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福成 捲土重來 做更好!
2013-08-19 | 楊其祥小小善行 改變人生際遇
回想當初,彰化二林慈濟志工陳坤輝不擅於電腦操作,為了繕打一張A4大小的文稿就要花好幾天的時間,這件事輾轉傳到陳福成的耳中,讓他覺得很不捨,也很感動。心想,就算我打字再怎麼慢,也不用花那麼多時間。樂於助人的性格讓他開始幫忙做電腦打字,而這份小小謄打文字的善緣,也讓他走進了慈濟這個大家庭,投入人文真善美三合一的行列。
從小在父親嚴格的管教下,陳福成早已養成嚴謹處事及認真努力的人生哲學。當兵退伍後考上公職,公家單位的工作歷練,更讓他擁有電腦的專業技能及勇於任事的態度,也讓他養成樂善好施、廣結善緣的好性格。
投入慈濟之後,陳坤輝帶著陳福成開始參與臺中及彰化分會各項共修、培訓及文宣活動,而他則把自己當成海綿,努力學習吸收,總想把一切都學起來。
尤其2003年在臺中分會舉辦為期兩個月,文化志工三合一通識課程訓練,讓陳福成對三合一志工有了更深入的認識與體悟,也在錄影、拍照及文字的專業技能與三者合一精神,有了很大的收穫,這對他往後在人文這個區塊深耕,有很大的影響。
壓力 是成長的助力
每次憶及陳坤輝的點點滴滴,陳福成總是滿懷感恩,因為陳坤輝改變了他上班、顧店一成不變的人生,也讓他走入人群,成了紀錄感動的志工。他說:「坤輝老師真誠無私,凡事以身作則,打從他接觸慈濟開始,無論是參加共修或上課,總是先人後己,對周遭的夥伴無微不至的關懷、陪伴。」
在陳坤輝的鼓勵下,陳福成報名參加慈誠培訓。陳坤輝鼓勵他「為善競爭」,因此又幫他申請一本勸募本,鼓勵他委員、慈誠一起培訓。從此讓他的生活裡除了工作及家務外,又多了募款、上課及參與活動等等,日子精彩且充實。
每個人承擔的功能,彷彿冥冥之中自有安排。他笑說,自己培訓時,在組隊聯誼會向大家報告,自己正和二林區的陳坤輝學習做文宣時,現場竟然響起一陣歡呼。原來那時候,整個溪湖區人文真善美需才孔急,既沒有照相,也沒有文字志工,只有施祺然一個人在做文宣錄影工作,現在總算又出現一個志工。
當年剛好SARS肆虐,為了撫慰人心,各地辦了很多愛灑活動,而陳福成的出現,為溪湖區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史料。每次出任務大都是施祺然負責錄影,他則身兼照相及文稿兩職,為了怕照相與文字紀錄不能兼顧,又特地買一支錄音筆錄音。
「每次活動結束後,才是重頭戲開始,要先聽錄音筆謄出文稿再用電腦打字,照相則要挑相片、寫圖說、還要做紙本檔案……。」常常趕稿子到半夜,挑燈夜戰完成使命,那分苦中有甘的感覺,陳福成至今想起,仍餘味猶存。
承擔後 慧命開始成長
陳福成說,早期溪湖區人文真善美志工只有兩個人,活動多、記錄工作量大,生活壓力也跟著變大,慢慢的一些新的志工投入,團隊成員也慢慢變多,當然運作也需要更多的智慧。自己在心境上的調適,花了不少時間與精神。
「以前一個人獨立去做時,自己可以不眠不休去做把任務完成。現在是一個團隊在做,我無法用同樣的模式去要求別人,所以如何帶領團隊是一門很大的功課。而自己也不是科班出身,沒有經過專業訓練,每次在文字記錄時總是有點力不從心,久了就會覺得好像千篇一律。」
陳福成苦笑說「自己看了都不會感動的作品,如何去感動別人?」交差式的出班模式,讓陳福成自覺未盡全責,加上上班工作的壓力大,讓他身心交瘁。毅然辭掉人文真善美窗口,只想讓自己喘口氣。
然而,施祺然一句不經意的話:「咱若不做,要誰來做?」震撼了陳福成的心。就是這句話讓自己重新走出來。而這些年還好彰化分會持續舉辦一些專業的訓練課程,邀請本會優秀的講師群來指導,這對他在寫作、企劃、大藏經編審、照片批次寫圖說及離線編輯上傳等技巧都有很大幫助。
退而不休 發心立願再出發
2012年3月陳福成從職場上退休下來,大女兒也大學畢業工作一年了,小兒子再一年也將要大學畢業,肩頭上的擔子輕了。
他笑說,「這段時間心境改變了,壓力少了,時間變多了,總是讓自己盡量參加各種不同功能任務。因為心態不一樣,反而看到更多志工們付出的感動,也因為自己的感動,讓自己更興起要把志工們精進身影紀錄下來的念頭。現在做紀錄是用一分真感情及真心在裡面,所以在文稿或照片中,就會多了一分人文及感情。」
「上人要做的事,弟子做就對了。」從2013年開始,陳福成接受志工楊雅英邀請下承擔法繹種子及聯絡副窗口工作,積極協助組隊成員「法入心、法入行」最佳方式。所以他全心全力護持讀書會,參與《無量義經》導讀外,還輪值音控及平面攝影等工作。
陳福成認為每個人身上都是一部經,從記錄過程可以學到別人的經驗及優點,在付出的同時,其實收穫最大的是自己。
重回溪湖區人間菩薩製作團隊,陳福成把握每個當下,承擔企劃、採訪及慈濟人列傳撰寫等工作,與施祺然、鄞承滄及陳淑免等人文真美報紀錄當地志工菩薩身影。他認為自己身體還健康,思考還敏銳,時間上也允許時,就要把握因緣趕快做,免得以後做不了時,後悔就來不及了。
再出發的陳福成,渾身散發著能量,2013年3月社區又開始辦人文真善美共修,他希望把這段時間的體會與感動帶給大家,把自己所學的專業技能與大家分享。期待每一位志工,除了專業的學習外及使命感外,能在每一次的記錄任務中,讓自己充滿真心、充滿幸福、充滿感動,並透過文字、相片及影音,傳遞無限的大愛。
(文:楊其祥 彰化報導 2013/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