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志工」 感恩這世界仍存溫暖
2019-07-04 | 高捷志工不要擴張偉大 要有面對挫敗的心
在我的工作經驗中,有很長一段時間是帶著臺灣的青年志工到海外服務,我常常會跟志工說,當下的幫助很有限,最重要的是,我們能夠存善念並應用在生活上,因為志工是某一段時間,生活是無時不刻。在每一刻我們都有機會可以幫助別人、關心別人。不為了什麼,因為我們的生命相對很多人幸運,不需要擔心下一餐,不需要擔心沒有人照顧,但我們同樣也佔去了更多資源,而這些資源理應是分享給更多人,甚至是回饋給這個世界。
在臺灣經濟相對穩定後,許多人也開始思考這樣的方式,如何回饋這個世界,帶著善念。於是,志工這個概念就隨之而衍生出來,讓人們可以用自己的時間和能力,透過自己的服務去協助需要的人。
對志工來說,付出無所求,但這個無求指的是物資或是金錢上的。每個人當志工,都有著一份對自己的責任心,以及喜歡「幫助」後的那份感動與開心,這也是一種求,有所求並不是負面的,重點是我們如何在過程中,讓自己的有所求可以也同時滿足別人的需求。
幫助是每個人心中都會有的善念,儘管動機不同,但隨著成長,這個善念有可能消失有可能茁壯,服務與幫助只是喚起我們心中原本就有的苗芽;但其實,當志工並不總是開心或快樂的,在《如常》中,我們可以看見,這當中充滿著各種的無奈與受挫,不只是自己的,也包括對很多現實的無能為力。
因為志工一詞常被形容得太過偉大,於是讓很多人帶著滿滿期待,認為幫助一定會有成果,或是幫助一定會讓他人更好。殊不知,志工這條路,挫敗總是如影隨形,不論是我們的資源有限,或是受助者在過程中面對的各種課題,當然,也包括我們自己的人生課題。畢竟人的時間跟生命都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在這人生中,幫助到全部的人。 談幫助要連同感恩 志工是同理與分享
那為何,總是會有一群人(而且越來越多)希望參與志工的行列,又或是將自己的生活與生命投入在其中?因為從服務中,可以更真實的感受生命。透過服務,我們才能看見不同的生活,去創造彼此的連結,進而可以理解他人。幫助未必是金錢或是物質,而是一種陪伴。
人最大的特質與力量就是心靈的力量,心靈有賴各種元素的加疊,包括家庭、愛。志工就是一種讓愛可以被實踐的行動,讓心念善念可以被傳承的軌跡,而參與其中的我們,就像是一個家庭,彼此連結緊密,我不會因為你的身份地位或是背景而有所改變,支持的力量是源源不絕的。我常覺得,志工對於人的愛,就像是父母對於子女一樣,不求回報。每一次的連結,都會是一種串連。當被幫助者,有一天也能轉而協助他人,這樣的串連就更能推進這個世界。我們可以看見很多小時候得到各種團體支持的孩童,長大了,轉身投入這個領域。
所以當我們在談幫助時,也要記得,存著感恩的心情,這個感恩並不是說志工就是一種大恩大德,或是志工多偉大,我們要好好跪拜感謝。感恩指的是,我們可以感謝這個世界依然存在著溫暖的元素,這個世界並沒有因為某些人的苦痛而放棄他們,感恩就是告訴自己,要堅定的走下去,為了他人所分享的溫暖,也為了有一天自己可以回饋這個世界。
人皆有同情心,所以我們看見獨居老人會覺得感傷,所以我們看見隔代教養的辛苦家庭會覺得憐憫。但同情心只是讓我們看見事情的表面,感受那短暫的傷感或是嘆息;如果我們可以同理,就能進一步化成行動去執行。同理就是,我理解你,我也能跟你一起面對,這結合了陪伴和連結,我未必可以真的馬上改變或改善你的處境與問題,但我可以陪著你往前進,在我有能力時分享一些我擁有的資源。
我最喜歡跟志工說的話就是,志工行動本身是一種分享,我們並沒有誰幫助誰。事實上,我們都是分享彼此擁有的,去獲取我們沒有的,有人可以分享時間、體力、金錢或是實質資源,有人可以分享溫暖、善念、生活態度。彼此分享過程中,我們也從別人身上得到我們沒有的。志工也是人,也渴望得到一些東西,非物質的東西,這種渴望因人而異,有人喜歡成就感,有人喜歡和人們相處,有人喜歡把愛分享給人們。
臺灣這塊土地是可愛的,因爲有許多擁有正念的人,一點一滴的把這份心念傳遞出去,也許我們改變不了整體環境的問題如貧富差距、家庭教育等,但我們有能力去轉變某一些處境或是困境,我們也有能力連結每份溫暖的心。要記得的是,永遠提醒自己,有誰因為自己,而變得更好。
(文:高捷,專欄作家授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