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榮助 最後一封 email
2013-07-29 | 卜堉慈「我要趕快把身體養好,再出來做人文真善美。」言猶在耳,沒想到,林榮助卻再也回不來了。
這些年來,林榮助因為免疫力下降的緣故,經常反覆性氣喘發作,多次進出醫院,7月3日再度住院,不論是慈濟法親或是家人,總以為他只要過幾天就可以出院回家,萬萬沒想到,7月13日卻突然接獲惡耗,傳來他病逝的消息。
儉樸淳厚心中藏 為人耿直不巧言
現年六十四歲,慈濟志工林榮助在人文真善美已將近有二十年的實務經驗,集文字、錄影、攝影三項功能於一身的他,在慈濟中是鮮少有的人才,瘦弱不高的身軀,舉凡彰化員林社區的大小活動,經常可以看見他承擔記錄留史的身影,出班時,學習者或許有時會被他嚴謹的個性給震攝,但他的不吝於分享學習心得,也讓初學者從中成長不少。
小時生長在彰化縣田中鎮,鄉下人的儉樸淳厚,深深的影響了他的個性,就像證嚴上人賜給他的法號-「惟耿」:為人耿直,不取巧造做;後來雖因工作及家庭的因素,長居臺北,卻過不慣都會區緊張、跟著時間賽跑的生活,在郵局擔任主管的他,好不容易捱到退休之日,2009年初,便獨自一人先回到彰化縣員林鎮定居。
1996年受證慈濟委員,未受證前,就開始承擔著為慈濟記錄留史的工作,四年前,當他剛回到彰化員林,面對一個陌生的新社區,他向鄰居詢問著:「慈濟員林聯絡處?」
面對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他不經意的走到「慈濟員林環保教育站」,看到偌大的「慈濟」二字及「LOGO」,是唯一一個讓他感覺到親切的地方;因為他知道,即使他不認識裡面的人,但身穿藍天白雲的法親,就形同他的家人,大家一定會熱誠歡迎他回來的。
找到對的方向 聽君一言用無窮
「『做攝影的人,要站對位置、找對方向,再加上自己的技術,一定可以拍出一張很好的相片』;當我聽到他(林榮助)說這句話時,就知道,他很專業。」蕭振謙回憶2009年,林榮助曾對他說過的這一番話,讓他至今仍受用無窮。
當時承擔社區幹部的蕭振謙,得知社區有位剛從臺北板橋回歸的真善美志工,便邀約環保站負責人江銘桂及幾位志工前去林榮助家中拜訪關懷,蕭振謙道:「林師兄說的話很有道理,『位置及方向』的確是蠻重要的,就像我們進入慈濟,也是因為找到『對』的方向,如果能在菩薩道上一直往前走,就肯定OK的!」
做事負責,處事低調,不多言語,林榮助相當熱愛人文真善美,個子雖小,精力卻相當充沛,就算是一整天的勤務,也從未聽他喊過一聲累!回到家,放下攝影機,馬上整理當天的錄影資料,一天內就能完成文字及影帶的記錄工作,常在第二天就能看見他的作品被公開在「慈濟全球社區網」,做事情絕不拖延。
認真的做事態度,總是希望把事情做到最好,勤務出班中,經常可見他用心專注的神情,眼睛直盯著錄影機上的小螢幕,瘦小的身軀,錄影機的重量確實讓他拿的有些吃力,但為了讓畫面唯美及穩定,他用肩帶及腳架來克服,希望能替社區留下更多好的畫面,為慈濟人留下珍貴足跡。
從2009年回歸員林至今,林榮助在社區完成約25篇的大藏經,這段時間以來,慈濟法親得知他身體不適,社區有勤務也不太敢邀約,希望他能好好調養身體,安心養病;但他總希望自己能好好把握可以付出的機會,只要身體稍稍好轉,便會主動提出想參與人文真善美出班的請求。
健康不復再 列傳遺作永留史
「師兄,我最近身體還好,如果有不要太勞動的勤務可以安排我。」「看到你們身體健康,可以出來付出真好!」「我要趕快把身體養好,跟你們一樣,趕快把我的錄影機再重新拿出來用。」這是近一、二年來,員林慈濟人最常聽見林榮助說過的一些話,他多麼期待著自己的身體可以恢復健康,跟著大家再一起出來付出。
人文真善美志工卜堉慈道:「社區裡有林師兄這樣集三樣功能於一身的人,真的是社區之福,因為在勤務派班時,確實幫忙減輕不少的壓力,而且他不挑工作,配合度又高。」
林榮助總想再為社區多盡一點心力,好好把握付出的機會,只要身體稍一好轉,就會發mail給社區幹部,希望自己能多幫忙承擔勤務;6月9日,他發出一封希望能有機會付出的電子郵件:「慈濟人列傳有需要末學幫忙嗎?菩薩您好,長時間無法勝任勤務,但我可以利用身體許可下,在家寫寫稿,或採訪拍照(三個小時內)只要不急趕稿,可以試試。員林區還有那些菩薩未寫?能給我機會嗎?末學榮助合十感恩」
怎麼也想不到,生命竟如此脆弱,像流砂般稍縱即逝,人文真善美志工卜堉慈重新看著來自林榮助的最後一封mail,心中仍難掩心酸;他精進不懈,難行能行,在2012年6月20日完成了員林第一顆種子洪謝雪師姊的慈濟人列傳,這也是他最後一篇的遺作。
擇善固執大丈夫 精進好弟子
2012年7月13日,得知林榮助情況不佳,人文真善美志工簡淑絲帶領員林團隊前往醫院探望,雖未能來得及見上最後一面,見林榮助走的安祥,淑絲雙手合十祝福著:「多年來,您在人文真善美的用心與付出,集文字、攝影、錄影、剪輯專業於一身,師兄的精神與毅力,永遠留在每一個人的心中,我們都是上人的好弟子,換掉不好的色身,祝福您早日乘願再來!」
林榮助除真善美勤務外,社區其他活動也積極參與,像環保、訪視、助念等;前年(2011年),他身體已開始稍稍出現不適,也是跟著大家一起參加經藏彩排;2011年8月28日,在彰化體育館舉辦的《法譬如水》經藏演繹,他突發氣喘,即使戴著呼吸器,仍堅持著要入經藏。
志工蕭振謙很不捨地說:「看到一個這麼精進的師兄離開我們,心中雖充滿著不捨,也祝福他能早去早回,數年後,慈濟若再舉辦水懺演繹,也許他已乘願再來,變成一個四、五歲的小菩薩,跟著志工一起參加展演。」
林榮助剛回到員林時,無意間走到環保站,而認識了志工江銘桂,他對林榮助相當的感恩與讚歎:「他雖然身體不適,也常到環保站做回收,他很節儉,家裡不裝冷氣,卻很捨得付出,和太太原麗萍看見環保志工用刀子割著寶特瓶的塑膠瓶蓋覺得很危險,便布施兩臺『切除寶特瓶頸膠圈』的機器,希望這些阿公、阿嬤們能做的更安全。」
人文真善美志工朱森林也道:「記得剛回員林的他,住在一棟大樓頂樓,當時正值酷暑,家裡居然沒裝冷氣,看他瘦弱的身軀,可知節儉成性,而人文真善美使用的攝影器材,他卻一點也毫不吝嗇,真的是『走在最前,做到最後』。」
捐出生前錄影器材 遺愛社區
林榮助臨終前,仍心念「慈濟」,交待妻子:「自己往生後要捐出『大體』,錄影器材請人文真善美志工賴進源代為處理。」因體重太輕,大體後來沒能如願捐出,雖當不成「無語良師」,但他捐出生前使用的器材,卻能替社區「留史」,是真善美的最佳典範。
2013年7月16日晚上,慈濟志工江素月等八位志工來到林榮助的家,感恩家人代他捐出攝影器材及相關周邊產品,共有十樣,並允諾會將它們放置在員林聯絡處,繼續延續著社區的記錄工作。
同時,慈濟人也送來奠儀金,太太原麗萍知道先生生前相當捨得付出,不僅將奠儀金全數捐出,還多捐了一萬元,讓在場的志工看了都相當的感動,原麗萍道:「先生往生時,有很多慈濟人來為他助念,讓我看了很感動,他生前就有交代,將攝影器材留在社區,讓會使用的人善用,希望能繼續傳承下去。」
天下父母心 病榻對子說出愛
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林榮助當然也不例外;生前不苟且的嚴謹態度,也用在他的家庭生活上,對孩子管教相當嚴厲,要求甚高,父女間平常鮮少說話,在加護病房末期,林榮助幾乎已無法言語,孱弱的身體即將耗盡,吃力地在白板上寫著獨生女林佩瑜的名字,並對她說:「爸爸愛妳!」
聽到爸爸對說出愛,佩瑜哭紅了眼。父親臨終前,佩瑜未能在床榻前多說一些讓他安心的話,僅對他說出:「我會好好照顧自己及媽媽。」往生(2012年7月13日)的當天晚上,女兒佩瑜在家錄下了想對爸爸說出的話,希望24日的追思會上,爸爸在天之靈也能聽見。
身懷六甲,將為人母的林佩瑜說:「爸爸,我有時跟您意見不合起爭執,我不是故意要頂撞您的,雖然,您對我很嚴格,但很謝謝您,讓我培養了讀書的好習慣,我會好好學習如何當一個好父母,很多事情希望您都能放下,不管好的與不好的都過去了,未來的您,希望能快樂一點,不要像生病時那樣的痛苦……」
林榮助參加人文真善美近二十年來,參與過1995年的板橋瓦斯氣爆、1996年賀伯風災、1998年大華航空難、2009年的八八水災等記錄,為慈濟留下很多歷史見證的記錄。如今這位長者「慈悲喜捨」的大愛精神仍在人間延續,值得後進們學習!【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卜堉慈 彰化報導 201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