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員 從書海走向人間
2014-01-31 | 王純瑾興趣所趨 潛泳書海
我那時常常以彭歌的推薦為買書指南,總想著,現在看不懂沒關係,或許長大以後就可以看懂了。大學時主修圖書館學,有幸選修姚朋老師的課,得以親聆姚老師教誨,姚老師溫柔敦厚的君子風範,文筆間流露出與人為善的情懷,日後,每當我提筆做紀錄時,常常想起姚老師的文章是如何遣詞用字以及他的用心良苦。
大學畢業後我成為一名圖書館員,整理資訊,為讀者提供資訊服務,於書海中過著平淡的日子;工作、結婚、生子,隨著生命之輪轉動,直到2000年,因為先生工作異動,全家赴美定居,我也辭去心愛的圖書館工作,來到新大陸。初來加州爾灣(Irvine),大兒子石瀚仁準備上高中,經朋友介紹得知慈濟橙縣(Orange County)聯絡處的慈少團體,可以讓孩子結交朋友,適應新環境,我心想這是個好主意,因為在臺灣已經知道慈濟了,遂鼓勵瀚仁參加慈少。
「 媽媽,我帶了一袋黃金回來」,有一天,慈少的活動結束,瀚仁一回到家,笑咪咪地對我說,「甚麼,你說甚麼?」我聽不懂他的意思,「師姑說,垃圾變黃金,所以我帶黃金回來了。」兒子純真的臉龐,閃耀著歡喜的光芒,激發了我把在慈濟門外觀看的腳步逐漸轉為走入慈濟。
發現慈濟 引人入勝
2004年5月,我回臺灣參加花蓮本會舉辦的「全省互愛隊組精進研習營」,那是第一次,我首次近距離看到證嚴上人。營隊期間,受到營隊輔導員的關懷照顧,聽了一段又一段資深志工的分享。證嚴上人、志工的生命故事以及慈濟人的生活威儀,讓我有了深刻的感觸,原來生活可以這麼豐富,原來生命的價值在美善的人性中彰顯出來時,是這麼地引人入勝。「那麼,這一切的一切是怎麼孕育出來的?慈濟又是怎麼形成的?」
我開始去尋找答案,上網查詢資料、閱讀靜思人文出版品、大愛臺、大愛網路電臺,只要講到慈濟過去的歷史,我都津津有味地讀著,超越時空追尋著慈濟脈動,從竹筒歲月到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等四大志業一一建構完成,每一階段的慈濟人慈濟事,都深深撼動著我的心。雖然慈濟到目前已經四十七年了,而我加入慈濟不到十年,這都要感恩文史志工的紀錄,讓我沒有遺漏掉這幾十年的歷史和上人的法。
這些吸引人的慈濟故事,讓我想一窺慈濟歷史堂奧,到底是誰在寫的呢?終於,我漸漸發現,每一個人都是人文真善美志工,只要你願意,一定有人來教你,不用在乎是否科班出身,不必考慮年齡與性別,拿起相機,把一剎那化為永恆;用心體會、觀察,寫我所見、寫我所聞。
心靈對話 感受良深
然而,眼高手低是常有的事,經常滿腔的熱情,卻怎麼也寫不出來,或是寫出來卻平淡無味,連自己都不能感動。有一次,我就這個問題請教資深筆耕志工李娉搖,她給了我一個建議:「好好讀慈濟月刊」,原來讀慈濟月刊不只是看熱鬧,讀讀感人故事,更可以看門道,學學怎麼說故事,寫故事。
2005年底,我回臺灣花蓮,接受上人祝福,受證為慈濟委員,上人賜我法號「慈洋」,「上人勉勵我飄洋過海做慈濟,更要學得智慧如海。」我深深感恩有幸此生值遇明師,讓我在人文福田中耕耘學習。
回想起第一次學習撰寫人間菩薩的企劃,我與受訪者做交心訪談,受訪者輕輕訴說他生命中的苦與樂,內心最沈靜的那一泓水,激起圈圈漣漪,「那幾年,我下課後不敢回家,在街上晃來晃去,我怕見到孩子的東西……」受訪者眼淚串珠似地掉下來,空氣凝結了,在新店慈濟醫院地下一樓,窗外的細雨,輕輕落在樹上,無聲無息,想遞給她一張紙巾,才發現自己眼眶也濕了。
受訪者坦然敘述著如何度過那一段艱難的日子時,我已無言語,一幕幕困境,如椎心之刺,讓我感受到受訪者的痛,刻骨銘心的記憶,那是我第一次體會到上人所說:「人傷我痛,人苦我悲」。
2011年8月,美國九一一事件十週年之前,我訪問前美國總會執行長曹迪中(法號:惟宗),請他談談當年代表慈濟向紐約市長朱利安尼(R. Giuliani)致意的點點滴滴,曹惟宗提到當他向朱利安尼轉達上人交代的兩句話:「用善解包容消弭舊業障,用知足感恩勤植好因緣」時,朱利安尼的眼睛亮了起來,我當時聽了心頭一震,原來,上人的法是平凡中的不平凡。
賑災記實 看見生命
參與賑災的人文真善美記錄是難忘經驗。在宏都拉斯,我親眼目睹大水肆虐後留下「家徒四壁」的房舍,大人無助的眼神與兒童天真的笑靨形成強烈對比,一份四口之家二個星期的糧食,災民說省吃儉用可以吃上一個月。
2010年底橙縣思維拉多山區發生土石流,橙縣慈濟志工前往協助,一鏟一鏟協助清理淹沒家園的土石,同時發放現值卡,這個因緣,接引當地居民雷斯麗成為英文校對志工;桑迪風災後,紐約長島林登赫斯特的發放現場,當災民從志工分享中,了解發放物資環保毛毯與現值卡,都是慈濟人聚集全球人的愛心所成就的,有人當場捐款回饋,有人立刻加入志工行列;紐約史坦頓島的災民,在接近攝氏零度的氣溫中,排隊等候領取物資,長長的隊伍,延續幾個街區,路旁的住戶,自動準備熱飲,無限制提供排隊者暖身飲用,有災民領取物資後,回家收集硬幣,回捐一個滿滿的竹筒。
災難現場的斷垣殘壁,滿地狼籍,慈濟人進入後,用愛膚慰陪伴,顯揚人性光輝,去除了現代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激發出合作互助的人類群居天性。做為一個記錄志工,我體會著一個人的生命,如何面對考驗、掙脫困境,我不禁想:「假如是我,我會怎樣做,我可以過嗎?」。
走出圖書館的書本世界進入慈濟世界,許多紙上描述的生命悲歡離合,活生生躍然眼前,不再紙上談兵,而是親眼見證,讓我開闊視野,親身體會。在每一個有慈濟人足跡的活動中,人性的真與善如珍珠般發出柔和的光芒,人文真善美志工拾綴珍珠,串成珠鍊,成為文史紀錄,在某一天某一時刻,感動著某一個人,某一群人……
(文:王純瑾 美國報導 2014/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