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做「好人」 不怕路迢遙

2015-11-16   | 曾修宜 夏美玉
黃忠明(左三)參與慈濟訪視,好因緣覓得美嬌娘,締結美滿姻緣。(攝影者:張進和,地點:三重志業園區,日期:2015/11/14)
「你是好人,才能過得那麼好,沒有財政的壓力還可以回臺受證。」因為女兒上慈濟人文課,讓馬來西亞慈濟志工黃忠明牽起斷了十幾年的慈濟緣。能回臺灣受證,黃忠明滿足與感恩之情溢於言表,深信做慈濟就是朋友口中的「好人」,更希望太太能很快地回來受證。

十七年前,黃忠明因為參與慈濟訪視,認識案家的女兒陳燕玲,數年後陳燕玲成了黃忠明的太太。夫妻育有一雙兒女,分別是八歲和六歲,黃忠明是電工技師,太太是老師。黃忠明的學歷中學畢業,他卻因為做慈濟找到大學畢業的太太,讓他有安穩又美滿的生活。

陪女兒上課  修罵人習氣

1998 年黃忠明投入慈濟做志工,2003年原本有機會回臺灣受證,卻因為SARS事件,赴臺之旅被迫取消。後來因為結婚生子,再加上父母年事已高,忙於工作與家庭的黃忠明與慈濟漸漸疏離。黃忠明回想,自己那幾年陷入了「忙與茫」的狀態,連同事都說他變得脾氣暴躁,還會用粗話罵人。當時不論工作怎麼忙碌,錢怎麼賺都不夠用。

兩年前,六歲的女兒開始到慈濟人文學校就讀,因為必須親子一起參加,黃忠明跟女兒去上人文課,同時也當志工。第一次上課時,他工作忙到凌晨四點才回家,早上九點就去參加人文課,活動中抽到靜思語「把握當下,恆持剎那」,敲了他一記腦門,那整年的課程他都不敢缺席。

頻繁地與慈濟志工接觸之後,黃忠明漸漸拾回當年做慈濟歡喜的感覺。女兒經常提醒他當慈濟人應有的行儀,如果黃忠明生氣罵人,女兒馬上會糾正他,讓他警惕自己要先做好,才能教小孩。女兒甚至鼓勵他要培訓,要回臺受證,希望他穿上有慈濟標誌的制服。黃忠明這兩年來在慈濟人文的薰陶下,心情很好,既不生氣更不會罵人,現在假期都在做慈濟,雖然工作時間變少,賺的錢也較以往少了一點,卻非常滿足,很開心。

這次黃忠明上飛機要飛往臺灣時,好多志工都到檳城機場送機。因為他進入慈濟十幾年了,很多志工都認識他,大家都跟他說:「你終於能回家了!」讓他覺得好感動。

逃離毒品家暴  尋找希望的家

相較於黃忠明的順遂,同樣來自馬來西亞的黃梅莉,卻因前夫吸毒又家暴而遠離家鄉。一路顛簸流離,好在都有慈濟志工相伴,證嚴上人的智慧法語似乎也一路引導著她,讓她從沒放棄走慈濟這條路。
黃梅莉(左)進入慈濟後,最大的改變是不懈怠、不貪睡,決心每天晨起薰法香。(攝影者:鄭村池,地點:三重志業園區,日期:2015/11/14)


11月14日,黃梅莉來到臺灣三重志業園區參加「2015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第一天她高興地說:「今天在馬來西亞是哥哥、爸爸,及媽媽見習志工的結業禮,而女兒在馬來西亞由師姊陪伴,讓我完全無後顧之憂來到臺灣。」

因為前夫吸毒,黃梅莉痛苦萬分,當想要放棄一切時,女兒就讀的幼兒園園長知道後,便介紹慈濟志工給她認識。黃梅莉希望能夠幫助前夫遠離毒品,於是下班後夫妻一起在慈濟環保站當志工,夫妻倆也到花蓮參加實業家生活營。

有慈濟人陪伴,黃梅莉以為前夫應該痛改前非,但前夫終抵不過毒癮發作,而不如黃梅莉的預期;有天將她的頭往牆上撞。這一刻她突然驚醒,前夫是不會改了,於是趁他出去買毒品時,趕緊帶女兒離開沒有希望的家。

在前往麻坡路途中,她默默看著慈濟志工給她的《慈濟月刊》裡面上人的法照,心裡祈求著:「上人,您就指引我一條路走,等我安定了,我一定會回來做慈濟的。」在麻坡她有了棲身之所,也有慈濟志工陪伴;但因不習慣當地生活方式而轉往怡保市,雖然一路顛簸,幸好上人的法安住她的心。

在怡保三個月後,黃梅莉最疼愛的外甥因車禍往生,她趕回檳城處理善後,事後與在檳城的父母同住。此時,她深刻體會到生命的無常,了解到「把握因緣、把握當下」的意涵。

重生後 生命更有價值

從雪蘭、麻坡、怡保,最後定居檳城,黃梅莉在馬來西亞一路坎坷,幸有慈濟人陪伴。上人的智慧也一路感召著她,讓她從沒放棄走慈濟這條路,更發心要帶著父母親一起做慈濟。進入慈濟後,家裡持續觀看大愛電視臺,希望父母能與上人結一分好緣。

進入慈濟後,最大的改變是不懈怠、不貪睡,黃梅莉決心每天晨起薰法香。因為之前的家庭因素,女兒很沒有安全感,黃梅莉每天講上人說的故事給女兒聽,跟女兒說:「善的力量很大,要時時幫助人,做別人的貴人。」所以女兒在學校的人際關係很好,如今也是靜思書軒的小志工。

「自己願意承擔,是因為『上人可以付出,為什麼自己不行!』而自己只承擔一點點,師兄、師姊一直在幫助我,所以自己變得有信心,可以布施法,把上人的法傳出去,把慈濟的大愛傳出去。」黃梅莉高興地說。

做慈濟最大的收穫是自己變得有信心,日子能過得充實、踏實。了解付出無所求的快樂,讓黃梅莉特別有感受,進入慈濟生命是重生的,而且生命更有價值和意義。【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曾修宜、夏美玉 新北市三重報導 2015/11/14)
Copyright © 2025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