料裡,對受訪者多一番了解。
把握生命 將愛傳揚出去
又有一回,她承擔國際慈濟人醫年會文字採訪工作,她負責採訪模擬中心的主任曾國藩,沒想到一個早上過去,曾教授不但要關注模擬手術進行狀況,還要接待各地來賓與國外媒體訪問,金英在一旁靜靜地等候,心中暗暗佩服。
眼見時間分秒過去,曾教授想到下午另外有行程,不好讓金英一直等候,又就犧牲了午餐時間接受採訪。訪談過程中,金英更深入地認識這位真誠奉獻醫學界的仁者,彷彿閱讀一本精彩的人生故事,這是用金錢買不到的收穫。
接觸人文真善美將近十年的光景,金英參與大大小小各項活動,擔任文字紀錄,採訪過大學教授、大醫王、企業家、藝人等各行各業人士,就像在品讀人生大藏經一樣,心靈風光有滿滿的受益——以前上班,除了工作還是工作,接觸慈濟以後,她明白人生的方向,她要把握生命有用時,發揮專長將愛傳揚出去。
(文:葉心璙 臺北報導 2013/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