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潑課程談宗門 貼近生活
2016-10-22 | 李美儒 呂孟鈴 張美智 藍明姮此次報名的學員分別有十八位精舍師父、四大志業體同仁報名六百零五位,有二百三十八位工作人員及演繹人員兩百零七位,共計一千零六十八位齊精進。
開營迎接 未來五十
「靜思法脈」是內修清淨心,「慈濟宗門」是外行菩薩道,其思想主軸來自《無量義經》。開營典禮上,德宣師父勉勵:「在未來慈濟史上,2016年應該是被記錄的一年,因為慈悲的上人,帶著慈濟世界的第子,從出家眾到在家眾,從竹筒歲月開始,一直到現在四大志業八大法印,整整走過了多采多姿的五十年。」
感恩四大志業同仁默默付出,此次營隊靜思精舍師父也有二十多位師父來參與,德宣師父期勉在下一個五十年,大家攜手同心,走出一條更寬更深更遠的慈濟大道,「大家在慈濟道上有這分殊勝的因緣,這一份的付出耕耘,種了這一份因,期待靜思人文跟慈濟人文能成為大家生生世世的優質基因。」
感動行善 見證大愛
「善行」課程中,詩人作家許悔之先生主持、林嘉俐師姊和土耳其慈濟志工胡光中、周如意師姊分享他們的行善之路。
身為演藝人員,很少人不追求名利,但對金鐘獎最佳女配角的林嘉俐來說,卻可以用最單純的心來從事公益。「我的父母親都是聽障人士,用父母親所給予的健康身體回饋社會,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即使自己不是當紅偶像,卻一樣可以發揮力量,成為守護他人心靈的園丁。」
還可以為這個社會多做點什麼?林嘉俐說她一直以來,以為會被束縛綑綁,但實際上是一直在學習,無時無刻不在學習,如她到醫院陪伴八仙塵爆傷者彭文郁,看到學護理的彭文郁,發願要讓受傷的雙手,在手術室給患者力量和陪伴,翻轉手心給更多人安定的力量。
土耳其慈濟志工胡光中及周如意伉儷,談起他們十七年前與慈濟接觸,慈濟人「感恩、尊重、愛與惜福、布施的精神,讓身為穆斯林的胡光中印象非常深刻。
近幾年敘利亞難民成為國際間重要的課題,胡光中與周如意也為孩童多方奔走,興辦難民學校。「這些小孩長大,三十年後,有能力時或許會去幫助人,因為記得曾經有一群穿著藍天白雲衣服的人對他們的幫助。」但實際上,不需要等到三十年,這群小朋友在今年的臺南地震、臺東風災,以竹筒歲月精神來募愛,回饋曾幫助他們的臺灣人。
學員林武霆任職臺北慈濟醫院教學部,與林嘉俐有類似生活背景,為了生活工作必須離鄉背井,無論是父母的家,或是自己在異鄉工作買的房子,林武霆都稱作是自己的家,雖然有了安定的生活和家人的愛,但是心卻不知為何,仍是無法安住,漂泊不定,回過頭來發現是一場空;但是踏入志業體後,找到了心的方向,讓心安住的方法。「當有些人需要幫助,但是不知道能幫助他的人在哪裡?胡光中師兄他們適時的提供幫助受助者,以感恩、尊重、愛,跨越宗教、種族的藩籬而融合,非常令我感動。」
談天說地 地球永續
傍晚的「談天說地」課程,氣象專家彭啟明來「談天」,稻香休閒農場的大地農夫陳瑤騰則「說地」,課程以對談方式進行,從人人能體會的「菜價」談到大環境的改變。
氣象博士彭啟明笑問農場主人陳瑤騰,「前段時間颱風來時菜價大受影響,目前青江菜、白菜飆漲到每臺斤一百一十元,平常時是三把五十元,這種價格是炒作的嗎?這該怎麼辦?」陳瑤騰說:「擔心價格太高,也可以自己種菜。其實種菜很簡單,在都市裡可以用盆栽,只要用對方法,有陽光有水,盆栽離地面有一定空間,就不會淹水,很快就可以收成,就不會受到市場的控制了。」
有機的農作物不使用農藥,所生產的有機農產品會比較貴,陳瑤騰繼續分享,一般而言貴一倍算是合理,臺灣的蔬菜農藥殘留比例高,長期使用農藥的結果,影響蜜蜂生育能力,未來可能變成蒼蠅取代蜜蜂去沾花,扮演植物授粉媒介,萬物在生態系中各司其職,需要讓大地回歸自然機制,像志工們回到精舍,所吃的菜是師父們所種的菜,不灑農藥不施化肥,看到菜上的蟲也都是撥開,友善大地是與大地共生息,還地給大自然,對植物的傷害最小,有蟲的菜不一定是有機,但它卻是友善的地種出來的。
友善大地是從一顆種子掉下來開始,陳瑤騰接著分享:「大自然也會自己種樹,只要人類不去動它,那個環境會長出適合自己的物種,若是人為種植,有可能是外來種,會變成另一種強勢物種產生威脅,只要還地予大自然,大地會長出自己所屬的生態。」
氣象博士彭啟明說,今年颱風數量其實並沒有比以往多,只是比較晚來,日本今年共七個,菲律賓有三個。氣候的變遷,讓大地的溫度升高,地球已連續十六個月破紀錄新高,都已經不是新聞,預估西元2100年時,地表升溫將達攝氏2℃的臨界點。
「蔬食是對改善環境的一個有效的方法。」彭啟明語重心長地接續分享,在吃肉的排行榜中,臺灣每人每年肉類可消耗量六十公斤是全亞洲吃肉第一高的地方;全球牲畜飼養量越來越高,經濟發展越高的國家,食肉量越高,大部份的糧食都提供給動物吃,會讓糧食的供需很緊張,所以上人提醒大家要蔬食。
「你會選擇蔬食嗎?」最後彭啟明對臺下的學員做了調查,用手機掃描QRCode問卷,學員回饋的統計中有百分之六十會吃素,偶爾吃有百分之二十五,其餘是常常請假的就是每天都要吃肉,也有人認為在慈濟的的場合才會吃素。「今天的方法都是群眾智慧,也是提供大家吃素的一些方法。」彭博士再次鼓勵大家多多素食,健康、環保又能愛地球。
維那悅眾 學習承擔
天色轉暗,到了「藥石」時間,大家虔誠念佛入齋堂,一起享用香積飯,教育志業基金會執行長蔡炳坤擔任「維那」、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擔任「悅眾」。經過德宣師父指導,首次承擔維那的蔡炳坤分享,「這是一件很榮幸的事情,能夠來跟隨師父學習,才知道法器引磬要怎麼樣敲才會讓聲音更好,另外起音也要起得得好,這都是不容易的事情,要多多練習。」
首次參加法脈宗門研習,蔡炳坤執行長來到慈濟志業之前,曾擔任文化部政務次長、臺中縣文化局副局長、臺中一中校長、臺北市立建國中學校長,對於慈濟志業體系和過去的工作,他感覺是截然不同的,這一次兩天三夜的研習,他表示將會用心扮演好自己角色:「我覺得慈濟要去接近他,一般人可能都是聽到、看到,未必能夠深入,要深入之後才能了解到整個慈濟,從慈善、醫療、教育到人文,可以說是人間佛教的典範,是為眾生付出的工作。就像我來到慈濟之後,更進一步的了解,大家應該一起來為地球、為這個世界來做一些事情,所以我自己用很歡喜的心情來參與。」
善用時間練習,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手上拿著木魚,隨著節奏,配合蔡炳坤執行長的引磬聲,林院長緊張地說,平常用餐時是跟著大家隨著腳步進餐廳,心情上很輕鬆,這一次要自已敲木魚,而且是第一次持法器,心裡很有壓力。「剛開始練習時還滿頭汗,有時忘東忘西,不像手術刀已經拿了二、三十年,就像吃飯一樣自然,還好有德宣師父,看到我們這麼生疏,耐心教導,配合幾次後就慢慢順暢了,希望今晚和明早都能很順暢,引領大家用虔誠的心、感恩的心來圓滿這次的營隊。」
跑站體驗 儲蓄幸福
精采豐富課程,來到地球永續的最後一堂。課程中,分別藉由四大志業之「地球幸福站」、「教育幸福站」、「人文幸福站」、「慈善幸福站」等四站分站活動,各自發揮創意,以遊戲、戲劇、有獎徵答設計活動內容,參加的學員大都認為這是一堂有趣又很實用的課程,每位都認真地投入。
透過分站,學員踴躍的參與有獎徵答,熱絡的氣氛瀰漫著整個現場,推選最具創意的分站,第四十七組的團隊用表決的方式,以「人文」的有獎徵答和舊衣製作環保袋的課程,得到認同。
任職慈濟基金會的學員廖怡敏分享:「面對塑膠袋造成海洋的危機,減塑是刻不容緩的行動,這個課程有趣又實用,將不穿的圓領衣服簡單製作,發揮創意就是獨一無二的環保袋,可以取代了塑膠袋。」
參與職志合一法脈宗門研習同仁營超過十年的基金會同仁陳進清分享,法脈宗門同仁營辦幾次他就會參加幾次,「在工作的同時也能吸收到法的精髓,是我十年來最大的收穫。」每一年都可以參加,陳進清覺得很幸福,尤其在忙碌的工作中,沒有時間沉澱心靈,有法脈宗門營隊課程,讓他有沉澱心靈的機會,並透過與志工互動的過程中,他學習到不同的觀念,也激盪出心靈成長的火花。
研習中人人相互學習,不僅臺上分享的是講師,臺下的、身邊的每一位都可以是自己的善知識。今日從開營到最後一堂,課程豐富緊密,尤其在身心寬暢和藥石時間,也都安排《藥師如來十二大願》經藏演繹走位排練,不僅讓學員們收穫滿滿,透過佛法經典讓人人沉澱心靈。
(文:李美儒、呂孟鈴、張美智、藍明姮 花蓮靜思堂報導 2016/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