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聞之色變的黑區 點亮光明
2018-06-25 | 朱秀蓮「黑區」是一個令馬來西亞斗湖當地人聞之色變,連警察都不願踏入的地方。慈濟馬來西亞雪隆分會簡慈露執行長在「2018慈濟海外幹部精進研習會」中,向全球慈濟志工分享,如何點亮黑區的故事。
有因缺緣 志工挺進
位於東馬來西亞斗湖市的甘榜狄丁岸,有一大片建築在海上的聚落,這裡的一萬多位住民主要來自菲律賓、印尼和東南亞其他地區,因為沒有合法身分,是名符其實的「黑戶」;又因為缺少謀生機會,生活困頓,槍枝、毒品、打架、走私氾濫,這個斗湖市最大的貧民窟,在當地居民眼中就成了不折不扣的「黑區」。
因為居處雜亂,曾發生過多次火災,從2003年以來,慈濟志工七次前往發放,但因環境實在過於混雜,未能建立更進一步的接觸。直到2013年,馬來西亞志工回臺向證嚴上人報告會務發展時,上人期許他們要推動菩薩大招生,並以一百萬會員為目標。
為了達成「百萬好菩薩」的目標,斗湖慈濟志工羅珍愛想到黑區募心募款,慈露贊同,卻有其他擔心安危的志工表示:「不要聽慈露的,她不了解黑區的可怕。」但也有志工告訴羅珍愛說:「你去,我陪你……不過你要走前面。」
難行能行 照亮黑區
懷著忐忑的心,慈濟志工正式走入「黑區」,在幾次關懷之後,願意同行的志工增加了。縱使走在當地簡易木板橋上,曾不只一人、不只一次落入海中,志工們仍被當地居民善良的心所感動,儘管他們只能三毛錢、五毛錢的奉獻,但三個星期竟累積了二千八百多元的善款!
志工持續與他們互動,更深入當地情形,住戶因為缺少節育概念,黑區裡的每一戶人家,往往都有五個、八個,甚至十幾個孩子都屬常見;對這些貧困家庭而言,能夠好好吃上一頓飯都是奢求,遑論孩子們的就學?
「我想上學。」《大馬慈濟情》影片中掩面而泣的孩童,訴說著渴望學習的心情。經過節目報導後,更多人知道黑區的故事,有人被感動而發心捐土地,有人志願出材料,要為這群求知若渴的孩子建築更完善的學習中心。
簡慈露做慈濟多年,卻在四十二歲時發現腦下垂體長了腫瘤。開刀前,她請丈夫劉濟雨回花蓮向上人「討祝福」,請上人「加持」。上人卻告訴她:「你對慈濟所做的事就是對自己最好的加持。」
在大馬幫助難民或黑區住民時,當地社會也曾有過不同意見:「為什麼本地不救,救外國人?」簡慈露卻表示,菩薩聞聲救苦,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管什麼身分都會去救。她向現場研習會的學員們分享:「心要照顧好,心寬念純,請佛菩薩住在心裡面。」【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朱秀蓮 新北市板橋園區報導 2018/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