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戲碼 傳達真實的人生

2016-12-06   | 張逢德
來自大愛臺的講師林宗明以如何抓住主角故事的核心精神與價值?緊扣住觀眾與故事人物的情感連結、情緒起伏,與學員分享。(攝影者:張秋燕,地點:臺北東區會所,日期:2016/12/04)
「生命就像蠟蠋一樣,當燃燒以後,滴下第一蠟珠到最後一滴,生又何嘗生,死又何嘗死。」搭配著動人的旁白,影片裡蠟珠滴落宛如替人垂淚,道盡了張菊梅的女兒為大愛捐贈遺體;雖二十六歲短暫生命,卻以遺愛照亮人間。

每年年底在慈濟各道場舉辦的歲末祝福感恩會上,各區人文真善美志工都精心策畫製作各區的人品典範影片。今年(2016年)北一區人文真善美總共製作了五十三支影片,在歲末祝福即將到來之前,藉影展讓人文真善美志工互相觀摩。今年歲末影展在臺北東區聯絡處舉辦,12月4日影展當天,大家共觀賞了十二支影片,由學員分享觀摩心得,互相切磋。

建立製作概念 提升創作品質

主辦這次影展的影視專題組志工黃鳳框表示:「感恩在九月開始,大愛臺的編導們,分別在企劃編製,拍攝技巧,剪接邏輯等…… 接連讓學員們建立整體影片製作的概念,大大提升創作能力與品質。」

影展首先播放影片,然後請學員上臺分享觀賞心得,再邀請來自大愛臺的講師林宗明與范姜婷,分別就參展影片與各區團隊分享互動。兩位講師也就影片如何抓住主角故事的核心精神與價值,緊扣住觀眾與故事人物的情感連結、情緒起伏與學員分享。

志工黃鳳框(左)感恩大愛臺的編導們,長期教導企劃編製,拍攝技巧,剪接邏輯等基礎概念,大大提昇志工創作能力與品質。(攝影者:張秋燕,地點:臺北東區會所,日期:2016/12/04)
汐止區人文真善美志工徐啟衡分享,影片裏,張菊梅因為女兒大愛無畏地捐贈遺體,如蠟蠋照亮人間,一度悲傷不已。經請教德慈師父後,知道要放下心中不必要的罣礙,讓女兒能往生善地,漸漸揮別了親人離去的不捨,一路精進;從做當中體現生命轉換出的新能量,這樣的成長過程,很能讓觀眾產生共鳴。

另一支影片的主角阮清快是越南的新住民,對靜思語體會很多,知道「知足有福,不知足沒福。」她以前對物質很有貪念,讓自己很辛苦;現在衣服不再需要那麼多,有時間就去慈濟上課,去關懷朋友。阮清快發現在臺灣的越南新住民,有很多人也是像她以前一樣,她常常對同樣來自越南的新住民分享自己如何轉苦為樂。

「阮清快的人生苦味,很能感染觀眾,但她如何由苦轉悲念,好像沒能清楚交待!」剛加入人文真善美團隊擔任文字的吳珉珠表示,文字是現場見證生命的故事,覺得這課程很好,能讓她知道如何更精準地抓住情感的聚焦點。採訪後的企編、拍攝,像是導演一樣,要引導受訪者解開他們情感的結。

對於吳珉珠所見,講師林宗明亦頗為認同。林宗明表示,情境的轉變是應有因果連繫,有循序漸進的程序,不能跳躍過快或忽略重要的環節。

感人生命樂曲 激盪每人心中

學員蕭月惠在人文真善美團隊中,從事錄影十餘年,與剪輯志工在採訪錄影後,坐下來討論鏡頭取捨、情節的安排等……她表示,聽講師的建議與分析後,收獲很多。蕭月惠覺得要多參與、多學習,哪怕每次只吸收一點點,但每次都進步一點點,累積下來就很多。

剛加入真善團隊擔任文字的吳珉珠(右)從影片的互相切磋,能讓她體會到如何更精準抓住情感的聚焦點。(攝影者:張秋燕,地點:臺北東區會所,日期:2016/12/04)
「以往從文字企編後,似乎看見影片的雛形美景,但往往拍攝出來的效果,卻迥然不同。然而這次大部份的團隊,卻能結合創意與故事的感動畫面,誠屬不易。」講師范姜婷結語時,給各團隊很大的激勵作用。

可歌可泣的生命劇場,在大家專注的表情中,不斷緊密登場。李羅貴雲因先生罹癌往生,而轉為將中風的周政當作親人一樣,為他洗澡、洗臉、刷牙;戴光輝體現親情可貴,行善行孝的刻不容緩……

說不完的人生由悲轉智,由苦而樂,感人肺腑的生命樂曲,一波波愛的迴響如漣漪般不斷擴散,不停地激盪在場每個人的心中。每一則生命故事,在人文真善美志工投入時間與生命中呈現出來,為慈濟世界述說美善的人間。【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張逢德 臺北報導 2016/12/04)

延伸閱讀:

    Copyright © 2025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