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挽袖 自拍助宣導

2016-07-05   | 郭惠菁 白雪蘭
長相溫文儒雅的吳俊昌,是個二十七歲的年輕醫生,愛心不落人後,挽袖參加驗血建檔。(攝影者:陳德潤 地點:臺北市士林區士林國小 日期:2016/06/26)
「我的職業是一名醫師,所以在醫院有看到很多血癌的病人經過藥物治療之後,沒有很好的療效,因此需要移植。希望可以多一個機會來幫助病人。」吳俊昌醫師親身見聞病人的需求,除了用醫療專業幫助病患之外,也參加驗血活動,為病人多一分希望。

6月26日上午,士林地區慈濟志工在士林國小舉辦「2016造血幹細胞捐贈驗血活動」。有熱情的年輕人在家人的認同和支持,互相邀約偕同挽起衣袖;也有因家人罹患血液疾病,更能感同身受來響應。這天,完成抽血建檔九十八支,期盼讓更多生命有機會延續。

醫生挽袖添生機 還要號召更多人

現年二十七歲,長相斯文儒雅的吳俊昌是位醫師。因親戚曾罹患白血病,幸得以與親屬配對成功而痊癒;他自己也在醫院看過多起血癌患者,只靠藥物治療而沒有很好療效,因此需要移植。

「我實際看過整個流程,其實在捐贈的過程中都沒有什麼不舒服,又可以多一個機會來幫助病人。」在網路上得知這場驗血活動,吳醫師馬上行動,且經過志工說明,更瞭解周邊血幹細胞捐贈是「救人一命,無損己身」。

就在抽血時,吳醫師單用右手拿手機拍照,雖然不便仍賣力地按下快門;經志工詢問後,才得知他想將照片上傳到臉書,希望利用網路無遠弗屆的力量,號召更多年輕人出來,一起熱血響應捐贈驗血。

愛心潮流 年輕人當仁不讓

同樣也是年輕人,十二位髮型顯得時髦的年輕人聯袂走了進來,在會場引起了注目,原來他們是臺北市東區知名髮廊員工。經理鍾予葳表示,在公司的會議裡,時常討論地球暖化,國際災難等時事,同事們都非常有愛心。「我們公司用APP群組聯絡訊息,同事林崇立跟大家說抽10 cc 的驗血活動,就可以有機會幫助血癌的病人,所以大家就響應他的這個活動。」

士林地區慈濟志工在士林國小舉辦「2016造血幹細胞捐贈驗血活動」,共完成抽血建檔九十八支。(攝影者:蔡瑞聰 地點:臺北市士林區士林國小 日期:2016/06/26)
有著時下年輕人新潮裝扮的,還有甫滿十八歲、臺日混血兒的青流克明。頭頂綁著一束挑染髮型的他,因慈濟志工的街頭宣導,讓他和媽媽了解驗血的意義,更令在日本從未聽過相關訊息的母子倆深受感動;但因媽媽已超過四十五歲的驗血年齡限制,所以鼓勵他來參加驗血。同時,他也認為救人是善事,應該要當仁不讓!

隨著民眾陸續到來,志工更顯得忙碌。解說區,志工不厭其煩,詳盡解說,化解民眾疑慮。鄭淳元的嬸嬸洪芬芬是慈濟志工,多年來嬸嬸邀約他參與驗血都沒答應,今年終於來參加了。他說:「以前以為是從龍骨抽髓,覺得有危險性,今天來了解以後,知道原來是從手抽周邊血,就像捐血一樣,所以不會害怕。」

捐髓者勤分享 影響親朋

填表區,則有身穿印上捐髓者藍色背心的志工,協助核對資料及建檔;其中,平時喜歡捐血助人的陳南宏,於2012年參加驗血活動,並在2014年配對成功。家人對他的捐贈完全支持,父親還全程陪伴他到大林慈濟醫院,完成造血幹細胞捐贈。

「這沒什麼啦,我只想到就是能幫助人!」陳南宏靦腆地笑著說。

志工陳南宏(左坐者)平時喜歡捐血助人,在2014年配對成功,並得到家人的支持,完成造血幹細胞捐贈。(攝影者:陳德潤 地點:臺北市士林區士林國小 日期:2016/06/26)
他只是簡單的心念,想要救人,不求任何回報。因此,陳南宏常在工作之餘,或藉由臉書分享,或透過LINE發布驗血活動訊息,目前已知有八位受到他的影響而參加驗血。他希望患有白血病的人,經由資料庫配對,能完成幹細胞捐贈,健健康康活下去,「這就是大愛的精神!」

與陳南宏任職同一公司的余明鍵,就是在他的耳濡目染之下,也興起加入救人行列的念頭。今年5月他因出國而錯過了松山區的驗血活動,當懊惱不已時,又聽到士林區也有驗血活動,馬上邀約弟弟余書丞同行。

這天,兩兄弟聯袂參加驗血,更高興父母一起前來了解,一家人從新莊到士林來完成心願。余媽媽對於兒子的舉動非常認同,她看著兒子說:「我也是大愛臺的忠實觀眾,知道慈濟是善的團體,做的是救人的事;所以,我贊成還陪孩子來驗血。」

妻子受實惠 賣菜夫來回饋


十一點多了,在士林市場賣菜的曾金燦,匆匆趕來驗血會場,他緊抿的雙唇,讓剛毅木訥的臉龐顯露了緊張神色,因為擔心錯過了時間。

原來曾金燦的大陸籍配偶患有再生不良性貧血,在2014年發病;幸運地,隔年透過慈濟骨髓資料庫找到配對,並移植成功。他感念慈濟骨髓關懷小組成員一路相伴,讓家庭得以圓滿。這天,他以回饋的感恩心來參加驗血,讓愛延續。

隨著許許多多人挽起袖子,慈濟骨膸資料庫不斷有新血輪加入,期望這一份份的愛讓血癌病患增添延續生命的機會,使生命得以因髓緣之愛而圓滿。【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郭惠菁、白雪蘭 臺北市報導 2016/06/26)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