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微電影:有一種等待

2016-11-22   | 慈濟基金會
(攝影者:陳志明)
【新聞稿】《有一種等待》是由歐陽娜娜義務擔綱女主角的公益微電影,同時也是歐陽娜娜的第一部微電影。這部在11月22日週二傍晚五點到五點半,於YAHOO!雅虎奇摩首頁首播的微電影,描述一位罹患血液疾病的重症少女,一直在等待一位能夠救她一命的人。

雖然僅有萬分之一的機會能配對到,但其實只需要經過簡單的抽血,就可以讓等待配對的重症病人多一個重生的機會。為了喚起民眾以行動援助這一群正在與生死拔河、岌岌可危的血癌病人,一群熱心又有影視背景的志工,自發性募款籌拍了這部微電影。

當歐陽娜娜與家人接到《有一種等待》的邀約時,毫不猶豫就答應義務演出。拿到劇本的娜娜非常用心揣摩罹患重病少女,等待奇蹟發生的心情轉折。片中每一段青春回憶都參雜著生命日漸衰弱的病況,娜娜將不放棄生命、堅強求生的少女心事,完美詮釋。拍攝過程中,就算導演要娜娜直接跌坐在地上的一灘水裡,她也毫不遲疑地隨著劇情發展就坐了下去。娜娜在片尾表示,等她滿十八歲,一定要來參加建檔,「雖然對我們來說只是一天的時間,但可能幫助到的是他們的一生!」

「加油!再等一下就會有了。」第一時間答應義務演出的林嘉俐,雖然沒有正面露臉,但這位眼睜睜看著孩子的生命正一點點消失,崩潰卻要強裝堅強的母親,每句臺詞、每一個背影、每一次奔跑,都讓人鼻酸。體育主播馬浩然跨界演出主治醫師,就算有醫術,卻也只能無奈面對病人家屬一次又一次的期待落空。

知名導演林立書與紀錄片電影導演林君昵二位,不計酬勞,帶領拍攝團隊,雖然立書導演因為要照顧家人而短暫請假,但從開始籌拍到外景與後期製作,立書導演都沒有缺席,一直從旁指導與關心!

這部集合了志工與影劇界愛心的公益微電影,籌拍背景有著不為人知的憂慮,平均每個月都有三百位左右的血液疾患病人,透過全世界的各移植醫院,將病人的HLA樣本送到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尋求配對。光是臺灣的病人,每個月就新增三、四十位在等待配對。

近一年來,臺灣醫界發現血液疾病患者要等到非親屬配對,並成功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日漸困難。根據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統計,去年(2015年)一年初步配對後的拒捐率約48.25%,比過去41%到44%,高出4個百分比。

雪上加霜的是,因為個資法的推行,慈濟無法再透過警政單位的協助尋人,導致初步配對到卻失聯的人數,從2011年的145位,到2015年增加了二倍,人數高達498位。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同仁與各地關懷志工,莫不憂心忡忡。

去年無端發酵的消慈風波,更增加募集志願者建檔的困難度,過去一年願意捐出10 C.C血液參加建檔的志願者,比起往年幾乎少掉了一半。全世界的骨髓庫每年都需要募集新的志願者,這是因為造血幹細胞「配對捐贈」是有年齡限制。在臺灣,一般民眾於45歲之前,可以參加驗血建檔,但滿56歲生日之後,就不能夠進行配對與捐贈。目前在慈濟骨髓資料庫四十多萬筆的建檔資料之中,就有11% (約四萬五千多位)建檔者已經屆滿56歲,無法配對與捐贈。

為了募集更多年輕的志願者,全臺灣慈濟志工總是在傍晚下班時間,不論晴雨寒暑,到各大賣場周圍、捷運站、火車站、夜市附近,拿著造血幹細胞捐贈的宣導牌與傳單,不辭勞苦,或蹲或站對路過者詳細說明,就算被拒絕、被驅趕,他們也不願意放棄任何一個可以宣導「救人一命,無損己身」的機會。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是臺灣唯一的骨髓資料庫,雖然是政府委託慈濟成立,但不屬於公家機構,也沒有接受任何公家的補助。為此,幾位志工才會自籌經費,並邀約影視團隊拍攝製作這部微電影,呼籲大家把握可以救人一命的黃金時光。

現在醫界大多採用「周邊血造血幹細胞捐贈」的方式,符合HLA配型的捐贈者,不需進入手術室就可以完成捐贈,其過程類似捐血小板,捐贈者只需要半躺半坐在舒服的椅子上,藉著「血液成份分離機」直接分離出救命的「造血幹細胞」,就可以完成救人的任務。

期待大家挽起衣袖,捐出10 C.C 血液,您的驗血建檔,讓萬分之一的重生奇蹟,多了一個愛的希望!

【公益微電影:《有一種等待》】
《有一種等待》由歐陽娜娜義務擔綱女主角的公益微電影,現正熱映中……https://goo.gl/Y8lqNi

每個月有三百多位血液疾病患者尋求配對,雖然僅有萬分之一的機會能夠配對到,請給病患多一個重生的機會。

預約參加造血幹細胞驗血建檔活動:https://goo.gl/Bw5Kz0

若您已參加過建檔活動,請您提供完整的最新聯絡資訊,讓我們更新資料庫,當病患有需要時,可盡快與您取得聯繫。https://goo.gl/dAvXxR
Copyright © 2025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