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淑真 寫作.享受

2013-08-13   | 鄭淑真
每當心情不好時,鄭淑真(左)就以寫日記抒發鬱悶的心情,是完全無章法的,首次要記錄一篇活動文稿,雖然如期繳交,卻對文章的好壞全然沒有自信。(攝影者:陳淑真)
隨著時間的滑過,在眼皮堆積成重量,腦筋在屢次停格的姿勢裡罷工,螢幕上「I」就停在最後一個字,安靜地在原地跳動著、閃爍著……催眠似地,幾次反覆掙扎,「算了,明天再繼續吧!」

摘下厚重的眼鏡,輕揉生澀的雙眼,伸直略痠的腰桿,隨著轉動頭部,頸椎又發出熟悉「喀!」的一聲,是抗議、也是提醒吧!

看一下時鐘,哇!已經凌晨一點多了,「不趕快睡,身體要顧,打電腦打到這麼晚!白天上班也是看整天的電腦……」媽媽擔心的叨唸聲及家人半夜起來上廁所,常讓在客廳夜戰的我無所遁形。

不可能的工作 竟能轉化為志業

多年前,一位正著迷於研究紫薇斗數命盤的同事曾對我說,我適於從事的職業還有哪些?最有印象的是會計、寫作……讓入職場以來,一直都是從事會計工作的我,感到迷惑!一個是斤斤計較,連一毛錢都要計算清楚的理性會計;一個是須要有文學素養,有些想像力及靈感的感性寫作,如此迥異的工作性質,我直覺這是不可能有機會去接觸的……

2005年底,我即將受證,當時的人文真善美窗口朱美慧,透過我嫂嫂、也是我在慈濟的引薦人傳來口信:「請淑真在歲末祝福,幫忙交一篇活動稿。」

一直以來,當我心情不好時,就以寫日記的方式抒發鬱悶的心情,而寫日記是完全無章法的,可以寫完就撕毀,沒有任何負擔。如今要面對的是記錄一篇活動文稿,從沒寫作經驗的我,在第一時間找到美慧,提出問題:「要寫什麼?有沒有固定的格式要遵從?」

採訪時,鄭淑真的心情往往比受訪者還緊張,好在她有鍥而不捨、愈挫愈勇的勇氣,在一次次出班勤務中點滴累積寶貴的經驗。(攝影者:陳淑真)
「沒什麼格式,就自由發揮!」美慧快人快語地回應。

「哦,知道了。」我順從地回答。其實我哪裡真的知道,但兒時的環璄,形塑了我今日的個性……

在家排行老六、也是么女的我,出生時模樣可愛,在父親「生活再苦,孩子也要自己養」的堅持下,才倖免被母親的同事給抱走。或許就是因為這樣的環境,造就我乖乖、憨憨地長大,養成順從的個性。

歲末祝福活動這一天,我認真地觀察活動進行,並將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一股腦寫進文章裡;那時雖已培訓,但對於感動點及慈濟語彙的運用還不是很熟悉;最後文稿是繳交了,但我對文章的好壞全然沒有自信。

不久,受證後,我順理成章地被歸類到人文真善美功能組。這個功能組常被志工戲稱,「哪一個功能組都能去,就是真善美那一組不要參加,他們白天來、夜裡去的,在組裡,常忙得看不到人影!」

我的個性內向,不活潑,對於文字志工常常須要在活動中,站在第一線尋找受訪對象,並即時採訪陌生人,我當然也擔心害怕;但順從的個性又讓我不好婉拒,只能默默告訴自己:「這樣嚴峻的考驗,就當它是一大挑戰吧!」

採訪時,我的心情往往比受訪者還緊張,有時甚至由自己嘴裡說出的話語,再聽進自己的耳朵裡,都感到有些語無倫次的,好在我有鍥而不捨、愈挫愈勇的勇氣,在一次次出班勤務中點滴累積寶貴的經驗……

享受出勤務時 從磨練中成長的快樂

個性內向、不活潑的鄭淑真(左),對於文字志工常常須要在活動中,站在第一線尋找受訪對象,並即時採訪陌生人感到擔心害怕。(攝影者:陳淑真)
「你們有觀察到,可以找哪一位小朋友分享嗎?」在關渡人文志業中心舉辦的大愛兒童體驗營活動中,志業中心大廳的一個角落,資深志工高芳英帶領著我及另一位文字志工吳采榮,正聚精會神地尋找訪問對象,芳英試著問我們。

要在極短的時間裡,從小小主播間外的一大群小朋友中,挑出口條清晰,又具備邏輯概念的孩童,著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一直在仔細觀察,眼尖地搜尋到一張既緊張又期盼的神情,我心想:「這應該就是我們捕捉的對象。」便堅定地回答芳英:「左邊第二個,那位穿有帽子外套的小男生,我覺得可以找他分享。」

「不錯!觀察敏銳,我也是看同一個人。」芳英點點頭讚許道。三個人一陣交頭接耳;不僅描述目標者的位置、穿著,更重要的是毫不保留地分享如同偵探般觀微知著的經驗。

「進入攝影棚,魔術王子表演隨處都可以變出銅板的魔術,吸取小朋友目光,隨著舞動的雙手,從小朋友的身上及頭上、攝影師兄身上……手到之處,銅板掉落桶子叮叮噹噹,小朋友看得目瞪口呆。」回想當時也坐在現場臺階上的我,一段現場節目描繪的詞句躍然於電腦螢幕上,該篇作品上了新聞快報,的確鼓舞了我還在摸索的心。

2006年12月中旬,以色列聲樂家大衛迪歐在臺北市政府二樓親子劇場,首度為慈濟演出一場慈善募款演唱會。我雖然僅能在黑暗的走道間觀察聽眾與歌者的互動,但卻得以在音域深厚、嘹亮的歌聲饗宴中,幸福無比地完成記錄。

還有一次,新舞臺靜思書軒,一場卡內基訓練創辦人黑幼龍的心靈講座,我手中翻著剛買的黑又龍著作《人生加減乘除》,發現其中的好些觀念與慈濟的理念有相同之處,我覺得好開心;但講座前訪問黑幼龍時,卻又不知如何提出有深度的問題,讓我覺得不安與無措。

抓到了寫作訣竅,鄭淑真(右)開始勤找機會隨時磨練筆鋒。那時不用在意什麼感動點,扣緊故事主題,寫作,真的是一種享受!(攝影者:董健男)
有了這次的經驗,我深深體悟一個優秀的筆者,必須做到廣泛的閱讀。才不致望著馳名國際的名人在臺上侃侃而談,可惜因為自己的內涵不夠充足,訪談時無法拉近彼此的距離,明明近在咫尺卻感覺遠在天邊……

優游於文字間 真是一種享受

學而後知不足。從此之後,只要一有機會上寫作課,我再忙都要挪出時間參與研習。在老師的調教下,我開始跳脫活動稿慣有的思考模式。有一回,上陳美羿老師的寫作課,要交一篇描寫人物的作業,當時正跟一位聽障老師學習手語的我,描寫手語老師豐富的肢體語言及表情……

「隨意綑綁的小髮髻,約束不住掉在前額的幾撮髮絲,白裡透紅的皮膚,讓一身黑的她,不顯得躁熱;臉上的表情,眼睛時而睜大直視,又時而滿眼笑意地瞇著。一些學生在『聽』她『說話』時,不時有著相對的情緒反應。老師胖胖的身子因為比手語而擺動著,不時觸按到身後自動門的按鈕,自動門就隨她搖擺的身子『赤嘶──、赤嘶──』地開開、關關。」我已學會了如何增加文章內容的生動性,吸引讀者的目光。

抓到了訣竅,我開始勤找機會隨時磨練筆鋒。在一次黃基淦老師的慈濟人列傳限字數作業,我對著魚缸中的小魚,頑皮地在草叢中自在玩耍的身態做描寫:「小善,搖頭擺尾地張口吸吮岩石上的青苔,時而在橫溝邊、時而栽入小洞內,露出的尾巴不斷地擺動,透明的腹鰭及尾鰭輕快地抖動,維持著身子的平衡,好讓它能大快朵頤一番。」那時不用在意什麼感動點,扣緊故事主題,寫作,真的是一種享受!

參與人文真善美 生命變得豐厚圓潤

寫作,儼然成為鄭淑真生活的一部分,她期許自己能經由筆尖、鍵盤轉化成一篇篇,啟發人心的溫馨作品,讓現階段忙碌的人們閱讀時,有一分單純的幸福感!(攝影者:陳淑真)
慈濟活動跟著大環境改變而加快腳步,記錄社區志工、靜思精舍擴建、人醫會義診、志工早會……我經由訪談走入受訪者生命的機會也增加了。最近承擔靜思精舍文史結集,更讓平日忙碌於上班及志業,無暇汲取證嚴上人法水的我,抓住短暫的精進機會,豐厚了生命的內涵。

進入人文真善美的時間,已逾七個年頭了,因走入他人的生命故事,探訪許多的無量法門,生命的思考模式,變得厚實與自在。不自覺地將不可能的工作變為志業,常在寂靜的夜裡,伏案苦思,挑燈敲打鍵盤,完成一字、一句。

事業與志業、理性與感性兼容下,寫作,儼然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期許自己能經由筆尖、鍵盤轉化成一篇篇,啟發人心的溫馨作品,讓現階段忙碌的人們閱讀時,有一分單純的幸福感!

(文:鄭淑真 臺北報導2013/08/13)
Copyright © 2025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