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語教人也教己 人生寬又亮

2019-08-22   | 張如容
「原來快樂,就是這麼簡單!」郭寬亮是慈濟第一屆受證教師,於2000年受證,隨時把上人的靜思語運用在自己的身上,從「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這句靜思語去深深體會,二十年來,可以過得很自在。(攝影者:羅明道 地點:花蓮靜思堂 日期:2019/08/25)
「我是鄉下的孩子,會當教師,與父母親有很大的關係!」目前任教於彰化縣鹿港鎮草港國民小學的郭寬亮老師,從1990年任教至今,已邁入第三十年,他用教職來報答父母恩,並且教育孩子的同時,也教育自己。
 
在花蓮靜思堂「2019年慈濟受證教師聯誼」營隊,擔任行政協調的郭寬亮,8月15日前置作業時,總是面帶笑容穿梭在各功能之間。
 
真快樂 出自內心的改變
 
因從事教職進而接觸慈濟、受證,讓郭寬亮收穫很多,也改變很多待人處事的方法;會從事教職這因緣,來自於父母親的期盼,因此郭寬亮努力求學,達成父母的願望。
 
「爸媽希望我們三個孩子都能任教公職,因為鄉下人總認為當老師是最好的工作,受尊敬的職業。」郭寬亮在雲林縣大埤鄉長大,父母都務農、不認識字,含辛茹苦扶養三個孩子。郭寬亮順父母的意,以第一志願考上嘉義師專;姊姊、妹妹也是老師,家裡三個孩子都當老師,讓父母親很欣慰。
 
剛進入慈濟時,大家都說郭寬亮很年輕!一提起年輕,令他想到還未進入慈濟的自己,那時在學校處理事情,若跟同事有不同看法或意見不合,常會起很大的爭執,而無法平復自己的情緒,想著要用怎樣的方法去報復,以致於晚上睡不著覺,常陷入痛苦的深淵。
 
郭寬亮老師(中)總面帶笑容,在功能間從中協調,讓營隊能更順利進行,各功能達到整個營隊想要的目標。(攝影者:柏傳琦 地點:花蓮靜思堂 日期:2019/08/25)

來到慈濟,逐漸薰習慈濟人文,聆聽證嚴上人的法,其中普天三無「普天之下,沒有我不愛的人、沒有我不信任的人、沒有我不原諒的人。」郭寬亮從上人的理念轉變心境,會用比較寬廣的心來面對意見、不去計較,而能釋懷。 
「原來快樂,就是這麼簡單!」郭寬亮是慈濟第一屆受證教師,於2000年受證,隨時把上人的靜思語運用在自己的身上,從「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這句靜思語去深深體會,二十年來,可以過得很自在。
 
要教人 自己得做好榜樣
 
他擔任過一到六年級的級任導師、主任。當級任導師時,讓孩子每日寫一句靜思語,也會把靜思語寫在聯絡簿裡,其實最受用的是老師自己,因為必須講解這句靜思語的內涵,自己就要有深刻的體驗。
 
家長們也很在意聯絡簿的靜思語,常說:「哇,這位老師有愛心,有重視品德,我的孩子能給這樣的老師教,真是太有福氣了!」小孩子也會拿靜思語來考老師,「老師您不可以生氣喔,生氣是短暫的發瘋。」想要教孩子,自己得要做好榜樣,往往自己的收穫比學生還多,這是郭寬亮最大的心得。
 
「因為孩子就是孩子,如果對他太鬆,他就不在意,每次提醒自己當板著臉孔還要有慈悲心。」郭寬亮覺得這部分的拿捏蠻困難的,需要讓孩子進入軌道之後,才用放鬆的心情跟孩子互動,這也是自己需要加強學習的地方。
 
同理心 做孩子的導航師
 
想起早期,出作業,郭寬亮曾遇到一位小孩子總是不交作業,怎麼講都講不聽,當耐心被磨完之後,會露出很生氣的臉色!或是每天一進教室,就等著要罵這孩子。
 
「2019年慈濟受證教師聯誼」營隊,為讓營隊運作更順暢,8月15日前置作業,各功能集合開會,再次確認細節。(攝影者:羅明道 地點:花蓮靜思堂 日期:2019/08/25)
當走入這位孩子的家,去家庭訪問時,一看,終於知道這孩子每天都髒兮兮,沒寫作業的原因在於缺乏家人的照顧;就能理解這孩子的困難在哪裡!這是身為老師,要去疼惜他、幫助他的時候。教學也是要修練自己,印證了上人常開示,要走入人間去體悟,行菩薩道。
 
「同理孩子,孩子就會跟你同心,慢慢會跟老師有好的互動。」郭寬亮還體會到,「若沒去關心,只看結果,當然會憤怒生氣,這也是走入慈濟學習悲憫眾生,才能得到這樣的體悟。」
 
凝聚力 發光發熱傳法髓
 
受證時,郭寬亮淚流滿面,「無怨無悔走進慈濟,想受證,是能夠發揮自己一分良能,人生只有使用權,要把生命發光發熱,能在慈濟與孩子、慈濟人互動,感到很溫馨。」
 
進入慈濟,每一天都充滿感恩與歡喜,當很用心去啟發孩子,孩子會叫著:「寬亮爸」、「寬亮老師」,聽到了都感到這過程很有價值,能有一股能量散發出來,是件很快樂的事。
 
慈濟教師受證,快要二十年,他希望將失散多年的教師夥伴,藉由此次營隊活動聯絡感情,又今年剛好九二一地震二十周年,透過「莫忘那一年」的想法,能夠喚醒大家當時進入慈濟的初發心,找回慈濟魂,把為眾生的悲心、熱忱,再凝聚起來。
 
「我們會把社區經營得很好,請上人放心。」此時,郭寬亮哽咽,久久無法言語。上人以《法華經》鋪道,郭寬亮感受特別深,他說:「上人最關心弟子慧命的成長,希望弟子走在菩薩道上能將佛法弘揚;而弟子最關心上人法體的安康,弟子要珍惜法髓緣、更精進。」【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張如容 花蓮報導 2019/08/15)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