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香 我有一支幸福筆

2013-07-25   | 顏倩妮
陳金香樂於分享承擔筆耕的喜樂,聲稱能為慈濟寫文章是幸福的事。圖為她在雪隆筆耕組共修會上講述採訪的經歷。(攝影者:林思源,日期: 2012/03/03)
「啊!金香師姑的稿件傳真來了……」期刊同仁一邊接收從傳真機發來的稿件,一邊說著:「師姑寫了八張稿叻!又是長篇故事,若師姑會用電腦打字多好……」

十年前,同仁每每接獲陳金香的手抄稿,就必須代打七、八頁的稿紙。因經過塗改液或用筆刪除,字體模糊不清,以致同仁需要撥電向她求證,如此一來,需耗費不少時間。

爬格、寫稿 收穫心中喜悅

寫作人常把寫文章比喻為「爬格子」,意寓著美妙的文稿,都是一格一格艱辛地「爬」出來的;筆耕,就如耕田一樣,構思和書寫就像鬆土、播種、施肥,過程難免艱辛,可是當收成時,卻有著目睹生命綻放的喜悅從心底湧出;這就是陳金香寫作多年的心情寫照。

今年57歲的金香是慈濟雪隆分會的資深筆耕志工,十多年前在莎亞南慈濟會所開始第一篇文章——「兒童精進班」,之後就一直在「格子」上深耕而無法自拔。金香憑懂得一點寫作皮毛,懵懵懂懂「被安排」承擔活動紀錄,不知道什麼是慈濟文稿、什麼是人文真善美,更沒有團隊可以商量。

不識電腦操作的她,開始做筆耕時,在潔白的稿紙上用筆寫下一篇篇的慈濟故事,並學習在活動中找人做採訪;每每一篇報導完成後,交給職工室同仁處理就了事,從不追問那篇稿子的後續。「寫好稿交出去,就是屬於慈濟的,做就對了!」

從戰戰兢兢的寫,到現在得心應手,金香覺得最大的推動力是從受訪者身上吸收了很多感動人心的能量,也讓自己的生命變得豐實。
不識電腦操作的金香,早期是在稿紙上用筆寫字投稿。圖為一疊疊的手稿都是她過去多年的稿件存檔。(攝影者:顏倩妮,日期: 2011/07/08)

愛聽故事 主婦變幸福作者

從原本只是埋頭在幫先生顧店做生意,或是處於柴、米、油、鹽中的家庭主婦,因為要書寫慈濟裡感動的人、事、物,不會開車的金香常乘搭公共交通走遍雪隆各地,甚至跨州到其他慈濟據點,接觸許多有故事的人,她變成忠實聽眾,成了愛聽故事的人,所以有不少志工都會主動跟她分享。

對金香而言,聽他人的故事,是最幸福的時刻。她坦言,自己是個內向的人,最不擅長的就是與他人交流;可是,為了要做筆耕,就硬著頭皮學習如何與對方交談;往往,從他人口裡說出來的故事讓她無限感動,因此學會用慈悲的心聆聽悲苦的心聲。

「在採訪過程中,看到可愛的老人家放下身段歡喜做慈濟;也看到環保志工以最單純的心去疼惜地球;採訪照顧戶時,聽到很多感人甚至激勵人心的故事,更看到了生命的堅韌。」

她難忘在2003那年,開始寫第一篇個案故事,採訪照顧戶——梁德鴻。患有脊椎僵硬症的他不能行動自如,長期臥躺的起居生活皆須靠老媽媽照顧。年青的德鴻樂觀面對病痛,還會唱歌逗媽媽笑……

當下筆寫這篇故事時,金香忍不住一邊寫一邊掉淚,感動梁德鴻的豁達也感嘆造化弄人,更因此體會到「無常擋不住」,進而常警惕自己:要把握每一個可以付出的機會!
用生命走入別人的生命,愛聽故事的金香(左一)樂於成為別人的忠實聽眾,也將感人的故事化成文字傳遞。(攝影者:林俊伐,日期: 2012/12/08)

真心是妙筆 毋需華麗

「人物故事最感人,平凡中必有不平凡處,從細節裡尋找寶藏,敏銳觀察細心體會。」他人的故事,自己的心情,猶如在「寒冬中看見春陽,悲苦中體會幸福」。因此,金香把別人內心的心靈好風光都一一用筆書寫出來,希望以文字的感動去散播和影響更多人。

曾經,她採訪一位獨居老阿嬤的故事,租住的房間堆積滿滿的垃圾及雜物,阿嬤無處可睡,只能蹲在房內一隅,枕著雜物、伴著老鼠、蟑螂等睡覺。直到慈濟志工幫阿嬤找到新居並為她搬家、清理舊居的雜物,阿嬤總算可以躺在舒服的床上安眠。這一篇文章被刊登在慈濟月刊,有讀者邊讀邊流淚,以此提醒自己對父母要盡孝……

每每聽到讀者回饋讀後感,甚至有人給予金香寫作的肯定,她告訴對方:不是她的文字寫得好,而是受訪人的故事常常打動她的心,才能讓她將感動化為文字表達。

因此,當聽到志工說不敢提筆寫作,大家總是認為「我不會寫,我從來都沒有寫過……」、「我的文筆不好,寫出來不好…」等等心理障礙。她就會跟對方分享:「慈濟的報導最容易寫,因為不需要華麗的文字和言詞,只要用最真誠的心、將看到的人事物寫出來,必能感動和啟發他人。」

她也常將聽到的故事與其他志工分享,「聽故事的人」也變成「愛講故事的人」。讀者的回饋常讓金香有勇氣在筆耕的路上不斷排除障礙和困難。
金香已學會運用電腦,如今打字速度很快,造就她可以寫更多慈濟人慈濟事。(攝影者:陳佩莉)

筆耕 只有快樂從沒痛苦

她憶述十多年前,自告奮勇要去雙溪毛糯痲瘋病院採訪,便約定一位志工中午十二點在吉隆坡甲洞火車站接她。因為怕遲到,她早上十點就出門了。不料,第一次乘火車的她直坐到森美蘭州的芙蓉火車站後,才驚覺路線不對,輾轉問人才知搭錯車,只好從芙蓉搭火車回到吉隆坡中央火車站,再轉搭另一趟火車。

「抵甲洞時,已經是下午二、三點,那位等我的志工臉都拉長了。當時,我又渴又餓,但也不好意思要求那位志工帶我去吃飯,在飢渴的情況下到痲瘋院做第一次的採訪……」

雖然很漏氣,但金香激勵自己要堅持下去;2004年,斯里蘭卡發生海嘯,金香有機會到斯里蘭卡參加國際賑災,承擔人文真善美。不懂得操作電腦,她手寫的稿件得靠搭檔的影視志工幫忙打字,看到夥伴要剪輯畫面還要打字,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當下,她深感慚愧,下定決心一定要學會用電腦打字。

身為「電腦盲」,要學電腦真是一點都不簡單,尤其不會漢語拼音,從零學起。她遂天天抱著電腦,步行半小時到鄰近的靜思書軒請教同仁,然後又抱著電腦走回家。一點一滴的累積,她終於學會操作電腦並打出一篇文章。

「用電腦打字好苦,常覺得被電腦欺負。可是,有心就不難,我現在不但可以打字,會做PPT,還會上網。」學電腦,印證了生命中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金香回憶所走過的路,覺得步步都是快樂的。

一次在採訪中,接獲先生來電告知屋裡遭人行竊,先生要求她馬上趕回家。她心想,該偷的都偷走了,回去也無補於事,她不動聲色,繼續未完的採訪。抵家時,見到屋裡被搜過的狼藉,現金和慈濟法船都遺失了。她雖感心痛,但因為要完成報導,不再多想,稍微收拾屋裡,馬上開啟電腦,一字字地將剛採訪的資料化為文字……

另有一次更難忘的事件,一邊顧店一邊想動筆寫前晚慈濟活動發生的一幕幕,誰知,先生從家裡打電話來,一迭連聲的喊:家裡發生火災!受到驚嚇的金香趕回家,才曉得放在門前鞋架上的回收資源不知何故燃起熊熊烈火,先生因此被困在屋裡不能出來。幸好,消防員及時趕到將火撲滅,家人安然無事。

那晚,坐在燒焦漆黑的家裡,金香想起明天要交的稿件,但家裡的電源被切斷了。於是,她將椅子搬到屋外走廊,借用戶外的昏黃燈光來寫稿;完成後,身心都沉浸在溫馨感人的畫面裡,忘了自家遭殃火災的驚恐……

回憶裡,點點滴滴都是感動的故事和身影,因此,不管遇到什麼逆境,她不覺得那是一種「苦」。「比起那些貧窮、病痛的人生,我覺得自己很幸福。有人問我做筆耕最苦的是什麼?最快樂的是什麼?我說呀,做筆耕,只有快樂沒有苦!」
用同理心感受受訪者的心情,金香除了做筆耕,角色也轉成關懷者,聆聽和膚慰有需要的人。(攝影者:何溫儀,日期: 2009/09/10)

上人說道理 我們講故事

「寫出來的文章一定要有慈濟味道嗎?不把上人的靜思語放進文章裡就沒有上人的法嗎?」在雪隆筆耕共修交流會上,金香以多年撰寫大藏經的經驗,一再提醒大家:「故事我們寫,道理上人講,過程要用心,結果要隨緣。」

「很感恩這十多年來一直在人文真善美的崗位,未曾放棄手中這支幸福筆;回想沒有做慈濟時,我很喜歡旅行,每年一定會和師兄出國遊玩,當時覺得人間最美是那些湖光山色;然而,做了慈濟後,已經有十多年沒出國旅行了,再美的風景都不如心靈風光呀!」

千帆過盡皆不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原來,人間何處不相思,唯有心靈風光才能永流心底,化為人生中最美好、最珍貴的回憶。

今天,在尋找歷史的迂迴過程中,她體悟了一項很重要使命「不管是錄影、相片或是文字,都是最珍貴和最真實的見證;人的記憶會模糊、會倒轉、會消失,但影片、相片和文字絕對不會因為經不起歲月的洗練而變質……」

手中的筆原來可以承載著這麼大的使命,她驀然驚覺,不但要緊握這支幸福筆,更要好好寫下每一則大藏經、每一個菩薩身影,讓慈濟人、慈濟事在歷史的長河中,永遠存在,永遠鮮明。

(文:顏倩妮 馬來西亞雪隆報導 2013/07/25)
Copyright © 2025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