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救將 零經驗到收穫滿滿

2019-02-21   | 沈玉蓮
綠能組負責太陽能LED燈架設、帳篷燈光安裝及充電設備等,都是較粗重的工作,但卻有很多女生不怕困難選擇這個組別。(攝影者:梁榮為,地點:慈濟三峽志業園區,日期:2019/02/16)
慈濟基金會連續三年舉辦「救將!防救災體驗營」,透過模擬救災演練,學習操作防災科技設備,凝聚青年世代對防災、救災和賑災工作的共識。

2019年北區場次於2月15日至2月17日,分別於慈濟新店靜思堂與慈濟三峽園區舉辦,來自不同領域的八十六位十八歲至三十五歲學員,區分六大功能任務「安管資通」、「物管運輸」、「住屋」、「餐食水暖」、「綠能」、「人文紀錄」,分別經歷了一場很不一樣的災害情境模擬實境體驗。

滿足吃住需求 安定人心

「要準備五十多人份,高麗菜要九顆、紅蘿蔔要二顆……」餐飲水暖組組長蘇芷嫻帶著團隊,忙著張羅晚餐食材用量,一時之間讓她有些微慌亂。本身職業是國中老師的蘇芷嫻指出,在短時間內聽到指令,立刻要去執行指令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但她也藉由承擔組長,學習到要安排好每個流程,瞭解所有人各自負責的項目,就不會很混亂。

綠能組所負責的是太陽能LED燈架設、帳篷燈光安裝及充電設備,但個頭嬌小的張又方來自泰國,覺得這個工作對她來說一點都不困難,就像組裝IKEA(組合家具)的概念。她說:「剛剛指導的師伯也說到,在災區有了燈光就能給人一份安定的力量,希望透過自己的學習,能多一份技能來付出,來安定受災民眾的心。」

選擇住屋組的陳怡君從事有關防災相關產業工作,希望透過學習帶給自己不同的經驗。綠能組負責太陽能LED燈架設、帳篷燈光安裝及充電設備等,都是較粗重的工作,但卻有很多女生不怕困難選擇這個組別。(攝影者:黃炳添,地點:慈濟三峽志業園區,日期:2019/02/16)
另一組需要勞力付出的「住屋組」,任務是搭建組合屋、設置帳篷區和布置收容中心,卻吸引很多女生來參加,她們在慈濟志工的指導下,戴上手套與安全帽,砰砰乓乓,通力合作拆除已搭建的模型骨架重新組合,不一會兒功夫,組合屋已呈現在眼前。

「我是為了搭房子才來住屋組的。當人們遇到災難,最需求的是住和吃,住是最底層的需求,如果住得好,他們就不會那麼的緊張。」選擇住屋組的陳怡君從事有關防災相關產業工作,希望透過學習帶給自己不同的經驗,對自己的工作有所助益。

平時有備無患 防範未然

假設在一個災難的現場處於非常慌亂的狀態,可能有死傷、可能沒有食物、可能是個大水……「人文記錄」的功能,就是可以將災情向外提供,讓外界有正確的訊來提供災區最緊急的需求是什麼。

已經陪伴三屆救將體驗營人文記錄組的慈濟志工張資芳表示,這一屆人文記錄組剛好沒有廣電和新聞相關背景的學員,學員都從零開始學起,雖然一開始顯得比較生澀,在現場做直播也不知道要開場、不知道怎麼樣去介紹現場場景等等,但張資芳仍是肯定他們的學習能力與創意,「在陪伴中,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做,他們慢慢地進步,發揮了年輕人的實力。」

承擔課務的慈濟基金會宗教處同仁田智賢說明,藉由防救災體驗營接引更多年輕人,參與學習與了解慈濟在救災、防災、備災這一區塊如何運作和搭配,學員經歷實境模擬救災體驗,不僅突破自我挑戰,也增強了投入救援災難的力量。【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人文記錄組」的學員,拿起手機一面直播一面報導,從沒經驗的他們一次一次練習,發揮創意,要求自己做到最好。綠能組負責太陽能LED燈架設、帳篷燈光安裝及充電設備等,都是較粗重的工作,但卻有很多女生不怕困難選擇這個組別。(攝影者:梁榮為,地點:慈濟三峽志業園區,日期:2019/02/16)

(文:沈玉蓮 新北市三峽區慈濟志業園區 2019/02/16)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