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人醫十五 記人本初心
2017-11-27 | Yuliati、鄭麗香義診惠及鄉親 不忘初心
印尼慈濟人醫會於2002年11月10日成立,為了惠及更多需要的人,走入各地社區及醫療資源缺乏的地區服務。起初,印尼慈濟人醫會只有三十四名會員,如今十五個寒暑過去,會員人數已達八百二十三人,而今年又有一百零三人受證成為一員,其中也包含實驗室分析師、藥劑師與助理等專業人士。
透過影片,印尼慈濟人醫會的醫師、志工回顧過去十五年的足跡,期間除了參與義診、照護貧民健康,學習以慈濟人文與病患互動,在2004年南亞大海嘯、2007年雅加達水患等重大災難發生時,也不畏困難走進災區,扮演醫病醫心的重要角色。
從早期一路陪伴人醫會志工至今,印尼人醫會召集人譚祥華相信,每次相遇都是一種緣分。「十五年前,我們共同發心立願,在印尼各地落實慈濟醫療志業。如果沒有此一良緣,我們也不會依然在十五年內共同付出,感恩大家願意合和互協,落實醫療志業。」
「今天受證的會員多半是年輕人,人醫會有明亮的未來了。」慈濟印尼分會副執行長郭再源分享慈濟的醫療人文:「大醫王和白衣大士都很偉大,醫療志工亦是如此。很多志工親身戰勝病魔而重新站起來,最能了解如何陪伴、勉勵病患。」
善心人新發意 一生無量
因為不忘初心,三十九位醫護人員在典禮中演繹《無量義經》手語,藉著動作合齊,深入體會慈濟精神。如今印尼各地都曾留下人醫會的足跡,吳廣宏醫師希望透過手語演繹,鼓勵大家在義診中真正地落實感恩、尊重、愛。「我們要繼續秉持醫病、醫人、醫心的宗旨,為苦難人拔苦予樂,因為有他們,我們才有行善的機會。」
印尼慈濟人醫會走過十五個年頭,許多資深志工也分享助人的快樂。蘇瑪蘇迪(Dr. Sumarsudi)醫師雖然已經八十幾歲了,但他付出的精神不輸年輕人,至今仍然把握機會參與義診。他笑著說:「我好像上癮了,對行善上癮是可以的。」他祝福印尼人醫會日後更加發揚光大:「十五歲是青少年的年齡,人生的一切才正要開始。」
來自森特拉梅迪嘉(Sentra Medika)醫院的蘇哈曼(Suherman)醫師,在2012年加入人醫會,曾經到臺灣參訪靜思精舍、花蓮慈濟醫院。「身為醫師,職責就是為病人拔苦予樂。看到花蓮慈院醫師非常用心關懷病患,甚至有一位醫學院教授還對學生說:『活著的時候,我會用嘴巴授課,離世後,我用身體教導你們。』讓我感動不已。」
除了資深志工的分享,主辦單位還特別安排追思會,緬懷已故醫師,並邀請家屬參加,其中一位是魯奇多(Lukito)醫師的太太蕾諾(Retno)。魯奇多醫師是印尼人醫會剛成立時的成員,蕾諾一直都很支持他為苦難人服務。但人生無常,魯奇多醫師不幸在2012年因中風而亡故。
生前加入人醫會,魯奇多醫師善用醫療專長幫助更多苦難人。蕾諾表示,「魯奇多醫師選擇慈濟,是被慈濟不分你我的大愛精神所感動。現在人醫會迅速發展,我相信他的在天之靈也會很高興的!」
政府民間合作 以人為本
為了全面照顧貧民、災民,擴大服務範圍,印尼慈濟人醫會也結合印尼國軍、警察的力量,經常在各地共同舉辦義診。由於長期有良好的合作關係,國軍的醫師們也撥空參與印尼慈濟人醫會十五周年慶。
海軍醫官安蒂雅妮(Andriani)醫師看到人醫會志工用心、無私的付出,非常感動。「因為醫師是病患的希望,更應用心服務。」
印尼許多島嶼都缺乏醫療設施,政府應該大力支持人醫會及其他類似的組織,共同創造社會祥和。安蒂雅妮說:「印尼慈濟人醫會的協助,讓國軍減輕了不少負擔,我們非常期待繼續攜手合作,為苦難人,尤其是罹患白內障的國民治病。」
海軍中校阿爾弗雷德(Alfred)是蘇哈索醫療船(KRI Dr. Soeharso)的船長,9月下旬與慈濟合作舉辦巡島義診,留下了深刻難忘的回憶。「在巡島義診中,我們見證慈濟志工無私的付出、完善的計劃和充滿愛心的服務。」今天參加印尼慈濟人醫會十五周年慶,看到人醫會的成長,他相信在未來的十五年裡,人醫會一定會造福更多人群。
印尼慈濟人醫會以人為本,以病為師,永遠將病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使病患得到身心靈的治療與膚慰。十五周年,代表又往前跨出一步。每位醫護人員、志工期許自己仍要秉持初心,持續為各地病患付出。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文:Yuliati、鄭麗香 印尼報導 2017/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