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壓用力踩 環保復健好

2017-06-20   | 吳淑育、廖月鳳
劉正和每天穿梭在街道上,有時二隻手各擰著四大袋的回收塑膠袋,「整條街只夠我一個走路。」不認識他的人,看不出他是一位帕金森氏症患者。(攝影者:何素珍,地點:宜蘭南館市場,日期:2017/06/17)
「以前吃藥都沒有效,現在做環保好很多了。」劉正和就住在一間市場旁邊,為了回收市場裡的塑膠袋給慈濟,常常用手大力壓擠、用腳踩扁,慢慢感覺身體不再抖得厲害,讓人看不出他罹患帕金森氏症已二十多年了。


環保復健 身體漸漸好轉

2017年6月17日,證嚴上人全省行腳第一天來到宜蘭羅東聯絡處,令無法朝夕侍奉的想師弟子無不欣喜迎接;當上人聽到年長的環保志工分享做環保的心得,讓上人也感到真歡喜。

劉正和分享他患有帕金森氏症已二十多年了,長期以來都有正常用藥,但情況並未好轉。直到因他住在市場附近就近做資源回收,主動幫忙市場回收塑膠袋給慈濟,他說:「為了要將塑膠袋縮小體積裝得更多,必須常常用手大力壓擠、用腳踩扁,慢慢感覺身體抖動的現象緩和許多了。」

為了做環保,劉正和每天穿梭在街道上,有時二隻手各擰著四大袋的回收塑膠袋,全身被八大袋塑膠袋環繞著,「整條街只夠我一個人走路。」因為心情影響病情,劉正和將做環保當復健,身體狀況漸漸好轉。

一星期三次的塑膠袋回收分類整理,除定點外,宜蘭慈濟志工也會到店家回收塑膠袋,與鄰里建立友好的互動。(攝影者:陳敬福,地點:宜蘭南館市場,日期:2017/06/17)


拯救臺灣 與塑膠袋奮戰

曾有人請示上人:「塑膠袋回收費力又賣不到什麼錢,一定要做嗎?」上人殷殷叮嚀,沒錢也要做。這一句話,讓人人口中的阿標師兄(許清標)一頭栽進了回收塑膠袋的超級大任務,他的太太高雅娟在臺上說起了,塑膠袋回收如何成為夫妻共同的樂趣?

高雅娟聲音高亢地說著:「阿標師兄回到家說的不是環保就是塑膠袋,做太太的怎麼受得了!」一天到晚看不到先生人影的高雅娟於是興起了「既然整天看不到人,不如跟他一起培養共同的興趣,還要去看看他到底都在做什麼?」

未料一腳踏進後,高雅娟與塑膠袋奮戰的動力不輸「阿標師兄」,高雅娟激動地表示:「真正做了才知道可怕,一個十坪的地方差不多二天就塞滿了,臺灣真的要減塑!」

「現在每天繞著塑膠袋跑,很忙但很快樂,享受付出無所求的那分法喜和自在。」高雅娟每天奔走於商家間,一袋一袋、一家一家的去回收。而在志工許清標的號召之下,宜蘭區志工全力於2016年10月起積極回收塑膠袋,至今回收量已超過一萬多公斤(十噸以上),為地球環保盡一分很大的力量。

社區關懷 老人走出家門

另外上人與弟子的溫馨座談中,志工以「社區關懷據點」的開辦成果向上人分享。宜蘭區的「社區關懷據點」以頭城鎮港口里做為與社區合作的首站,鼓勵長者走出家門,於每星期五由志工陪伴,一起歡樂與學習,讓老人的生活不孤單。

社區關懷據點的課程中,志工帶動《呷菜上介讚》健康操,除了炒熱帶來歡樂氣氛。(攝影者:賴振豐,地點:宜蘭縣,日期:2017/06/17)


志工開辦的「社區關懷據點」,獲得該里社區理事長李世田全力的支持並樂於合作推動。李理事長發覺到該社區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竟高達八成以上,也感受到獨居老人的健康實在是社會需要重視與關懷的。

「慈濟是我可以信任的團體。」李理事長歡喜說著:「看到從小一起長大的壞囝仔柯清喜,做慈濟後從惡名昭彰變成了慈眉善目的慈濟志工。」所以當志工柯清喜商議合作社區關懷時,李理事長很為里民高興,「能夠讓老人家走出家門,並且透過在地服務、在地關懷,讓老人生活有重心,孩子們也可安心在外打拼事業。」

溫馨座談開示中,上人對於「社區關懷據點」的發展提到:「老人獨居愈來愈多,身體的條件越需要人來關心他。」無論是關懷老人家或疼惜大地做環保,志工伸出雙手,彎下腰來為社區,為任何一個家庭,對準方向,把人人的道心牽出來,那是從凡夫到菩薩的一條道路。【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吳淑育、廖月鳳 宜蘭報導 2017/06/17)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