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簡約 只要決心與智慧

2016-03-18   | 大愛新聞
一瓢半的水,能洗澡,在張垣濱做實驗的比較下,一分半鐘時間,竟比用蓮蓬頭洗澡,省了多達十瓢水。(畫面擷取自大愛臺)
近年臺灣經濟穩定成長,在生活變好中,人們的物欲、口欲也隨之增加,吃到飽餐廳十分盛行,但這風氣造成需多浪費;同時,全球碳排放持續增加,地球暖化嚴重,因此慈濟基金會推行,生活回歸「清平簡約」,更在2010年推出省水、省電、素食、自備餐具、改變交通方式,「一日五善」的觀念。

智慧與決心 數據會說話

一日五善並不困難,只要一點智慧、一點決心,能為全球暖化帶來一些貢獻,讓生活更環保。透過實際的減碳數據跟做法,提醒民眾,減碳可以從每天的一個小動作做起,希望人人落實減碳生活,把「愛護地球」的口號化成行動。

使用水瓢洗澡的慈濟志工張垣濱說:「蓮蓬頭洗澡並沒有比較節省,用水瓢更省水,而蓮蓬頭一灑都是水,我這樣就沒用多少水,差不多一瓢半。」

一瓢半的水,能洗澡,在張垣濱做實驗的比較下,就知道能省多少水。對照組是用蓮蓬頭洗戰鬥澡,放水到容器,時間一分半鐘,張垣濱說:「現在來看看這容器裡有幾瓢水?」從裝滿水的容器,開始一瓢、兩瓢……共搖出十一瓢半的水。

兩者一比,用水瓢洗澡,竟省了多達十瓢水;另外,澆植物的水,要如何不浪費,他同樣以實驗驗證。

「同樣的時間(二十二秒),兩者一比,水管可澆濕一塊草皮,澆花器卻只能澆一半,訣竅在食指得全程掌控水管噴口,澆完花手都酸了。」

張垣濱也收集洗手水澆花,張垣濱說:「不能偷懶,省水不能偷懶,該用則用,該省則省,該省一滴都不漏,該用一滴都不少,這才是真正節能省碳。」 張垣濱鼓勵說:「不能偷懶,省水不能偷懶,該用則用,該省則省,該省一滴都不漏,該用一滴都不少,這才是真正節能省碳。」 

想省就得每個細節都用心,六十五歲的張垣濱,力行節能生活,並在「高雄市全民省電節水競賽──市民省水組」中得獎,退休後擔任高雄靜思堂環保站幹事,帶領環保志工一水多用,把省發揮到極致,清平簡約的生活,即便外食,也自備餐具。
在省水方面,還可收集洗手水澆花,一日五善並不困難,只要一點智慧、一點決心。(畫面擷取自大愛臺)


到自助餐店張垣濱攜帶環保餐具,讓自助餐店員郭襄樺說:「會有親切感,就是鄰居都互相照顧。」清平簡約張垣濱正是落實在生活中。

全民齊推動 不要怕麻煩

2010年慈濟基金會提出一日五善,省水、省電、素食、自備餐具,還要改變交通方式,原因無他,因為地球正在升溫。 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王寶貫:「臺灣的二氧化碳總排放量,跟我們的經濟成長率是掛勾的,現在大概二億四千多萬噸左右。」

經濟飛躍,吃到飽餐廳也開始盛行,過度飲食、浪費資源,讓地球一年比一年熱,要全面減碳,除了政府策略,每個人都不能置身事外。

「很多人認為一個人去減碳,好像起不了什麼作用,其實不是這樣;一個人想要減碳,另外一個人也想要減碳,大家都覺得想要減碳,逐漸變成全民共識,將來政府政策就非得要往這方面去推動不可。」王寶貫語重心長說著。

想把口號化成全民運動,要先突破大眾怕麻煩的心理障礙,就從簡化數字開始。慈濟基金會秘書處專員簡東源:「若要減到2020年時,才能夠達到國際標準,所以估算起來,平均每一天大概要減一點五三公斤。」慈濟基金會取一點五三公斤的諧音,推行「一日五善」。

志工街頭巷尾齊推動,提供減碳換算表可參考,就如張垣濱,他三餐素食、不用便當盒、不騎機車、省水,但省電的減碳幅度最大,這樣每天可減碳四點四公斤,遠遠多於一點五三公斤。

生活中實踐節能減碳的志工,還有住在臺南的王貴南。王貴南示範洗蔬果,將蔬果放入水盆內洗,洗完蔬果後,盆內的水還可以用來洗碗。

家庭用水,最多可一水五用,水資源點滴不浪費,生活回歸清平簡約,王貴南從自家為點,將節能生活往四周推動,鄰居紛紛響應,愛護地球不能只是口號,人人身體力行,才能留給下一代,更美好的環境。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