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昭伶 一路人文墨跡斑斑
2013-07-03 | 劉昭伶上緊發條 八個小時終完稿
而後,我也陸續開始去上相關文字課程,2008年,有一回,社區兒童精進班參訪向上南路環保站,受文字志工林致均的邀約,我開始出勤。事前,先上慈濟社區道場網站,搜尋文章來觀摩,看看別人是如何撰寫文稿的。
活動當天,我神經上緊發條,很專注地找尋可採訪的對象,「要怎麼寫?寫些什麼?」我一頭霧水,顯得非常慌張,但已經答應了出班,又豈能半途而廢。正當左右為難時,林致均看出了我的窘境,她告訴我:「寫出志工如何帶動及教導環保做分類的情形,再找幾位小朋友、家長採訪即可。」
活動結束後,回到家迅速用餐後,立即開始提筆寫草稿,紙上作業後再輸入電腦,好不容易,敲打出一篇七百多字的稿子,算算從擬稿至輸入完成居然花上七、八個小時。完成的文稿,經過編採志工劉紫涵潤飾後,公開在大藏經,這篇作品給了我莫大的鼓勵。
學習製作「人間菩薩」 獲團隊獎
隔年,我參加人文真善美通識課程,課程中,每隊成員七、八位需共同完成一項作業──人間菩薩。我分配到寫文稿、和影片粗剪工作,隊長劉紫涵很積極凝聚組員向心力,一起討論、找資源。她教我們可詢問社區組、隊長去了解可以採訪的人選,擬採訪題綱可依公版為準則,再增加列一些我們想知道的事。
資深錄影志工顏鍚雄實地教導專訪:「構圖是主角胸上景,佔三分之二的比例。」他也講解跟拍側錄的時機點,要補錄的畫面、注意事項;窗口江蘭英幫忙編修潤飾文稿,每個人培養出很好的默契與情感,就在大家的合作、努力下,獲得「最佳團隊獎」。
醜媳婦見公婆 勤終補拙
這是我第一次寫「人物報導」,學著列出採訪題綱,也做了兩次採訪。一開始,只將受訪者加入慈濟的因緣當作文章開頭,平鋪直敘沒有好的亮點,也沒有什麼結構和起承轉合,內心很惶恐,不敢交出文稿,但後來想一想,「醜媳婦總是要見公婆」,有寫出東西來,別人才能給予指導,文章才會進步。
後來,這篇文章透過兩位資深文字志工劉紫涵、江蘭英的編修指導,經過五次修改才定稿。
也因為寫這一次作業,讓我了解到寫「人間菩薩」是要花很多時間去構思、蒐集素材,學習到文章結構,要將最吸睛的部份擺在開頭──「亮眼開頭、切入主題,才能吸引讀者」。也意會到原來寫文章有很多「眉角」(臺語,竅門)——首先要找出主角特色,若是主角有強烈的生命故事,則凸顯他面對的挑戰、轉變;或是主角始終如一則強化他精進、恆持的事……
我告訴自己要邊學邊做,希望後天的努力,可以補足一些先天的不足。
經過幾次練習不斷撰稿,我慢慢培養撰寫的訣竅,也建立了信心。尤其,在出勤務時,編採窗口會指導如何找題材、做採訪,讓我不至於感到心慌。文稿完成,又有編修志工幫忙潤飾,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也因為在人文真善美領域,有很多可以再學習的地方,這也是我持續在人文真善美團隊付出的動力。
軟體工程師寫稿 愈寫愈興趣
每次出勤務時,看到有師姊在錄影,敏捷、迅速捕捉好的畫面,感覺好像蠻「威風」的,好厲害。2009年,江蘭英建議我去學錄影、剪輯。但錄影需有好的體力,手腳要矯捷、動作快速;剪輯也須要有起承轉合,安排結構,好的聽力及耐心。
我雖然只是出了幾次錄影勤務、也只有剪輯過幾次,但卻是很好的經驗,這對於後來學習寫製作腳本很有助益。因寫製作腳本要有分鏡的概念——鏡頭大小、鏡頭運動,且要有轉場。在觀賞影片時,會去觀察故事的切入點及鋪陳,如同寫稿一樣。
直至2010年因和氣區擴編,文字志工缺乏,窗口洪秀娥的鼓勵下,寫稿機率變多,我發現當自己愈投入愈瞭解勤務的重要性,雖然自己的文筆、經驗仍待琢磨,為了要為社區留紀錄,必先求有,再從中去學習。
也由於我是電腦公司的軟體工程師,對於電腦操作比較熟悉,因此洪秀娥請我幫忙上傳大藏經的文稿及相片,讓自己多看、多學習到別人的寫作方式。
我以前寫稿的開頭,都是以日期、天氣,現在會找出與主題有關的對話或場景來開頭,也學到可將講說話者的話放在前頭,或後端,或中間……讓文章有變化。再去看被編修過的文稿及照片圖說,從中了解自己可以再改進之處。總之,點點滴滴的出勤都是在累積撰稿經驗。
一路走來,我感受到做人文真善美志工是辛苦,也是幸福的,雖然必須花相當多的時間、心力才能完成任務,但學習、成長也是最多的。從參與共修、專業課程裡,不但學習到不同的專業領域專長,也學習人品典範的懿行。
很感恩每一位教導我過的前輩,他們的用心及耐心,讓我更有信心,承擔更多任務、也成長很多。
(文:劉昭伶 臺中市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