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貴州 用錄影照見慈悲

2013-07-19   | 陳金香
陳貴州體悟鏡頭能説法,也能淨化人心,更可以感動人心。(攝影者:覃平福,日期: 2007/01/07)
「為」慈濟記錄歷史,如同陳貴州的法號「濟為」,不是求自己的福報,而是盡自己的本分,做就對了!慈濟雪隆分會第一位人文真善美和氣幹事,自掏腰包採購錄影器材,只為了能幫慈濟拍攝更多好人好事傳播。

1994年,陳貴州與妻子林佳樺從臺灣遠赴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打拼事業,每天都在忙與盲,創業初期不但沒賺到錢,反而要面對生意起起落落的壓力;尤其在1998年的經濟風暴,讓原本已不穩定的生意更陷入困境。那時,為生意債務奔走、愁煩,他覺得人生苦不堪言,生活也毫無意義。

「以為自己是世上最苦的人,常抱怨自己為何沒有福報。」

直到2001年11月,在慈濟志工劉濟雨的帶動下,他跟隨大馬慈濟實業家到臺灣參加慈濟實業家生活營,透過耳聞目睹,看見了另一個世界——付出而能得到無限快樂的大愛國度。

「因緣真的很微妙,在臺灣,我的岳母是慈濟委員,她常常要度我們進慈濟,但我們都聼不進。反而在大馬認識了劉濟雨師兄和簡慈露師姊,劉師兄的一句話:『福報不夠就要趕快來造福!』讓我有所醒悟,生意不順、人生很苦,是不是我沒造福呢?」

懷著要造福的心態走進慈濟,沒想到,扛起錄影機、承擔人文真善美志工同時,卻開啓了陳貴州的另一個人生。

說起錄影的點點滴滴,他不禁顯露滿足的笑意。回想當初要買錄影機,原本只為了記錄一對兒女的成長足跡。

「我用小型的家庭錄影機拍了很多孩子小時候的畫面;可是,有一次,家裡遭到搶匪撬門搶劫,連那臺家庭錄影機也被搶去,孩子們的珍貴鏡頭也就此失去。」
每年的浴佛典禮,少不了貴州參與人文真善美團隊的身影。(攝影者:林振東,地點:雪蘭莪八打靈體育場,日期: 2012/05/13)

雖然失去錢財,但最心疼的是孩子們的過去成了一片空白。因此,他也體會到證嚴上人說的「為時代作見證、為慈濟寫歷史」的重要性。當他決定買一臺錄影機時,就考慮要買像大愛電視臺使用的那種專業錄影器材。

2005年,以為馬幣二、三千令吉(臺幣約二、三萬)就可以買到一臺可以拍慈濟歷史的錄影機,一問之下,竟然要一萬多馬幣。儘管生意已經漸上軌道,但要一次取出一筆費用採購錄影機,他不免遲疑。一想到為了能幫慈濟寫歷史,他毅然買下錄影機。

鏡頭下的苦難人生

為了學錄影,陳貴州將妻兒當成模特兒,常常帶著他們到處留影;從角度、光圈、構圖到鏡頭的運用、掌握,他總是不厭其煩的拍了又拍,也常請教人文真善美的攝影同仁。

剛開始錄影時,因為不懂得善用機器,重複一個鏡頭;拍得不好不要緊,有時根本不知要拍什麽。他向來感恩前影視部同仁林妍君耐心的教導和指點,甚至陪伴他拍攝一幕幕的畫面。

第一次看到自己拍的畫面在大愛臺播出,心裏興奮不已。因此,當雪隆分會執行長簡慈露跟他說:「您來帶動吉隆坡的人文真善美吧!」,他毫不考慮的答應了。

「承擔和氣的人文真善美幹部,才知道責任重大。尤其在雪隆分會甫成立人文真善美的時候,承擔錄影的只有職工室的同仁和我。只好扛著機器,慢慢摸索同時,也開始組織人文真善美志工的架構,極力找有心人進來。」
在緬甸賑災時,陳貴州天天在船上拍志工進出各個農村發放。(慈濟雪隆分會文史組提供)

邊學邊做邊承擔,他的毅力和精神讓志工深感敬佩,漸漸的,有一個、二個、三個……終于有越來越多的志工願意走進人文真善美的行列。

對陳貴州來説,每一位人文真善美的志工都是傳播美善的種子。因此,他是傾全力來帶動志工們。不但時時提醒志工不要只是拍拍、錄錄、寫寫而已,更在每月一次的培訓會上傳述自己的經驗和心得。

「我們拿起錄影機拍下感人畫面的時刻,也是讓我們慧命增長的時候。」

他憶述自己初扛起錄影機時,真的只為畫面而拍攝。直到有一年,他扛著錄影機到越南參與義診,透過鏡頭,看到越南人民飽受越戰遺留下的後遺症:斷手缺腳、皮膚潰爛、雙眼失明、心臟有孔……的苦難人生,更有不少孩子一出生就是畸形兒或智障兒。

「我最心疼看到一個小女孩被火燒傷,導致半邊臉和半身皮膚潰爛,當我的鏡頭面對著她那雙痛苦又畏羞的眼神,想到她因為家裏沒錢送她到大城市就醫,她天天要忍受多大的痛楚……我想著如果她是我的女兒,我的心會深感疼痛,很不捨……」

最難忘的經歷

因為一份感同身受的悲憫,他拍出來的畫面不再只是苦難的鏡頭,而是充滿了溫情和愛;2008年到緬甸拍攝風災後的賑災發放,更是陳貴州生命裏最難忘的經歷。

當時,天天伏在船上拍志工進出各個農村發放,臉及皮膚都被太陽曬得焦黑,但他卻拍得很快樂。因為鏡頭下,看到災民拿到米糧的喜悅淚水;看到悲慟的臉容因為擁抱而綻露微笑;看到痛失家園和親人的創傷心靈因為人間有愛而慢慢活了過來……

他最難忘的是有一天,隨志工到一農村發放,遇到一位婦女哭個不停,志工前去慰問時,婦女感觸良深的訴説,自從海嘯發生後,村裏常常有很多團體來發放,但那些團體都不是佛教團體,他們發放的物資只是給同樣信仰的災民,身為佛教徒的她每每帶著失望和傷心,空手而囘。

那年,臺灣佛教慈濟團體來發放,竟然不分宗教、種族,所有的災民都得到一樣的物質。婦女說,她不但感受到佛陀愛衆生的慈悲,更可以很驕傲的告訴所有村人:慈濟人帶著佛陀的大愛來了,終于來了……
陳貴州(右)在緬甸記錄賑災團訪視因納吉斯風災的受災戶,不管日曬雨淋,他做得甘之如飴。(慈濟雪隆分會文史組提供)

婦女的感恩淚水深深震撼了陳貴州,他在拍攝的當兒,感受到大愛的力量,尤其看到很多災民受到大愛的擁抱,紛紛走出傷痛之餘,更懂得自助助人。

「傳達一分溫情,回饋一分感恩,我終于明白人文真善美志工的責任就是要傳達愛和感動,讓更多人看到了,都能啓發心中的那分愛心。」

陳貴州毫不諱言,承擔和氣的人文真善美幹部,壓力並不是沒有,可是,懷抱一顆感恩心付出,所有的壓力也變成無怨無悔的承擔。

透過鏡頭讓他體悟:鏡頭也能説法,也能淨化人心,更能感動每一個人。

能承擔人文真善美的志工不僅很快樂,也讓陳貴州明白:做慈濟不是為了求自己的福報,而是盡自己的本分,做就對了!

(文:陳金香 馬來西亞雪隆報導 2013/07/19)
Copyright © 2025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