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到一 委國的一人一善

2017-10-12   | 張美齡
委內瑞拉後勤志工吳冉云(右)回到臺灣來參加人醫聯會,與巴拉圭人醫會馬爾達女士(左),相互經驗交流。(攝影者:歐明達,地點:花蓮靜思堂,日期:2017/10/03)

「每天投下零錢,就可以幫助貧窮的人。」美國志工慈濟梁明嬋輕輕的一句話,委內瑞拉志工吳冉云卻是重重地聽,從此展開她的竹筒歲月,也拉開了她一連串推展慈濟濟貧、環保及推動義診的腳步。

認識慈濟慈善 發願濟貧

1970年生於中國大陸省廣東省的吳冉云,八歲時隨家人移民委內瑞拉定居,至今已三十六年,她和先生在委內瑞拉經營一家食品超級市場。2014年吳冉云從委內瑞拉至美國休士頓探視病中的妹妹,巧遇當地慈濟志工帶來食物關懷妹妹,讓吳冉云接觸到了慈濟。

在休士頓期間,吳冉云應邀参訪靜思堂,志工梁明嬋解說證嚴上人「教富濟貧」與「濟貧教富」的慈善理念,及提到:「每天投下零錢,就可以幫助貧窮的人。」吳冉云聽了感到相當震撼,當時即領回一個竹筒。待回到委內瑞拉後,她開始上網認識慈濟,更清楚「慈濟是不分種族、宗教,身體力行幫助貧困的團體。」
委內瑞拉第一顆種子吳冉云,聽到「每天投下零錢,就可以幫助貧窮的人。」開始她的竹筒歲月,且開展一連串推展慈濟濟貧、環保及義診的腳步。(攝影者:陳正忠,地點:花蓮靜思堂,日期:2017/10/03)


隔年,吳冉云再到美國探視妹妹,巧遇德州分會舉辦歲末祝福,她和兒子一起當了一天的志工,幫忙收發、計算回收的竹筒金額;再看到慈濟歲末祝福的影片,了解慈濟在全球慈善的足跡;期間又參與食物銀行物資的發放,從此激起她開始在委內瑞拉做慈濟的心願。

推動竹筒歲月 救濟貧病

吳冉云為推展竹筒濟貧,回收鐵罐仿造竹筒,並上網印製竹筒說明,貼在自製的「竹筒」上,一開始並未被認同。之後,她想到在華人的商場上推動,可是卻無法收回;吳冉云再改變作法,將竹筒放置在自營的超市裡。

初始,在委內瑞拉沒有人認識慈濟,推動「竹筒歲月」很困難。因此,吳冉云想到,推廣「捐出微薄的錢,不會影響生計」的理念。當居民來到自營超市購買當地主食玉米粉時,即趁機向排隊的人們宣導:「每天只要丟一塊錢到竹筒,就可以救濟窮人。」漸漸地日積月累,大家越來越認識慈濟,推動竹筒有了進展,也有人表示有意願當志工。

回收了十幾個竹筒,吳冉云開始邀約當地志工探訪貧病的人,並請警察陪同與作證,取得當地人的信任。經過訪視評估後,再將需要濟助的貧病人家造冊,由警察通知他們到吳冉云經營的超市領取物資。發放當天,警察亦到場查驗領取物資人的身分,協助簽章領取,日後也有警察加入志工行列。

每到發放物資當天,吳冉云一定在現場擺放上人的法相,並運用發放等待的時間,介紹上人及慈濟。吳冉云告訴大家:「你們不必感恩我,我只是一位志工而已,要感恩上人。」每次發放前,她會再一次確認,照顧戶的家境是否改善?是否有新增需要照顧的人家。

推動慈善環保 帶出志工

一次殊勝的因緣,在2015年9月吳冉云有機會回臺灣面見上人,當她知道上人很重視環保後,一回到委內瑞拉時,也開始積極推動環保。她說:「上人怎麼說我就怎麼做,隨著上人講的話去做,就對得起師父。」

剛開始做環保時,曾經有人質疑,堂堂一位老闆娘卻在撿紙板,但吳冉云卻不在意。爾後,當有人願意跟隨她一起做慈濟時,吳冉云告訴他們:「想幫助更多人,一定要做環保;做環保不是為了賺錢,是為了保護地球。」

一開始,參與的志工總是袖手旁觀,就只有吳冉云一個人在做;但當她以身作則投入後,志工們受感動就慢慢動了起來。此後,當吳冉云要做環保時,常常邀約一些志工一起投入。如今,當地志工可以自動自發做環保,也成為了善種子,目前當地共有二十四位當地志工,一起投入於環保與慈善訪視。
慈濟的美國志工梁明嬋(中)邀約委內瑞拉志工吳冉云(右)及其先生劉炎暖(左) 一起回臺參加人醫年會。(攝影者:張美齡,地點:花蓮靜思堂,日期:2017/10/03)


長期做環保下來,吳冉云也恆持「省水、省電」的環保理念,多年來,她都沒有再添購新衣服,改變以往每週都買新衣的習慣,而把省下的錢用來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同時,吳冉云也將回收舊衣服拿來義賣,所得的金額都用於慈善的發放。

善的循環效應 開展義診

除了慈善與環保,吳冉云又在當地推展醫療義診。當訪貧時,吳冉云遇到生病的人需要就診,她即陪伴就醫。醫師很納悶:「中國人怎麼帶委內瑞拉的本地人來看病?是什麼團體?」醫師開始好奇。吳冉云藉機跟醫師說起慈濟,講上人主張在人間濟世的佛法,不論種族、國家、宗教,只要有需要就幫忙。

因此當醫師認同了慈濟助人的作為,就主動將醫藥費降半價;幾次之後,醫師看到吳冉云繼續帶窮苦的病人來就醫,也就不收醫藥費了。曾經,吳冉云將環保回收所得,濟助一位當地人裝設義肢,善的效應逐漸擴大。久而久之,當地的委內瑞拉人也會幫助自己人,目前已有三位醫師加入行善義診的行列。

吳冉云表示,因為慈濟的善行不斷在當地擴散,開始有媒體報導:「慈濟是真正幫助窮困人的團體」,正面地傳播慈濟的善行。

2017年10月3日,吳冉云再度回到臺灣來參加人醫年會,她滿心歡喜地表示,我將帶著慈濟的醫療理念回當地分享,希望找到醫師一起推動義診,成立人醫會,並繼續濟助貧病的鄉親,推動素食及落實環保救地球。【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張美齡 花蓮報導 2017/10/03)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