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宏 翔鷺海闊 濟廣天空

2013-08-07   | 胡淑惠
陳志宏希望透過參與人文真善美,可以天天提供感人故事,把對上人的敬愛用具體行動呈現出來。(攝影者:黃銘村)
在廈門慈濟活動現場,每當陳志宏一開口說話,叔叔陳州明就不時在旁叮嚀:「說話慢一點、速度放慢一點。」對行事講求效率、動作快步調的他宛如是種「慢磨機!」很辛苦、很折騰,覺得叔叔好嘮叨、好囉嗦!

事業遇瓶頸 法號喻廣闊

陳志宏十五歲時,就遠離臺灣南投埔里出生地,離鄉背井到阿根廷做小留學生;二十歲轉赴日本讀書;二十七歲時又到大陸工作,人生彷彿在浪跡天涯中度過!心中似乎少了與土地連結的歸屬感!當大陸經商十餘年,在事業投注了大量心力、大量資金,工廠的產出卻跟不上盈餘的比例!事業處在進退維谷之間,每天心境都更是在糾結、矛盾中、隨之掙扎起伏著!每天起床睜眼第一個念頭即是:「人生是否能重來!」

2009年,因叔叔陳州明的接引下,陳志宏有機會參與慈濟冬令發放,看到現場黑壓壓的人群,慈濟志工竟然能井然有序,彎腰謙恭地一一奉上發放品!志工的謙卑身影撼動了陳志宏。

當剛開始參與做環保時,陳志宏不解何以大家在異味的環保站還能開心付出,漸漸地在參與過程中,他學會放慢速度,學習行儀、改變習性;奇妙地雖然很忙、很累,心裡卻變得踏實了,與土地也有了密切的連結感。此時,陳志宏好佩服證嚴上人的智慧,好感恩有機會參與慈濟,因從做環保中付出了心力、投入了對土地的情感,而愛上這片土地,心也更融入當地了。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冬令發放,陳志宏將大米搬下船。(攝影者:許冬梅)
2009年廈門慈濟組隊擴編,陳志宏參與了人文真善美(錄影、攝影)補位;承擔攝影可以將照片做成簡報敬呈給上人看,陳志宏覺得自己很有福報。既然參與了真善美影像志工,自然又拿起錄影機補位,不懂的就上網查詢、摸索、學習技能;難的不是硬體技術,而是該如何做出慈濟人文!

有天活動時,陳志宏聽到一位志工說:「我今天又過了忍辱關。」不懂佛法的陳志宏疑惑地問:「忍辱關是什麼?」才知原來是六度中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他很高興上人賜予的法號「濟廣」,陳志宏認為「廣」是闊、是沒有邊際,是心不計量、沒有比較的,若能以此心境面對人群,心能廣闊就沒有分別心,猶如上人所說智慧法語:「分別智、平等慧。」參與慈濟是「改變自己、容納別人」,當有此體認時彼此就會更有約束的默契,更能容納更多志工進來。

365天真善美 把悲智具體化

2013年,廈門慈濟人參與了許多重大事件:公車發生了火災,四十多人被燒死在公車上;廈門照顧戶楊曉東,因從小得到嚴重小兒麻痺症,導致腰椎嚴重彎曲,幸有慈濟協助送醫矯正嚴重弓曲的背脊……陳志宏作為人文真善美窗口,對慈濟志工幫助案主的過程都瞭如指掌,也獲得很大的感動,尤其是李華山這位青年。

李華山因罹患肌無力症,二十多歲時因全身肌肉已萎縮,導致無法正常呼吸,每天必須吸氧八小時!家中生計靠母親做幫傭維繫,李華山雖處在很貧窮的環境中,卻深富愛心,立志助人。當李華山得知今年(2013年)6月埔里發生規模6.2的大地震,他頻問:「我能做什麼嗎?」為了圓滿他助人的心願,陳志宏幫李華山錄影,用來鼓勵閩南的助學生。

陳志宏認為他的法號「濟廣」,有著沒有邊際,心不計量、沒有比較的寓意,若能以此心境面對人群,心能廣闊就沒有分別心。(攝影者:施忠賢)
李華山說:「人生最快樂的不是活很久!而是能去幫助別人。」讓陳志宏體會「『施』與『受』其實是同義詞!」因透過個案的參與、關懷與承擔出班錄影,看似自己成就了別人!卻是透過別人改變了自我!圓滿昇華了自己的人生。

陳志宏沉澱心靜,思忖「人生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漸漸地體會人生只要夠用就好,因心境轉了,心也越來愈清淨自在了;相對照用此心回到歸事業,再回歸到志業,體悟人不怕累,只要心不累就好,只要用「知足、感恩」的心,就能在生活中以愛,浪漫快樂飛翔在人生的真諦中!

陳志宏感恩上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在弘法,他希望把這份感恩具體化,透過參與人文真善美,可以天天提供感人故事,把對上人的愛用具體行動呈現出來。

註:廈門市以白鷺作為城市的代表。

(文:胡淑惠 大陸廈門報導 2013/07/27)
Copyright © 2025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