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代賑供熱食 解淹水苦

2015-08-28   | 王慮綿 泰佐佐 江相賢
緬甸自7月開始受到四十年來的大水災,慈濟志工在經過評估之後,決定在受災的當地進行以工代賑發放熱食,讓受災區民協助烹煮,並以每日五千緬甸幣的賑災金提供,希望可以盡早解除危機。(圖片由慈濟基金會宗教處提供)
緬甸遭遇四十年來最嚴重的水患,連續數周豪雨成災,根據官方發佈消息指出,7月底開始的水患至今已造成一百多人死亡,受災居民將近一百萬。緬甸曼德勒省有六十多個村受災,六千多戶家庭逃離家園已經一個半月,仰光慈濟志工前往距離首都以北,車程超過兩個小時的偏遠災區進行勘災,並於後續提供緊急援助。

8月18日傍晚六時,慈濟志工乘了一小時半的車程抵達位於Hmaw Bi鎮的Myaung Da Ga水災收容所,了解收容所的狀況,進而希望能夠為受災居民提供一些緊急的援助。

收容所巔峰時曾有超過二千位災民入住,可是大多數的災民已回家關心自己房子的狀況,所以當天晚上收容所只有大約不到三百位的年長者、婦女和小孩留在收容所,慈濟志工經過審慎評估過後,決定在當地採取以工代賑,由慈濟提供白米、食材、飯鍋柴火等,居民則出力烹煮,每人每日五千緬甸幣(臺幣約一百二十五元)作為代賑金。

以工代賑 前置作業困難多

「淹水的估計還需大概二至三個星期才能完全退去,之前主要靠著其它沒被水淹的村莊捐贈食物,不過因為災民所居住的村莊的水已開始逐漸減退,而現今所接收到的食物捐贈也逐漸減少,幾乎不夠使用。」收容所負責人告訴慈濟志工可能需要食物的援助。
8月20日上午參與以工代賑的居民協助慈濟志工搭設帳棚,避免熱食供應與便當發放會遭到突如其來的風雨所影響。(圖片由慈濟基金會宗教處提供)

慈濟志工在現場與負責人協商後,決定從8月20日開始,連續一星期提供每日一千份的熱食,讓到收容所用餐的受災居民可以填飽肚子。

20日上午九點,二十三位以工代賑的受災居民與志工陸續乘船抵達烹煮熱食的定點集合,熱食供應的第一步,便是在高處搭起簡易帳篷,由於物資缺乏,大家便就地取材以竹子搭建帳篷。時常有刮大風、下的不穩定天氣,以工代賑居民克服天氣變化,順利完成露天廚房也用磚頭架設爐灶,運來乾淨的飲水。

突如其來的大雨讓人措手不及,趕緊加強固定塑膠帆布,原本已經準備好的木柴也因雨潮濕,重新張羅搬運材料如燃料木材的過程中遇到種種困難。

搬運木柴的拖拉機前往碼頭的路上,輪胎陷進泥濘,負責協調的慈濟志工賴星燦趕忙調來搬運搭棚材料的大卡車,由於水開始下退,搬運所需材料的過程,船尾的風扇經常纏到稻草,影響到了搬運的時間。

發放熱食 號召更多人投入

煮好的飯菜,用餐盒分裝,分早、晚兩餐,再以船運送到受災居民的手中,20、21日兩天,緬甸慈濟志工、飄甭寺廟住持沙彌尼與村民一起分裝便當。

由於水流很急,水災過後造成的漩渦也很多,為了安全起見,慈濟志工決定拜託村長將愛心便當送到每一位受災居民的手上。

21日,村長們告知志工:「水開始減退,村民還有乾糧可以過日子,只為需要的Ah Mout Wel村準備三百五十份便當盒就好,而22日只需要提供飲用水。」目前因為災民們所居住的地方水開始減退,船支在淺水路很難行走,造成到達災民的住處交通困難,所以志工必須等到水完全退去才可以再評估接下來的援助計劃。
每天以工代賑結束後,慈濟志工以感恩心將代賑金交予受災居民,更希望能號召更多人投入。(圖片由慈濟基金會宗教處提供)

由於村內太多房屋都受淹水之苦,受災居民則協助志工將救災物資放置一所天主教教堂內,先遣志工搭兩個小時的船程抵達村里的天主教教堂,志工把握時間和大家分享慈濟緣起。

村民們在教堂前面唯一沒被水淹的高地搭起帳篷,從23日開始供應全村村民和鄰近受災的村民早、晚兩餐;慈濟志工也同時間於每日早上五點從聯絡處出發至供應餐食的地點Sout Wine Gyi 村協助村民分裝飯盒。

臨時搭的帳篷,遇到大風大雨,居民們趕緊遮蓋食物,大家同心協力希望可以讓受災居民吃到熱食,村長更號召更多的鄉親們一起來投入,藉此希望已經受災的居民可以正視自己居住環境的問題。

每天的熱食發放結束後,慈濟志工以謙卑和感恩的心將代賑金交給參與以工代賑的志工們,雖然工作上消耗非常多體力,但是大家心中的歡喜卻是無限的。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文:王慮綿、泰佐佐、江相賢 緬甸報導 2015/08/27)
Copyright © 2025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