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道侶 傳德留史
2021-03-09 | 慈濟基金會「不捨時間的過去,假如再回歸三十年前,現在畫面上的人還在喔!那一個教育裡是很強勢,但是呢,一句話幾個字改變了他教學的方式,過去的人家都會叫他希特勒,轉一個向就是孔夫子。」
在臺灣南部最早推動靜思語教學的尤振卿老師,於3月7日往生,證嚴上人在今日(3/9)的志工早會上,追憶起任教於屏東縣大同國小的尤老師的身影。尤老師從被學生戲稱為「希特勒」的嚴厲形象,因為接觸到靜思語的反省及教學,讓他轉變過來,成為孩子心目中慈祥的好老師。
靜思好話修心性 轉雜為淨善人生
「記得那個時候我到了屏東,總是會有一位(尤振卿)老師會帶著一群孩子,小學生就會來跟師公講悄悄話,還會『給師公的一封信』,這幾個孩子在他們的身上都有很活潑天真的故事,時間不予我,這一些孩子都已經長大了,事業、家業;為人父、為人母了,這都是時光,就這樣地過去。」
尤老師曾經因為與一輛囚車錯身而過時,聽到囚車上的少年哭喊著自己的名字,原來囚車上竟然是他曾教過的得意學生,讓他開始質疑自己的教育方式;接觸到「靜思語」後,他如獲至寶,也了解到自己只重成績不重品格的錯誤教育方式,從此將改變自己的「靜思語」,融入教學中,也引導他所教育的孩子,走向正確的人生大道。
「有的孩子很調皮,因為靜思語也轉變了他。有的回家調皮作怪,一直接到靜思語,回家的時候,父母親鄉下人,父母親吵架,家庭裡面假如不平順,他就會把每一個角落都貼一句靜思語,他父母吵架了,看到孩子貼的靜思語,就會轉怒為笑,彼此之間都會說:『你兒子這裡還貼一張符!』『你兒子在這裡又跟你說一句話!』……總而言之,靜思語就是傳家寶,回顧過去那一本《靜思語》,老師愛用、孩子受用,在靜思語中轉變人生。尤老師他的用心,雖然孩子很調皮,只要他用方法,就把這一群調皮的孩子降伏得伏伏貼貼。」
這群孩子,如今皆已長大成人,有自己的家庭和事業,也會常回去探望尤老師,一生因靜思語啟發而受益。慈濟人也一直將靜思語作為菩薩招生的一個法寶。
「想到過去,慈濟人那樣貼師父的心,一句簡單的話,他可以彼此互用,作為菩薩招生的法,真的是這樣過去了,很希望把這樣的時間留住,簡單的話,真正能轉變人生的觀念,轉雜為靜;那個雜念煩惱,一句短短的靜思語,可以把它一掃空掉,把這樣短短的靜思語放在心裡,待人接物那樣地調和,這是很期待。」
典範留芳覺有情 乘願再來菩薩行
然而,世間無常,每個人都躲不過人世間的自然法則,3月7日傳來尤振卿老師往生的消息,上人感慨雖然已無法再看到尤老師的身影,但腦海中還是會永遠記著他。
「去年(2020年)我到屏東,雖然他身有病,知道師父要到屏東,他也是來迎接師父隊伍中的一位,我假如還能到屏東,再也看不到他了,也是師徒情,也是師父的弟子,他曾經春風化雨,教育了多少孩子走入慈濟,翻轉了多少孩子叛逆成為孝順的孩子。看看就這樣,一年去二次,一次是這樣站著讓我看,雖然旁邊有人陪伴扶著;再下一趟去,他已經坐在輪椅。現在訊息傳來,他已經安然地過去了,這叫做人生。」
人生因為投入慈濟付出而令人懷念的,還有許許多多已經辭世的資深委員。農曆過年前,高雄委員編號718號,曾任早年第四組組長的莊子瑤,也因病而往生。
「她這一場人生圓滿地結束,輕浮飄渺地脫體而去,到了另外一站的人生,我們相信她幾十年行的是菩薩道,她用心投入慈濟,陪伴著師父幾十年落實在社區,人人有事找子瑤去,子瑤是在高雄,人人都是愛她,而且有問題找她總是可以穩定人心,她不只是自己,也度化了家裡的人,她的先生林(正宗)居士非常、非常地護持她,到了先生他退休了,把他的事業交給了孩子,就專心跟她出來,同心、同志願,我在臺北(歲末祝福)回到花蓮,臺北是他的哥哥來跟我說,我說要為她祝福,她飄然而去了,回到花蓮先生、兒子也在精舍裡等著師父,跟我見面。」
家屬們告訴上人:「子瑤已經過去了,回來慈大了。」上人也祝福莊子瑤完成大體捐贈的心願。
「她一生奉獻給慈濟,成為人間菩薩,最後奉獻給醫學生,讓醫學生在她的身上更能理解身體的構造,將來可以幫助很多的病人,所以這都是功德,化無用為大用。」
雖然每位人間菩薩都奉獻人生,為利益他人而付出無悔,但無常來臨,仍然令人感慨不捨。
「這叫做有情世界,但是有情解不開那叫做『煩惱』,有情煩惱纏著解脫不了,好在慈濟人是有情,但是呢﹖是覺有情。我們人人知道來人生一趟,隨著自然法則,接受了我們面對的環境,想開放下,不要計較了,與人無爭、與事無爭,與世間也無爭,這種與事無爭、與人無爭、與世間無爭,很安然地過了我們自然法則的這一生,我們只有要多感恩,我們的身體給予我們利用幾十年,讓我們利用這個身體走入人群去行菩薩道,菩薩道告一段落,我們還要在這裡停歇一下。相信他捨棄了這一個老舊的城,已經到了那一邊,新而雄壯地再去造另外一個菩薩城。」
以德傳家福蔭世 代代相續史留芳
上人期許,曾經與他在生命中同在、同行、同心願走過的菩薩們,他都要一一為他們祝福,也一一地盼望著他們,來世在他們新的世界裡,能再幫他為菩薩志業鋪路、開道。
「等著師父將來去了,還會跟他們;他們會帶著我上來,我還要回頭招呼更多人,在正確的方向上菩薩道行,這就是人生。我們的心裡,要時常為了我們的方向而努力。很感恩慈濟人不就是這樣,灑脫放下!方向正確,一代帶著一代往前走。我們的這一代已經鋪路了,再來生的未來、未來;現在的下一代,再下一代、再下一代曾孫;我們現在這一代就是下一代、再下一代的祖先,所以我們再回過頭來,跟著我們現在所開的路;我們是未來孫的祖先,未來那個孫也是我們自己,回過頭來跟著我們現在這一代開的道路,隨著他的父母阿公、阿嬤,變成他們的孫子,再來走這一條路。所以這一條路,剛剛畫面所看到的,已經半世紀以上,這些人都已經跟上來,這些人都已經是青少年了,現在他們再回歸來,開始在做慈濟,做救人的人的菩薩。」
上人續言,還有「結了那一分救人的人的菩薩,還有被救的感恩戶,也受到了影響。也有了因緣,那一顆種子也跟著再回來,他們會精進,他們也會成為會員,也會成為委員、慈誠。總而言之,人生生命很奇妙,生從何來?死從去向過去?何來我們不知,我們現在的未來, 我們要篤定未來,還是要行菩薩道,過去的我不捨,但是呢,很相信他們再回來了。」
農曆過年前,除了莊子瑤以外,還有臺北的慈濟委員魏滿子,以及捐贈基隆慈濟園區的溫送珍居士,都相繼辭世,令人不捨。其中,溫居士家庭留德予後代的風範,令人感佩。
「我還是同樣為他祝福,他的兒女、子孫來見師父,我都說他留德給你們子孫,他奉獻出來的這一塊土地,已經成為基隆的道場,在那裡培育了多少的菩薩,這叫做智慧。用智慧來造福留給子孫,他們都記得一塊土地是我爸爸所捐出來的,現在看到這樣的道場,這樣在度人,這子孫都是歡喜,環保菩薩在那裡作環保遮風蔽雨,去到那個地方總會想到了那一位的菩薩。」
魏滿子也是從當年風光的客運金馬號小姐,轉入慈濟委員的行列付出,帶慈濟列車到花蓮參訪慈濟,也協助訂票,成就了一段慈濟歷史和造就許多菩薩的投入。
「真的要說的話很多,慈濟的歷史是最近我一直都在交代的。慈濟史,人人都是這樣的慈濟史裡面的一位主角,都是歷史人物。所以一直要菩薩們回顧一下,彼此分享著,把這樣的故事一段一段留,將來我們人間慈濟的歷史就會有你、他、我等等。這都是一段、一段的文章,就是一字、一句登記來,時間就是這樣一分、一秒累積起來。過去已經幾十年,累積成了現在看得到、聽得到、接觸得到、用得到。」
感恩的事情說不完,時間分秒過去,上人籲請大眾要時時用心、把握時間。
「這些人算一算,現在剩下沒有幾個了,總是時間會過去,人也是再來了,我們好好把握今生,認識我們未來的寶處,這一條道路不要迷失掉。」