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善累積福業 一念助人心
2015-12-14 | 林秀女無常考驗 志工主動關懷
五十年前因婚姻不順遂而離婚,洪媽媽隻身帶著長女和長子離家出來生活。十幾年前,兒子又發生一場車禍,無法行動自如,去年(2014年)又因癲癇發作又跌了一跤,兩次腦部手術下來,兒子出入都必須靠輪椅代步,而女兒又因罹患躁鬱症,讓洪媽媽十分困擾。
這樣沒錢的苦日子,缺錢又不知該向誰借?巨大的經濟壓力下,洪媽媽卻因為感覺很羞愧,從不敢向人開口,曾經一度想不開,生起了輕生念頭,所幸終究未能成事。直到有一天慈濟志工突然到家裡拜訪,洪媽媽才有機會認識慈濟,生活的壓力終於有了諮詢和提供協助的對象。
因為沒有精力和時間照顧好兒子的生活品質,於是洪媽媽在慈濟志工的協助下,先將兒子送進了豐原的安養院,但當她想念孩子時,慈濟志工會主動詢問她:「多久沒去看孩子了,會想念他嗎?」洪媽媽其實很想念孩子,卻苦於沒交通工具。想探望又不知怎麼搭車子?她的困難志工知道了,也為她做特別的服務。
志工會安排時間載著洪媽媽到豐原看兒子,幾次關懷下來,洪媽媽的兒子對志工已不再陌生了,志工李木南還會關心地詢問洪媽媽的兒子,生活上是否能適應?其實孩子還是比較喜歡回家,但李木南為他解釋媽媽的困難,告知他現在媽媽年紀大了,無法照顧他,希望能理解媽媽的心情。媽媽有時間會來看他,在這裡能受到妥善照顧,媽媽會比較放心。
李木南的說明似乎被聽進去,當他問洪媽媽的兒子:「你有什麼話要跟媽媽說?」兒子會拉著媽媽的手說:「要媽媽把身體照顧好。」媽媽也輕輕拍著兒子肩膀,了解孩子有這份心,媽媽也感動在心裡。
走出家門 投入環保學新知
每一次與志工見面,洪媽媽都會誠懇地感恩慈濟的幫忙,但卻不知要如何回饋,她常說自己很想盡一份回饋的力量,她說:「感恩上人、感恩師兄、師姊對她的幫忙。大家都那麼有愛心。若沒有慈濟人,她將不知會怎麼樣?」志工楊密與楊月英則以緬甸貧農受慈濟人幫助,每天都將要煮的米,從中再抓兩把儲蓄幫助別人,「日行八分飽,兩分助人好」的觀念,希望她能由故事中得到啟發,小錢也能行善回饋。
聽了志工的話,洪媽媽因為知道慈濟有做環保,於是就去撿寶特瓶回家。由於平時跟鄰居就很少互動,個性一向木訥、話又少,不知要如何跟左右鄰居提起。有一次,她發現鄰居丟出兩大袋回收物,也沒回收車來收。洪媽媽心裡好高興,既然回收車沒有來,又丟在路旁就將它帶回家做分類,希望分類後再送給慈濟做回收。
正好志工也希望洪媽媽能走出來,不要老待在家裡,就載洪媽媽到慈濟環保站做環保。參與回收分類讓洪媽學到很多,做得很高興。為了學習做環保,洪媽媽膽子開始也變大了,終於突破自己主動跟鄰居說:「你們如果有寶特瓶,可以給我嗎?」
沒想到鄰居聽了很高興地說:「好呀!」馬上就從家裡拿來好十幾支寶特瓶到洪媽媽家,讓她非常高興。
感恩之心 行善累積福報
其實小時候,洪媽媽的母親就常教她們要惜福、要惜五穀,沒有惜福以後會沒得吃,所以打從年輕開始賺錢,洪媽媽就常會利用劃撥帳號,主動捐款幫助別人。但現在沒錢,想做都有困難,不過處於沒錢的狀態下,洪媽媽更學會省吃儉用,懂得惜福愛物觀念。
每回志工來探洪媽媽發都會用愛鼓勵,鼓勵她多看大愛臺,多聽證嚴上人的法。面對業,要歡喜受而且要善解。在慈濟志工的引導下,洪媽媽了解因緣果報,不只願意歡喜承受,更發願要成為手心向下付出的人。
歲末見證分享時,洪媽媽發願要加入慈濟會員,「希望能盡一份力量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洪媽媽的發心得到眾人如雷的掌聲,期許她只要有心,從一念小善中累積植福,將來才能更有福。【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林秀女 臺中市清水區報導 2015/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