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暗角 陪伴多年現曙光
2017-04-25 | 沈能情為了讓訪視工作走向更精緻化及專業化,基隆訪視志工也規劃「小組活動、經驗共享」,希望透過彼此的分享,進而一起教學相長。即將年屆八十歲、白髮蒼蒼的志工簡月娥是這次活動的發起人,簡月娥感恩的告訴大家:「慈善是慈濟的根,訪視工作不能停頓。訪視讓大家見苦知福,期許更多人投入,共同成就,傳承接棒,是我最大的心願。」
體悟佛法 自造福田
訪視車輛沿著大馬路行駛,首先來到臥床近三十年的唐唐(化名)家中。一進到家中,志工許美玉拎著自製手工饅頭,交給唐唐九十三歲的媽媽,而唐唐也躺在床上,面帶笑容地迎接志工,並不時用蜷曲的雙手,招呼大家找位置坐。
看到開朗的唐唐,很難想像他已經臥床將近三十年,對於過往他侃侃而談地表示,1989年的一場工作意外,他從三層樓的高度摔下,造成頸椎受傷,下半身癱瘓,當時醒來第一個念頭是「我不想拖累媽媽。」
雖然個性樂觀,但正值二十多歲就必須終生臥床,讓唐唐曾經有不好的想法。所幸當時遇到一位佛門弟子,帶著他皈依佛門,讓他對佛教「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的因緣觀有很深的體悟,當時他體悟到既然業報難逃,那就只好勇敢的面對。
於是他收拾悲傷的心情,到處收集脊髓損傷輔具的資料,又借助自己機械方面的專業,設計升降機,希望透過輔具,讓自己有一天能再站起來,不要讓媽媽擔心。同時唐唐也和有著相同遭遇的朋友,一起成立「基隆市脊髓損傷協會」,固定辦宣導活動及培訓技能課程,同時現身說法,嘉惠脊髓損傷患者,重新找到生命的春天。
用愛關懷 行善行孝
唐唐說:「信佛後心靈層次提升,比較想幫助別人,讓同病症者,路比較好走。」雖然剛發生意外時,時常會鬧脾氣,甚至也一再趕走外傭,讓家人非常困擾。但是慈濟志工的到訪關懷,分別傾聽唐唐與家人的訴苦,甚至偶爾在沒有外傭的時候,還主動協助唐唐媽媽做家務事。
面對唐唐的壞脾氣,訪視團隊更是不斷的開導,告訴唐唐:「您真的很有福氣,年紀那麼大,媽媽還無時無刻照顧您,您要感恩啊!」同時也分享證嚴上人的靜思語,鼓勵他收看大愛電視臺。在善的潛移默化過程中,有一天唐唐突然告訴訪視團隊說:「上人說『心開運通福就來』,我要漸漸改善暴躁的脾氣。同時為善不落人後,我也要成為慈濟的會員。」
對於兒子的改變,讓唐唐媽媽開心地說:「他很顧我,都叫我先吃飯,吃營養品。」母子相依為命三十載,關懷之情從彼此的眼神表露無遺。現在的他對於媽媽的養育照顧之恩,除了銘記在心,也會不時買營養品給媽媽,甚至在媽媽不舒服時,也會騎著改裝的摩托車,載她去看醫生。
現在的唐唐最大的希望是媽媽能健健康康,以後有機會他還想繼續去念書。同時面對陪伴自己二十多年的志工們,唐唐不時雙手合十道感恩,他說:「謝謝師姊平常的關照,師姊常破費買東西給我們,謝謝。」
瘖啞孝子 開啟心門
同樣因為愛的接力,改變人生的還有照顧戶賴先生。賴先生是位瘖啞人士,從小被媽媽遺棄,由養父母撫養長大,個性乖巧,深得養父母的疼愛。養母過世後,養父因病退休,讓他毅然而然辭掉工作,無怨無悔照顧養父十餘年。
長期陪伴的志工簡月娥說:「他真的是一位孝子。」可惜在照顧養父期間,他雖然曾經有過一段婚姻,但因外籍太太心性不定,加上他的隱疾,最後仍以離婚收場,只留下一個孩子跟著賴先生。然而十餘年過去,隨著養父的退休金開始殆盡,賴先生也開始封閉自己,並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生活。
志工簡月娥回憶第一次見到賴先生時,為了取得他的信任,訪視團隊時常在傍晚,趁著他買便當外出的時候,在巷口等他,透過紙筆與他閒聊,久而久之彼此之間取得互信,才讓賴先生願意開門讓團隊進入。
尤其為了解開賴先生的封閉,志工也開始帶他去做環保,連續做了二個多月,環保志工都稱讚他非常認真。但也是在某天訪視中,志工黃文華在賴先生門口看到臺電要派員剪電的通知,大家這才意識到賴先生家中的經濟狀況。
經過訪視團隊的了解,雖然賴先生每月領有殘障補助,在徵求賴先生的同意,打開他的存摺,才發現存款裡僅剩五塊錢,這讓大家不剩唏噓。原來賴先生的補助不但要養育兒子,還要照顧養父,雖然每天僅以白飯度日,但還是連電費都無力繳納。
愛的接力 翻轉幸福
於是為了維持賴先生一家的基本生活,慈濟基金會每月提供經濟援助,同時為了讓他自食其力,志工高麗紅更帶著他到社區志工家中的代工廠工作。而這家工廠的同事們大多也是身心障礙人士,雖然動作較慢,但彼此互相學習、鼓勵,加上慈濟志工的用心陪伴,賴先生終於在這裡找到歸屬感,每天一定堅持要把工作做完,環境也整理完畢才願意回家。
面對透過自己能夠自食其力,賴先生目前的生活雖然仍不寬裕,但滿滿的愛,讓他每天用感恩心過日子。賴先生用簡單且不清楚的語音字彙,開心地說:「以前很痛苦,現在比較快樂。」陪伴賴先生的志工簡月娥說:「賴先生進步很多,以前不喜歡說話,封閉自我,現在將心門打開,會念佛經,會笑、會開口說話,他的改變是給我們最好的禮物。」
而生命的勇者不再於名利地位高低,而在如何發揮其生命的光和熱。而慈濟志工愛的接力,讓隱身在陋巷暗室的人,有機會迎向陽光,發揮生命良能。【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沈能情 基隆報導 2017/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